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复习要点第五单元我是中国公民5.1我们都是公民1、什么是公民?中国公民?P5(1)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2)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3)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P5(1)作为公民,享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最重要的特征)(2)作为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3、如何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P6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国家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建设。
因此,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至关重要。
第一,要树立国家观念第二,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第三,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良好的公民道德包括:仁爱守序的社会公德心、诚信宽容的道德品质、协商谦让的道德风尚、尊重差异的道德气度等。
**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是它的全体公民。
——英奥尔丁顿**“五小”行动的具体内容是:在家做“小帮手”;在社会做“小标兵”;在学校做“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小卫士”;在任何时候做“小主人”。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权利是指宪法、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2义务是指宪法、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谁规定的?(是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又是谁规定的?(宪法)P143.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几类?(1)公民的平等权利。
即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如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权利。
(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
如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等。
(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财产和财产继承权等。
4.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几类?P14(1)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
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2)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
如遵守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等。
(3)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
如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义务等。
** 受教育、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 休息日,游客在公园赏花——劳动者的休息权5怎样理解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P15第一、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密不可分的。
(对等性)(1)在权利与义务的法律关系上是对应而存在的。
(2)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权利。
(3)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
(4)不能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不享受权利。
第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制约性)第三、公民的某些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合一性)如:劳动、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6、公民如何维护权利,履行义务(1)、维护公民权利(1)依法享有权利。
(2)依法行使权利。
(3)尊重他人的权利。
依法享有权利P15——是指公民应当依照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依法制止各种侵权行为,使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
依法行使权利?P15——是指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尊重他人的权利P15——是要求每个公民在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因为他人的权利和我们个人的权利具有同等的地位(2)、履行公民义务(1)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
(2)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
(3)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5.3 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法规(如刑法,民法,立法法等)是子法。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P21(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其他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 如何理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第一、普通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
第二、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违背、相抵触,否则将被视为违宪而被宣布无效。
**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人民政府行使行政管理权,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不但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还规定国家机关保护公民权利的任务,使公民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
** 国家权利来自于人民,使公民通过权利的享受赋予的。
凡不是由公民政治权利授予的权利都不是合法权利,另一方面,国家机关必须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利保障与维护公民的权利。
**我国已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①立法保障:立法机关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使公民在保护自身权益中有法可依。
②司法保障:完善律师制度、法官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
2、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
宪法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两部分:规范国家权利的正确行使,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2)、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政府、法院、检察院等)A、.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行使的国家权力是公共权力,国家和政府负有保证公民权利实现的责任。
B、我国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
包括①立法保障。
②司法保障。
3、作为一名公民,如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权威?P22首先,要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其次,要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
总之,我们应自觉行使对公共权利的监督,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关心国家管理事务。
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6.1 维护人身权利一、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1、公民的人生自由权利——是指公民的身体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犯的权利。
P30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地位):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力的必要条件。
2、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由生命权和健康权两部分组成。
身体健康权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
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地位):生命的存在和享有,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前提,是每个人的最高人身权益,健康的身体和精神,是我们保持劳动能力、行为能力和快乐生活的权利。
二、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1、法律禁止对公民的身体或住宅进行非法搜查。
执法人员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必须搜查的,要向搜查人员出示搜查证。
2、法律保护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有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3、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
伤害他人生命,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伤害他人健康,包括精神健康,也为法律所不容。
作为未成年人,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婚姻法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
三、自觉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P311、为了更好地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法律,增强防范和保护意识,懂得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2、当我们遇到损害公民人身自由或伤害公民生命和健康的行为,可以打110报警,也可以直接到公安部门向公安人员求救,或通知家人、朋友、老师向社会求救。
3、一旦受到伤害,要懂得依法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以讨还公道和获得赔偿。
4、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的权利,相应的就有义务不去伤害别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
**我国对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作了具体规定的法律主要有:**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5、法律禁止对公民的身体或住宅进行非法搜查(1我国法律规定,禁止对公民的身体或住宅进行非法搜查(2公安司法人员在侦破案件时,必须进行搜查的,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6、法律保护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1)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决定或者经人民法院决定,不受逮捕(2)公民有犯罪和其他违法嫌疑,需要拘禁的,必须由公安机关严格依法执行进行合法搜查:A、搜查对象范围: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地方B、搜查目的:为了收集犯罪证据和查获犯罪嫌疑人。
C、.搜查性质:一种强制性的侦查行为。
D、执行搜查的人:执法机关E、.法律程序要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
6.2 维护人格尊严一、我们的人格尊严P371、人格尊严权:是指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2、人格尊严权利包括的内容:肖像权、姓名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
1)肖像权。
肖像是指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和照片,它是公民身体特有的缩影或真是写照。
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侵犯肖像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以营利目的使用公民肖像,侵权与否取决于是否取得本人同意;(2)虽未以营利为目的,但恶意使用公民肖像。
如:丑化、故意损毁公民肖像和对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
注意:现实生活中的刑事侦查拍照,新闻摄影以及反映社会上不道德和违法行为的现场拍照等,从法律角度不能视为侵犯公民的肖像权。
如某某同学翻越马路护栏行为被拍事件,不能视为侵犯他的肖像权。
2)名誉权。
名誉就是一个人的名声,是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品德、声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
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3)荣誉权。
荣誉是国家、社会、组织授予公民的一种美名或称号,如“三好学生”属于一种精神鼓励。
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奖章。
4)姓名权。
公民的姓名是区别于其他公民的称号或代号,还包括公民的曾用名、别名、笔名等。
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
二、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P381、原因:未成年人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人格尊严受到侵害,其精神健康将受到巨大的损伤。
2、表现:在公共场合随意议论孩子的过错、辱骂孩子,学校、老师歧视、辱骂甚至体罚学生。
3、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
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1、学会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严重的可以追究法律责任)2、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不取笑别人的外貌、衣着、说话方式和动作,不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不歧视身体或智力上有缺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