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驳复仇议复习点公共课大学语文
驳复仇议复习点公共课大学语文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柳宗元及文学成就、主张、代表作 2、本文翻译、重点字词 3、本文论文类型及分析
1. 逻辑谨严,驳论有力。
文章开门见山,表明态度。首先,作者阐述了“礼”、
“刑”的根本一致性,指出两者不可分而治之,背道而驰,从
而解除了对方“诛之而旌其闾”的理论基础,使之立而无地,
存而无据。然后推究元庆之父案的曲直端始,从正反两个方面
C:我乃杀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
A,修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元庆杀了父亲的仇人后投案认罪。陈子昂建议,先处 死徐元庆,再在他的家乡表彰他,并把这个案例编入法律文书 中。作者认为,陈子昂的建议是错误的。
B:作者认为,“礼”与“刑”根本作用一致,但在实际运用 中有区别,不能对同一个人既施死刑又行褒奖。自相矛盾的做 法,公之于众,只会让天下人无所适从。
D
(1)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 (2)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 (3)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 (4) 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
亦甚哉!
(5)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 虑,以冲仇人之胸
1、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 2、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
首先, 作者从“礼”与“刑”都是“防乱”的根本功能出发,指出“旌
与诛莫得而并焉”,否则不仅会导致刑法的滥用,而且败坏了礼治秩序, 直至造成人们思想认识与行为规范的混乱。因而得出“礼”与“刑”是 “统于一而已矣”,从而驳斥了陈氏的“诛之而旌其闾”的观点。
其次,作者推究元庆之父案的曲直端始,指出假如元庆父并非因触犯国家
的刑法获罪,而是赵师韫为了私怨而错判,那么远庆之复仇是“守礼而行 义”,又何罪之有?否则,元庆父死于法而非吏杀之,乃正邦典,又何而
旌之?作者以此深入判断、推理,剖析陈氏所论的内在悖论。
最后作者对陈氏的“亲亲相仇,其乱谁救?”的观点进行辩驳,指出他这
种认识的根本错误就在于对“礼”的本质的糊涂理解,然后引经据典,进 行辩解,进而得出元庆复仇是“服孝死义”,是“达理而闻道者”所为,
驳论据 就是通过揭露对方论据的虚假性来
驳倒对方的反驳方法.
“张飞审西瓜”
三国时候,以勇猛和鲁莽著称的张飞当县令时,有一个乡
绅来告状,说他带来的这个女人犯了偷窃罪,偷了他地里的三 个西瓜后逃跑了。乡绅理直气壮,还带来个地保作证。这个女 人怀抱小孩,直喊冤枉。张飞听了那位乡绅的话,拿不定主意。 他的助手劝他不要听一面之词,要仔细审查。于是张飞叫这个 女人陈述。这个女人说:“我从他的地里经过,他要侮辱我, 没有达到目的,因此就来诬告我偷他的西瓜。”张飞听后,假 意判这个女人犯了偷窃罪。
批驳论点(归谬法)
病人对住院处的护士说:“请把我安排在三等病房, 我很穷。” 护士:“没有人能帮助您吗?”“没有, 我只有一个姐姐,她是修女,也很穷。”护士生气地 说:“修女富得很,因为她和上帝结婚。”“好,您 就把我安排在一等病房吧,以后把账单寄给我姐夫就 行了。”
归谬法:表面上承认对方的论断,但沿着对方的论断 引申,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从而达到否定对方论断 的目的。
1.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反驳了什么观点?提出了什么
论点?Biblioteka 反驳的观点:“亲亲相仇,其乱谁救?”
提出的观点:符合礼的复仇是孝与义的表现,表彰这
种行为不会引起“亲亲相仇”的现象。
2.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据?
引经据典,使用经典言论作为论据。
3.这段文字属什么论证类型?其反驳的着眼点是什么?
