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交响音乐的标题及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如何欣赏1.无标题音乐的简介无标题音乐(absolute music)指不借助任何文字性的手段,只是以音乐自身来抒发情感的“纯”音乐形式。
相对于标题音乐来说,无标题音乐最大的特征就是没有明确的标题性文字,如《第几交响曲》、《第几奏鸣曲》、《第几弦乐四重奏》等,这些曲名与内容并无直接的联系,因此,人们称这些音乐作品为无标题音乐。
另外,在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的界定上也不能以点盖面,有明确标题的并非全部是标题音乐,如海顿的《惊愕》交响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虽然有明确的标题,但它只是依据作品中的某一动机或作曲家的主题思想而命名的,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标题音乐。
无标题音乐所采用的题材更多的是作曲家对人生或某一事物概括的想法,它不以表达某一特定的人物、事件为题材和内容,音乐不具有描绘性的情节。
如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它取材于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它更多的是表达贝多芬对人生的感悟,是一种希望人类和谐存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表达。
此类作品与标题音乐不同的情感体验就在于此,听赏者始终被这一核心主题所打动,使他们的情感在最后一刻完全被释放出来。
无标题音乐的表达形式通常严格遵循音乐形式美的规律,以纯粹的内心情感表达,形成情感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体,不像标题音乐那样需要根据题材内容来构思作品的结构。
如巴赫的《创意曲》,鲜明、生动的主题是全曲的核心,它随着不断变化的乐曲形式发展变化着,无论是答题还是对题,它都将全曲紧密地统一起来,形成了一种严密的形式美感。
再如古典主义时期确立的奏鸣曲式原则,它由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组成,主副部之间的调性对比、音乐速度对比、织体对比、和声的进行等都有一定的原则,这种对比使乐曲达到了一种平衡的形式美感。
无标题音乐本身这种独特的形式美也同样能给听赏者带来美的享受。
无标题音乐在创作时,没有用音乐来反映客观现实的意图,而只求通过音乐艺术来抒发某种主观情绪,表现某种精神意境,甚至主要着重音乐艺术本身的音响美和形式美的追求与体裁风格特征的体现。
因之很难加上名副其实的文字标题。
有的作者不愿借助于文字标题来说明乐曲的内容,而只希望欣赏者自己去心领神会。
所以只以曲式名称或音乐体裁的名称作为曲名,而不设标题。
2.有标题音乐简介有标题音乐:所谓“标题音乐”,简单地说,就是有文字作标题的音乐。
如李斯特的交响诗《塔索》、柴科夫斯基的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
标题音乐是浪漫主义作曲家将音乐与文学、戏剧、绘画等其他姊妹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又一综合性音乐形式,这是一种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
这种说明主题思想的文字,就是标题。
在器乐音乐中,“标题音乐”往往与“纯音乐”(非标题音乐)相对应,“纯音乐”意指没有标题说明的器乐形式。
所谓标题音乐(program music),是用文字、标题来展示情节性乐思(表现文学性内容)或通过模仿、象征、暗示等手段模拟自然音响(表现绘画性内容)的器乐曲,产生于4世纪早期浪漫主义音乐。
标题音乐一词是由李斯特首创,是音乐与其它姐妹艺术有机结和的产物,音乐与文学、美术等非音乐因素相融合不但提高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力而且对演奏、欣赏等实践环节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对于标题音乐,人们往往有个误区,就是认为作品只要有标题就是标题音乐。
我们熟悉的器乐作品像海顿的交响曲《时钟》、《惊愕》,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月光》、《热情》等作品虽有标题但却不是标题音乐,这些作品的标题是出版商、评论家后来加上的,标题只是启发听众的想象力,引导听众的思路,对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稍作揭示。
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在音乐表现要素、曲式结构、内容题材方面有明显区别,判断一部作品是否是标题音乐的首要标准是看作品是否表现文学性、绘画性内容。
标题音乐与文学、绘画联系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作品内容直接取材于文学或绘画,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乐《天方夜谭》、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我的祖国》用;二是音乐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或进行风景描绘,如柏辽兹的交响乐《幻想交响曲》、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
另外,标题音乐专指器乐作品,声乐作品不包括在内。
标题音乐的标题一般为作者所加,标题与音乐有紧密联系,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概括,是作者创作意图的展示。
标题音乐作者意图用音乐来表现自然现象和生活情景,这种意图在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中都有鲜明的表现。
中国古代音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生活情景、狩猎和战争场面的乐曲,如琴曲《高山流水》、《醉渔唱晚》,琵琶曲《海青拿天鹅》、《十面埋伏》等,都属于标题音乐的范畴。
古代欧洲也有许多表现这一类内容的声乐作品,如法国作曲家J.瓦扬的《小鸟经文歌》,C.雅内坎的《鸟之歌》、《战役》、《狩猎》;器乐曲如英国作曲家W.伯德的键盘组曲《战争》,德国作曲家J.库瑙的《圣经故事奏鸣曲》等。
但把标题构想作为创作思维的原则,把标题音乐作为一种美学范畴来对待,则是19世纪的事。
标题音乐的名称始于李斯特,他是标题音乐的热情倡导者。
音乐会序曲、交响诗、标题交响曲、标题组曲等各种类型的标题音乐,大多音乐形象鲜明,内容引人入胜,易于为听众所接受。
