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宇老师讲座班级管理到文化建设(共118张PPT)

陈宇老师讲座班级管理到文化建设(共118张PPT)


2,来自学生的问题—— 不同的学生态度不同
个人价值观的类型
如何促成学生态度的转变? 途径一:加强教育
关于管理的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规 则意识和奉献精神。
如果学生能像志愿者对待公益事业一样 对待班级工作,一切强制性的管理措施就可 以弃之不用。
教育不是灌输。在班级生活中, 特别是在参与班级事务的过程中,切 身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对自己成长的 意义,是促成学生态度转变的关键。
真正的文化,不是贴在墙上,而是 根植于学生内心,写在学生脸上,表达 在学生的行为举止上的。
让文化的核心——班级精神被学生 高度认同并对学生的品质和行为产生深 远的影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
文化对学生的浸润是一个缓慢而持 久的过程。
班级文化建设是“内外兼修”的过程
制度层
精神 内核
行为层 物质层
我获得了老师的认可,我得到了同学的 友谊,我活得更有尊严。
我为集体付出,我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我变得更强大。
49
【主题征文】我能为班级做什么(节选) ……各人自扫门前雪,干好自己份内
的事,一切自会好。值日生认真打扫自己 的片区;课代表认真清点本子;同学们交 作业按时、按序;班委工作尽心尽责,那 么就不会有问题了。
【示例】班长的职务说明书
(1)注意自己的身份和形象,给全班同学做榜样 (2)班主任不在时,代理班主任管理班级常规事务,如
集合、放学 (3)协调各班委之间的工作 (4)组织召开班委例会(每月第一周星期一下午放学后) (5)主持班级小组评议、讨论、推选等活动 (6)参加学校的班长例会,做好会议记录,及时向班主
班级文化建设内容更加宽泛
班级文化建设与常规管理的内在联系
班级的管理文化 包含于班级文化系统之中
四,班级文化的建设 当我们在谈论班级生活是如何影响学 生的态度时,实际上我们在说的是一个班 级的文化是如何影响学生的价值观的。
如果对班级文化的理解只停留在浅表层
那么文化就只是 毫无意义的花架子
我们看到这样的画面 才感知了文化的力量
50
但制度、规范总会有无法涵盖到的角 落。如果大家只是“自扫门前雪”的话, 那就不叫“做好份内的事”而叫“事不关 已,高高挂起”了!
所以,我们应当在班级中更具责任心 ,认识到“这是我的班级”。
51
不需要人反复强调,当有一个人很自然 地在不“属于”他的片区内捡起一片垃圾, 周围看到的人慢慢也会这样,时间和环境能 打磨人心。我能为班级做的,不仅是“自扫 门前雪”,还有培养自己的责任心。
班级不是公司。班级管理中最大的错误是 用管理公司的理念管理着班级这样一个非营利 性组织和一群不拿工资只是来上学的未成年人。
非营利性组织管理的一大挑战是不能用强 制性的手段。
从人性的角度思考激活学生的方法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不是所有 的需要得到满足就能激发积极性。
基本条件不具备只会引发不满,但具备 了也不一定能激发人。只有激励因素得到满 足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班级发展 从常规管理走向文化建设
南京 陈宇
1
一,传统的班级常规管理方法 传统的班级常规管理思路和方法源自 于近代的企业管理,讲求用一整套精细化 的控制手段取得管理绩效。
管理方法在长期实践中逐渐成熟 典型的代表如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
班级常规管理流程设计即来自于PDCA
1,建立层级管理组织
2,将需要管理的事务设计成岗位
右前中窗保洁 回收饮料瓶
26 略
生活委员
讲台保洁
班级购物员
30 略 第二组物理组长 星期三擦黑板 健身小组
45 略
团支部书记
多媒体设备 图书管理员
其他岗位2 电影俱乐部 班报编辑
制作海报 英语小组
班报主编
管理复印机
把学生纳入管理组织中,使其明确 我做什么 我听谁的 谁听我的
有问题找谁
4,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
部分主题班会选题
1,《班级未来畅想曲》 2,《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 3,《奉献者吃亏了吗?》 ……
【主题班会】奉献者吃亏了吗? 1,班级特别奉献奖颁奖仪式 (颁奖词、海报、奖品) 2,获奖者分享感悟 3,班主任点评
【点评】奉献者得到了什么
付出本身是一种幸福。我有能力让别人 幸福,我是幸福的。
团队的优秀有我的贡献,我是班级不可 或缺的一员,我是有价值的。
【案例】主题活动:我能为班级做什么 教育目标 1,培养公德和责任意识 2,培养团队精神 【活动时间】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
44
我们试图通过教育培养一种团队精神 互相欣赏 互帮互助 同心同德
团队自豪感 奉献精神
周次
1 1 1 2 3 5 7 11 12 13 14 15 18 19 20 21
活动(工作)主题
【故事的结局二】
在人本管理和班级文化双重作用下,一群 普通学生组成的行知班创下了从高一入校到高 三毕业连续120周常规评比优胜记录,并于 2012年获南京市优秀班集体称号。
