200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区域空间定位(一)一、选择题世界各国的海岸,由于成因不同,地貌类型也各不相同。
1.某人从莫斯科(东三区)乘飞机,经过3小时飞行,于当地时间2008年11月17日8时到达某国甲城(如图所示)。
飞机起飞时莫斯科时间是A.17日8时B.17日2时C.17日5时D.16日23时2.图中反映出该国海岸非常曲折,有众多的岛屿和深入内陆的狭长海湾。
形成这种海岸特点的最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B.板块挤压C.冰川侵蚀D.地壳下陷读某区域小比例尺等温线分布图,回答3—4问题:3、若a>b,阴影部分为陆地,则图中所示为A、北半球7月等温线分布B、南半球1月等温线分布C、南半球7月等温线分布D、北半球1月等温线分布4、若a<b,且阴影部分为海洋,则此时A、塔斯马尼亚岛正值隆冬季节B、圣地亚哥正值雨季C、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D、赞比亚草原一片葱绿5、关于图中几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春季频繁影响我国的沙尘暴,其风沙多源于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以及c、e两省区②受沙尘暴影响最严重的要数b省区,主要原因是干旱③该区域拥有丰富的太阳能、水能、草场和矿产资源④f省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糖料和丝绸生产基地A、①②B、①②③C、②④D、①③④6、关于a、b两省区的地理叙述中,错误的是A、由于晴天多,日照长,虽为高寒农业区,但农作物均高产B、农田、村镇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C、河流①处地处亚欧板快的内部,它的下游流入缅甸D、平均海拔高,都拥有很多自然壮丽的湿地景观下图为世界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关于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位于亚欧板块B.乙地有世界“雨极”之称C.丙国洪涝频繁,主要与当地的季风气候有关D.图中丁附近的河流水运发达8.丁所在省区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主要是因为A.位于第三级阶梯上,地势低平B.热量条件相对充足,水源充足C.东南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土壤相对肥沃D.该地区有精耕细作的经验读下图,回答9—12题。
9、上述四幅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A、甲B、乙C、丙D、丁10、在图示四国中,都有回归线穿过,其中没有沙漠分布的国家是A、甲B、乙C、丙D、丁11、有关图中四个国家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国地势西高东低,高原面积广阔B、乙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雨季分明C、丙国河流较少,但中部地区地下水丰富D、丁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流经12、有关四个国家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国是世界最大的咖啡和天然橡胶的生产国B、乙国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C、丙国是工矿业和农牧业发达的国家D、丁国最主要的经济支柱是长绒棉的生产和出口下图为亚洲两个国家简图。
读图回答13-15题。
13.两国的临海分别是A.红海、亚丁湾 B. 安达曼海、泰国湾C.地中海、波斯湾 D.阿拉伯海、孟加拉湾14.②图所示国家的自然特点是A.面临海洋、降水充沛 B.地势低平、植被茂盛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沙漠广布、炎热干燥15.据地理坐标判断,甲、乙两地距离约为A.300千米 B.550千米 C.1300千米 D.1550千米读下面两区域局部图,回答16—19题。
16、图中两个区域A、同属一个大洲B、同临一个大洋C、同处一个半球D、同为发展中国家17、甲、乙两城市的气候A、高温期与多雨期均相同B、高温期相同,多雨期不同C、高温期不同,多雨期相同D、高温期与多雨期均不同18、下列地理事物分布在甲所在国家的是A、金字塔B、五大湖C、大堡礁D、埃菲尔铁塔19、乙所在的国家A、多火山地震B、东部有寒流经过C、中部水资源缺乏D、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下图是从Ggoole Eearth上截取的世界某地区的卫星图片,图片中每个圆圈面积约200英亩。
回答20-23题。
20.图片中的圆圈属于哪种土地利用A.储油罐 B.耕地 C.鱼塘 D.工厂21.此种土地利用方式与下列哪种环境因素关系最密切A.地形 B.土壤 C.气候 D.地质22.最能反映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是A.圆顶的清真寺B.海边的吊脚楼C.严谨的四合院D.封闭的碉楼23.本区的主要水源最可能来自A.雨水B.河水C.地下水D.淡化海水下图是沿12°E所做的地形剖面图的一部分,其中F为威尼斯市,读图完24-25题:24、形成B地形区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D、风化作用25、下列农作物不适宜在C平原种植的是A、小麦B、甜菜C、棉花D、马铃薯二、综合题1.读世界两大河图,完成下列问题图1 (A河)图2(B河)(1)A河位于B河的方向,A河的降水类型主要为雨,冬春季节A河自Y河段向X河段流动过程中会出现现象,B河中MN河段的流向。
