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第一节供应链管理概述一、概述(一)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1、供应链的涵义供应链(Supply Chain,SC):是指产品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应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
2、供应链的分类供应链一般分为: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
内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采购、生产、仓储、销售等部门组成的供需网络。
外部供应链:指企业外部的,与企业相关的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储运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
以上两方面共同组成了企业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到最终消费者的供应链。
3、供应链管理的涵义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可理解为:供应链管理是在提供高水平顾客服务的同时,为降低系统总成本,而采取的将供应商、制造商、仓库、批发商和零售商等若干组织有效整合,并对其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一体化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简单说,SCM就是优化和改进供应链活动,其对象是供应链的组织和它们之间的“流”;应用的方法是集成和协同;目标是满足用户需求,最终是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SCM的核心是通过供应链上贸易伙伴的密切合作来获得潜在竞争优势。
SCM是一种跨行业的管理,是一种包括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部职能的运作管理技术,是物流一体化管理的扩展和对物流环节的集成,它最重要的方面在于它的战略。
因此,有人也将其称为(参见书P158):对一条供应链中的所有要素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一体化管理的战略。
下图为SCM思想的发展过程阶段三、追求从生产到流通全过程的效率与价值阶段二、追求与交易伙伴共同实现效益与价值阶段一、追求本企业的效率与价值4、SCM的目标与原则5、SCM的载体其载体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CMIS),它分为两个部分:(1)企业内部Internet和企业外部网;(2)有严格的计算机管理的物流配送中心,制定适应供应链的配送原则和管理原则。
6、SCM的特点(1)SCM与传统的物料控制及储运管理的区别:4个方面(2)特征。
有以下四个方面:①管理目标呈现多元化特征和超常的性质;⑵管理视域极大扩展;③管理要素更加多样、包容度大大增加;④管理系统的复杂度增加、系统边界日益模糊。
(二)SCM的环节与职能1、SCM中的环节如书P157图所示,供应链主要由四个环节构成:第一环节:制造商;第二环节:独家物流配送中心,这是最关键的一环;第三环节:各区域的分销商;第四环节:众多的零售商。
由此可知,供应链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以“链”的形式将制造商、零售商、客户和供应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不可分割的、能共享技术和资源的业务流程。
如书P157图5—1所示。
2、SCM的职能与流程(1)主要职能:营销管理、物流一体化管理、生产过程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
(2)主要流程:计划、实施、评估三个阶段。
二、SCM模式分析1、SCM的重点与难点SCM的重点与难点是对信息数据的管理,而管理信息数据又离不开两个关键技术:数据扫描/条码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
2、SCM中的主要参与方有两大参与方:(1)制造业;(2)流通业。
3、客户价值:指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质量、更好的品种、更好的现货服务、更好地方便客户,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
SCM要求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满足客户日益增强的需求上,从致力于企业内部效率的商业模式转换为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商业模式。
4、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商业模式的基本思想:提倡企业与供应链中的贸易伙伴通过积极合作与经营赢得利润,这要比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有用得多。
5、供应链模式传统的供应链模式是“推销”模式,现在流行的供应链模式是“需求动力”模式。
参见书P160图5—2,左图为传统的供应链模式,右图为现在流行的供应链模式。
6、“需求动力”模式的要求:增加产品的可替换形式;缩短订货间隔期;改进质量,降低单元成本;提高运作优势;设立执行评估系统。
三、SCM与传统企业管理的区别——学生自学1、SCM的独立商业职能有:市场营销、物资管理、购买、制造和分销等职能。
而要想将上述职能有效地统一起来,就要求所有的参与方将主要技术和商业过程的目标定位于“消除浪费,使长期利润最大化以及增加最终客户价值”。
2、区别SCM: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其核心就是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理念指导企业的管理行为实践。
突出的是一体化的整合思想。
传统管理方式:是以分工理论为基础的。
第二节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一、SCM与物流管理1、物流管理中的缺陷传统物流管理的三大缺陷:库存太大;反应太慢;处理需求单一。
2、SCM与物流管理的关系(1)SCM演化的四个阶段——参见书P164图5—4第一阶段:仓储与运输——功能分散。
管理关注点:运作性能;第二阶段:总成本管理——功能集合。
管理关注点:优化运作成本和顾客服务;第三阶段:物流一体化管理——物流功能集成。