标题音乐是以文字或标题阐明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作品,比起无标题音乐来,由于它的表现力的尖锐性和生动的音乐形象更易于被广大群众所了解,因此它在器乐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无标题音乐这类器乐作品没有指示乐曲具体内容的文字标题,而只用曲式名称如:“奏鸣曲”、“赋格”、“变奏曲”等作为曲名,或用乐器体裁名称如:“前奏曲”、“练习曲”、“小步舞曲”等作为曲名。
由于同名的乐曲很多,为了有所区别,就加上乐曲的开始调名,例如“c大调奏鸣曲”、“e小调交响曲”,或者再加上作者创作此种体裁的作品的编号,例如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肖邦的《夜曲——作品第九号之二》等。
3.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的美学特征比较3.1作品的精神内涵(1)标题音乐主要是对文学、绘画、戏剧、现实生活及大自然中的某一具体形象进行描绘,从而达到抒情的目的。
因此,标题音乐的美主要体现在它的描绘性上。
如穆索尔斯基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此曲是作曲家参观了画家加尔特曼的画展后,创造性地将画家的若干幅图画转化成音乐,并用自己的想象补充和丰富它们。
再如贝多芬在创作《田园交响曲》时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因而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一些感觉”。
所以,音乐的描绘性只是对客观形象外在的描写,最终的目的还是为抒情服务。
(2)无标题音乐的美体现的是一种纯粹的抒情美,它不受标题文字的限制,可以自由地抒发内心的情感。
这种抒情性可以表达作曲家的任何一种内心体验,如悲伤、欢乐及对现实的看法等。
无标题音乐与标题音乐不同的是它表现的是一种概括性的情感。
如柴可夫斯基在谈到他的无标题音乐创作时说:“这是纯粹的抒情过程,是用音乐来倾诉激动的心灵,从本质来说,内心的感受借音响而流露,就像抒情诗人以诗句抒怀一样。
”也正是由于没有明确的标题,听众在欣赏音乐时,能够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
所以,从二者的精神内涵来看,虽然都是在传达作曲家的思想,但因为表现方式的不同,就使听众在听赏、理解作品时,所体验的美感也有了不同的感受。
3.2作品的内容题材(1)标题音乐的内容和题材常取材于文学、绘画、现实生活和大自然等,通过某一特定的形象表达特定的感情。
音乐与所选题材紧密相联系,在音乐作品中听赏者能清晰地感受到题材中的情景。
如李斯特在评论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时说:“它在我们心中唤起了这样的想法,在《艾格蒙特》里,我们发现了一个现代的先例——这位伟大的作曲家直接从一位伟大的诗人的作品中获得灵感。
”印象派大师德彪西的《大海》,也正是受到画家莫奈的画作《日出》的启发而创作的,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海上从黎明的黑暗到日出的过程。
(2)无标题音乐所采用的题材更多的是作曲家对人生或某一事物概括的想法,它不以表达某一特定的人物、事件为题材和内容,音乐不具有描绘性的情节如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总体上表现的是贝多芬失聪后,与病魔抗争,顽强不屈的精神品格。
再如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它取材于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它更多的是表达贝多芬对人生的感悟,是一种希望人类和谐存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表达。
此类作品与标题音乐不同的情感体验就在于此,听赏者始终被这一核心主题所打动,使他们的情感在最后一刻完全被释放出来。
另外,虽然有些作曲家的作品是被某一种具体事物所打动而创作的,但其目的主要还是以音乐本身来抒发情感,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富有概括性的情感。
因此,此类作品仍然属于无标题音乐。
3.3作品的体裁形式。
(1)标题音乐的体裁形式比较自由,可以根据题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产生了许多新体裁形式的音乐。
比如伯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它是根据英国作家德昆希的小说《一个鸦片吞食者的自白》而创作的。
为了戏剧内容的需要,作者突破了传统交响曲4个乐章的结构,采用5个乐章的形式。
此类作品能够与所选题材紧密结合,将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明晰地表现在音乐作品中,使听赏者不至于局限在传统音乐形式的框架内,很容易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2)无标题音乐的表达形式通常严格遵循音乐形式美的规律,以纯粹的内心情感表达,形成情感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体,不像标题音乐那样需要根据题材内容来构思作品的结构。
如巴赫的《创意曲》,鲜明、生动的主题是全曲的核心,它随着不断变化的乐曲形式发展变化着,无论是答题还是对题,它都将全曲紧密地统一起来,形成了一种严密的形式美感。
再如古典主义时期确立的奏鸣曲式原则,它由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组成,主副部之间的调性对比、音乐速度对比、织体对比、和声的进行等都有一定的原则,这种对比使乐曲达到了一种平衡的形式美感。
无标题音乐本身这种独特的形式美也同样能给听赏者带来美的享受。
因此,在欣赏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时,要结合以上3个特征,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作曲家的思想内涵,与作曲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4.无标题音乐与标题音乐之我所见4.1之我见标题音乐(1)标题音乐既作曲家按标题构思创作,欣赏也是以标题的角度来理解、无标题音乐既纯音乐,作曲家在创作时,尽力摆脱标题及文学方面的束缚,音乐的表现不借助于文学及标题内容,作曲家只是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
标题音乐和无标题音乐区别不仅仅在于有无标题,而且在音乐形象、曲式结构、音乐语言等方面都有明显不同。
欣赏标题音乐时,能够从标题及文学内容上得到一种提示,使自由驰骋的想象力,有一定的轨道.音乐的标题对听众理解音乐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由于有了特定的文字标题和文字说明,使得作品的思想内容相对的具体和确定,这时欣赏者就可以在标题文字启示下,在象征性的音乐表现手段的引导下展开他们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在意识中领略作曲家所暗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