3,班级文化形成阶段主要工作 (1)建立健全班级制度,逐步建 设班级制度文化 (2)开展与文化建设主题相关的 活动
制度≠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指有核心理念支撑,师 生共同制定并完善,有自己班级特色, 被学生高度认同的制度体系。 制度→制度体系→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建设六个要点 ①核心:善的制度 ②制定:教师自定→全员参与 ③表述:个性化,有班级特色 ④执行:“火炉法则“ ⑤教育:规则意识的培养 ⑥演变:零散→体系化→消亡
任汇报或传达到班级 (7)负责班级各种申报材料的整理
10
5,逐步确立常规事务管理流程
6,完善检查制度
7,逐一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8,建立一岗一评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常规管理基本思路小结
根据需要设置岗位 每个岗位承包到人 所有岗位明确职责 对照职责逐项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通过评价赏优罚劣
15
班级文化的建设要历经四个阶段
贯穿于班级文化建设始终的,是 班级精神。
根据班情,班级精神(班级主流 的价值观)表述不一,体现了班级文 化的个性。
1,班级文化创建阶段的主要工作
(1)确立班级文化建设核心 (2)将班级文化核心通过各种渠道 广为传播 (3)将班级文化核心以一定的物化 方式呈现
班级精神总是以最简练的方式呈现,但精 准的关键字、词、句的提炼总是颇费思量
三,对管理本质问题的思考 1,来自班主任的问题 在班主任工作中,“重教学,轻管理”
的现象非常普遍。表面上看和常规管理工 作繁杂而收效甚微有关,其实主要还是班 主任对常规管理意义的理解问题。
班级管理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常规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培养
管理有很好的育人效果 值得认真研究更加投入
管理重绩效,而学生的发展 才是唯一的管理绩效。
形成了丰富的文化产品
拥有自己班级的文化品牌
开发文化品牌要“以我为主” 人弃我取 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变
个性 传承 创新
至此,我们可以认为班级文化已经形成
在班级工作系统中,常规管理与文化建设 目标一致,同时发生,互为关照,互相促进
【故事结局一】2010年,全部由差生组 成的“激情六班”毕业,并未创造高考 的奇迹,但为赢得尊严而努力的三年成 为他们终生难忘的记忆。
3,把每个岗位分包给学生
学号 姓名
班级职务
值日生工作
其他岗位1
01 略 第一组行政组长 星期四保洁 制作电子相册
02 略 第一组语文组长 星期一擦黑板 板报小组
03 略 08 略 12 略
政治科代表 英语科代表
班长
星期五擦黑板 讲台保洁
星期二包干区
养护班级植物 微波炉保养 班主任助理
17 略
宣传委员
下发并回收班级工作意向调查问卷 下发《致新生的一封信》
主题班会:班级未来畅想曲 启动每周“班级之星”评选
启动“值日班长”制 主题班会:公德与私德 主题班会: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 中期表彰,评选“关心集体特别奉献奖” 主题班会:奉献者吃亏吗? 主题征文《我能为班级做什么》并评奖 征文颁奖暨主题演讲《我能为班级做什么》 启动导师制学习互助计划 迎新年系列活动:美化教室、许愿树、联欢等 班干部自评、述职,评选优秀班干部 评选优秀课代表、优秀值日班长、优秀组长等 评选感动班级十大事件
52
态度的转变来自于切身的体验
途径二:文化浸染 与其说我们在改进一种管理方法, 不如说我们在建设一种管理文化。
常规管理,只有上升到文化层面, 才会有实质性的超越和更深远的意义。
影响学生个体价值观的因素
常规管理和文化建设的理念和 目标是一致的。
常规管理的绩效目标就是育人 目标,这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
制度要“善“ 公平正义 人文关怀
制度要严格执行(火炉法则)
警示性原则:火炉红热,不碰也知道很烫;
及时性原则:火炉红热,只要触碰,马上会 被灼伤;
必然性原则:火炉红热,触碰必然会被灼伤 ,这次碰了会灼伤,下次碰了还是会被灼伤;
平等性原则:火炉红热,无论什么人,只要 触碰了火炉,都会被灼伤。
班级制度体系的逐渐完善
英雄人物是重要的文化现象
围绕文化主题组织活动 在活动中生成行为文化
【案例】 2010—2013“行知班” 班级文化建设系列活动
远足:重走行知路
实践活动:社会即学校
青年志愿者行动:知行合一
青年志愿者行动:知行合一
暖冬行动:爱满天下
我们的“行知合唱团“
“行知班”文化建设主要方向
4,观念普遍化阶段 学生对班级主流价值观高度认同,对大是 大非问题有一种心理默契,无需严格的监督与 控制,约定俗成的观念约束着大家的行为但不 会造成不适感。班级高度自治。每个人为自己 的团队而骄傲。
【案例】阳台保洁→班级休闲区美化
(5)淡化“各司其职”的观念, 引入更多的搭档式、小团队合作式、 打包式的工作安排,营造“互帮互助” 的班级风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