驳论;反驳论点。
因而“诛之而旌其闾”的做法也就不能“编制于令,永为国典”。
作为驳论,它(指《驳<复仇议>》)主要是抓住 论敌的观点进行驳斥,在阐述封建的礼(情)与刑 (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原则上,指责论敌的观点自 相矛盾、黩刑坏礼,在理论原则上不能成立; 接着对本案所涉及的双方进行公平的具体的分析, 辨明是非曲直,证明诛杀和表彰二者不能并行,指责 论敌的论点违情背理,经不起事实的检验; 最后引经据典,指责论敌的观点违背了经典和圣人 所定的制度。 这样,文章就从理论原则、事件分析、遵循典制三 个方面驳倒了论敌的论点。
作为奏议,是写给皇帝看的,因而它在开头、论事 析理、结尾都必须要表示臣子对主上的恭敬态度,如
含义:作者指出并论证对方观点的错误性,从而否 定和驳倒对方,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这叫驳论, 也叫反驳。以破为主,破中有立。
一、驳论方法:批驳论点、批驳论据、批驳论证 1、批驳论点
赫尔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有一次参加的晚会上 演奏的轻佻音乐使他厌烦,主人向他解释:“演奏的是流行 歌曲。”赫尔岑问:“流行的乐曲就是高尚的吗?” 主人听 了很是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赫尔岑笑 着说:“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成,使对手无喘息的余地,可谓逻辑严密,驳论有力。
2. 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直接引出对方的 观点,紧接着表明自己的态度,“窃独过 之”。立论鲜明,简洁有力。然后层层推进, 推究事实,引经据典,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进 行反驳,说理透彻。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全力反驳了陈子昂在《复仇议状》中 主张对徐元庆复仇案采取“诛之而旌其闾”并将之“编制于令,永 为国典”的见解。
C:作者认为;徐元庆与杀父仇人不共戴天,想方设法,不惜 生命报杀父之仇,既符合“礼”的要求,也表现出“孝”与 “义”,并称赞他是通达事理、明白道义的人。
D:针对陈子昂“亲亲相仇,其乱谁救”的说法,作者明确界 定了“仇”的范围,把因违法犯罪而被处死的情况排除在外, 这对于澄清认识具有开创性的积极意义。
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
3、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 者也
4、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5、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
终于一而已矣
6、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 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
1、柳宗元及文学成就、主张、代表作 2、本文翻译、重点字词 3、本文论文类型及分析 《种树郭橐驼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窃独过之
过:认为……不对
B:旌其可诛,兹谓僭
僭:僭越
C:不愆于法
愆:违法
D:不宜以前议从事
从事:处置
B 过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组是
A:旌与诛莫得而并焉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B:礼之大本以防乱也 本情以正褒贬
进行反驳。无论元庆父是因触犯国家的刑法获罪,还是因赵师
韫为了私怨而被冤,对于元庆复仇案的现实判理都应做到
“礼”、“刑”统一,但是不管是正还是反,陈氏的“诛而旌
之”的做法都无法达到“礼”、“刑”合一。从而在现实的层
面上使陈氏的观点失去了成立的事实依据。最后作者引经据典,
借不可辩驳的圣贤之说进行反驳,完成最后一击。全文一气呵
问:你是否认为国家由于人口众多,将来会向外国扩张自己的领 土。”
周答:你似乎认为一个国家向外扩张是由于人口过多(介绍对方 论题)。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明确表示反驳者对这一论题的否定 态度)。英国的人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4400万,不算太多, 但是英国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曾经是“日不落”的殖民帝国。美 国的面积略小于中国,可美国的人口还不及中国的五分之一。但 是美国的军事基地遍于全球,美国的海外驻军达150万人。中国 人口虽多,但是没有一兵一卒驻在外国的领土上,更没有在外国 建立一个军事基地(举英美和我国的实况详加批驳)。可见一个国 家是否向外扩张并不决定于它人口的多少,而决定于它的社会制 度(得出正确的结论)。
接着叫乡绅把三个西瓜抱回去。那乡绅怎么也抱不起那三
个西瓜。这时张飞大喝一声说:“你一个男子都抱不起这三个 西瓜,一个抱着小孩的女人又怎么会抱得起来呢?”于是张飞 判这个乡绅为诬告,判地保是伪证,并分别治了罪。
(3)反驳论证
它是通过指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上的错误或矛盾
来证明其不能成立。逻辑错误指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