(2)A河与B河中,下游形成三角洲的是河,另一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是①②③(3)两河相比,流量大的是河,原因是(4)图1中山脉的地理意义(5)依据对应关系,填表说明Y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自然条件及其治理措施。
(6)根据甲省优势特色产业示意图和甲省2007年三大产业比较图完成以下问题。
甲省2007年三大产业比较图(摘自该省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甲省优势特色产业示意图写出甲省两种新能源A:,B ,矿产C 。
(7)产业结构调整变化必须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体现本区域的特点和优势,以取得最佳的三效益,使区域产业结构发展不断趋于优化。
甲省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现已形成能源、冶金、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六大优势特色产业。
试结合图表,用学过的知识,论述甲省产业结构是比较优化的。
(150字左右)2.读某区域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回答有关问题。
(1)某地(420N、1240E)与某地(420N、1280E)一月平均温度的温差约为℃。
图中-16℃~-18℃等温线明显向凸出,这说明冬季我国北方地区气温除受太阳辐射影响外,还受影响。
(2)C地区是我国著名的(糖料)作物基地。
分析该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
(3)D附近最有利于发展的第三产业部门是。
某区域等压线(1)量算出AC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约为千米。
(2)根据图示判断,加尔各答市此季节盛行风,主要的气象灾害是灾害。
(3)此时,我国的一艘商船由广州去法国,经过北印度洋时的航行情况(顺、逆)风(顺、逆)流。
(4)分析区域内的河流共同的水文特征。
(5)B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胜之一的是。
(6)试分析C省应如何因地制宜以加快经济发展?(7)该区域正在拟建一条“泛亚大铁路”(东盟第五届首脑会议上提出的修建一条超越湄公河流域范围,从马来半岛南端的新加坡,经马来西亚,中南半岛五国到中国昆明的“泛亚大铁路”)。
试分析该铁路在该区建设时所面临的主要自然环境方面的难题以及修建该铁路对我国特别是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一、选择题见题内红色标记二、综合题1.(1)东北,锋面雨,凌汛;东北流向西南(2)A河,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
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③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3)B河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
(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或内外流域的分界线;(5)降水少,引黄灌溉,营造防护林,土地盐碱化(6)风能和太阳能(顺序可互换)稀土矿或铁矿(7)甲省在本省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形成了与之比较协调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区别于其他省区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甲省优势特色产业是在本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并取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
丰富多样的产业结构,增加了劳动就业的机会,增加了人民的收入,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的发展,财富的积累,又为生态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产生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并为该省保持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2.(1)4 南(或较低纬)冬季风(偏北风)(2)甜菜地势低平、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宜机械化耕作)(3)旅游业3.(1)1085(2)西南季洪涝(3)逆逆(4)河流水量一般较大;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都没有结冰期;泥砂含量相对较小。
(5)桂林山水(6)发挥气候暖湿的优势,大力发展花卉及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加强磷矿、有色金属、原材料工业的发展和水能等开发;积极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7)自然难题:地表崎岖,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需跨越多条大江大河。
意义:全国铁路末梢,铁路网少、偏、差的云南铁路将有望重新格局和定位形成新的出海通道,加强我国与东南亚的经济和政治联系;加快湄公河流域丰富资源的开发;促进西南地区对外开放,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带动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