管理关注点:战术/战略、物流计划;第四阶段:供应链管理——伙伴关系,虚拟组织。
管理关注点:整个供应链。
(2)SCM与物流一体化管理物流一体化管理:是将企业的内部物流活动和战略同供应链上贸易伙伴的物流活动和战略进行集成,以增进整个渠道的顾客服务和降低总成本。
而SCM的核心是通过供应链上贸易伙伴的密切合作来获得潜在竞争优势。
物流一体化将物流视为获取最大的内部战略优势的资源,而SCM则以物流运作的一体化为基础,来创建“虚拟组织”。
(3)SCM与物流一体化的区别有三个方面:①SCM是物流运作的扩展;②SCM是物流一体化的延伸;③ SCM是物流管理的新战略。
由上可知,SCM是由物流管理发展而来的,但SCM已经超出了物流管理的范围,它是位于许多学科发展的交汇点上。
参见书P165图5—5。
二、SCM中物流管理的功能、目标与要求——学生自学(一)基本功能SCM中的物流管理的基本功能如书P165图5—6所示。
涉及四个方面:库存管理、订购过程管理、配销管理和配销管理。
1、库存管理目标是缩短订购——运输——支付的周期时间。
2、订购过程管理含:供应商管理、订购合同管理和订购单管理三个方面。
3、配销管理涉及:配销需求计划(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 Planning,DRP)、实物库存管理(Physical Inventory Management,PIM)、运输和车队管理、劳力管理等四个过程。
4、仓库管理也叫收货和仓储管理,是指对货物位置管理、产品放置和提取、收货和发货过程以及对这些过程的监测。
(二)目标与要求1、目标目标: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交付正确的产品(通常还包括以正确的质量水平交付)。
该目标给出了物流管理必须解决的三个变量:(1)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可利用性)等级;(2)费用水平(意味提高操作效率);(3)减少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水平。
2、要求预测是物流管理的一项重要功能,战略决策是企业良好管理的标志。
第三节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运作技术一、第三方物流系统与卖方管理库存系统(一)第三方物流系统(TPL)1、含义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3PL或TPL)系统:是一种实现物流供应链集成、为多条供应链提供运输服务的集成模式,它解决了供应链中小批量库存补给的困难与不经济问题,属于联合混装运输方式。
2、TPL系统带给企业的好处降低成本、使企业更加集中于核心业务的发展、改进服务质量、快速进入国际市场、获得信息咨询、获得物流经验、减少风险。
(二)卖方管理库存系统(VMI)1含义卖方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或供应商管理库存:是指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基于其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库存信息,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进行管理与控制。
可理解为:VMI是指生产厂家等上游企业对零售商等下游企业的流通库存进行管理和控制。
VMI方法包括了POS、CAO和CRP(Continuous replenishment program,连续库存补充计划)等技术。
VMI要求卖方不断地、自动地为商业伙伴补给货物。
VMI的目标就是减少冗余库存,提高供应系统效率,为最终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2、VMI系统VMI系统是一种基于信息条码技术的、根据用户库存和销售信息决定商品的补给数量的卖方管理库存的主动补给系统。
即VMI是在EDI/Internet、ID代码、条码应用标识符以及连续补货程序支持下,将零售商向供应商发出订单的传统订货方法,变为供应商根据用户库存和销售信息决定商品的补给数量。
3、VMI的实施步骤(1)建立客户情报信息系统(2)建立销售网络系统(3)建立供应商与分销商(批发商)的合作框架协议(4)组织机构的变革VMI方法改变了供应商的组织模式,在订货部门产生了一个负责用户库存控制、库存补给服务水平管理的新职能。
二、计算机辅助订货系统(CAO)1、含义计算机辅助订货系统(CAO):基于库存和客户需求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订货管理的系统。
可理解为:一个基于零售商存货水平与销售实际情况的自动订货系统,它能按传统的订货方式跟踪商店的存货水平并自动生成商店的补货订单。
2、CAO系统在订单中要考虑的因素要考虑的因素有:商店基本情况、实际销售与预期销售、安全库存水平、物流有效订货数量、准确的商店库存水平、影响需求的特殊因素等。
三、通过式运输系统与POS系统(一)通过式运输系统1、含义通过式运输系统:是一种依据用户和订单要求,将入库与出库各项活动同步进行,由仓库和配销中心进行的货物配销系统。
系统的特征:在于将商品入库与商品送货同步进行,从而消除了放置、储存和取货的操作,极大降低了分销成本,特点是交货周期非常短。
2、优点分零售商和供应商两个方面(二)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int Of Sale,POS):一种基于条形码技术的信息自动采集、编码、分类整理、存储的数据库软件系统。
或:POS是指通过自动读取设备(如收银机)在销售商品时直接读取商品销售信息(如商品名、单价、销售数量、销售时间、销售店铺、购买顾客等),并通过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系统传送至有关部门进行分析加工以提高经营效率的系统。
POS数据库的形式有三种:1、本周纪录;2、每周纪录;3、全部纪录。
第四节供应链管理现状与问题一、供应链管理的现状与分析1、对SCM概念的认识——尚处于启蒙阶段2、SCM中支持技术的应用(1)条码技术的应用状况——条码技术与POS系统(2)EDI在供应链中的应用状况——数据交换技术(3)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应用状况——网上结算与兑付二、我国供应链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面临的问题1、观念问题 5、技术问题2、标准化问题 6、信息共享问题3、传统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7、人才问题4、贸易协作中存在的问题 8、运作成本问题(二)对策分析从6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作业:P183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