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增强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四个环节

增强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四个环节

增强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四个环节执行力是通过一套科学有效的系统、制度、组织、文化或技术操作方法等把决策部署转化为目标结果的能力。

领导干部的执行力作为领导干部准确贯彻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高效履行职责使命、顺利实现既定目标的工作能力,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之一,体现着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

增强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必然要求,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笔者从前提、基础、关键、保障四个环节着眼,谈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执行力。

前提:强化服务理念和执行意识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不同的工作理念有不同的决策和行动,从而产生不同的执行效果。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传统,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仅是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而且是领导干部提高执行力的思想之基、动力之源。

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才会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崇高的理想信念、较高的政治觉悟、纯洁的思想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进而增强执行的意识、提高执行的自觉性、增强执行的坚定性,真正做到在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重大决策部署。

因此,领导干部应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
觉增强宗旨观念、服务理念和执行意识,使提升执行力具备重要前提。

基础:提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提升学习能力是更好从事领导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基础。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速,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经济社会快速变革。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领导干部不仅面临着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考验,而且面临着精神懈怠和能力不足的危险。

并且这种考验和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对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业务知识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领导干部只有切实增强学习能力,才能准确领会、正确把握中央的决策部署,清醒地认清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才能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破解发展难题、深化改革开放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从而在从事领导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把学习的优势转化为思想优势、领导能力和工作动力,使执行力得以提高。

因此,领导干部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自觉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去恪守、当作一种精神品格去追求、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去把持,通过在学习的过程中汲取素养、更新理念、增长见识、增加智慧,提高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工作中落实的适用性、针对性与灵活性,真正把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加快发展的有力措施和推动发展的实际能力。

关键: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仅是对领导干部从事领导工作的基本要求,而且是衡量领导干部执行力的重要内容。

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活动空前活跃,社会变革进程加快,社会关系也日趋复杂,新老矛盾叠加交织。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过去的一些经验和传统的方法显然难以适应。

领导干部要不唯书、不唯上,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自觉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形成深邃的洞察力和观察问题的敏锐性,在工作中不按部就班、不墨守成规,准确地把中央精神与本地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出符合实际、科学合理、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落实方案与实施办法,使执行更加到位、成效更加显著,发挥执行力的最大活力和最大效益。

保障:完善监督约束和责任追究机制
执行力的提高需要领导干部有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的高度自觉和实际行动,也需要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监督作为保障。

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监督既是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基本手段和重要方法,又是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环节与有效途径,更是对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和能力水平的重要检验。

加强纪律约束和监督约束,目的在于促进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养成,增强执行意识,坚决防止和纠正诸如“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执行力弱化的现象,保证政令畅通无阻、政策执行到位、任务落到实处。

因此,领导干部要常怀律己之心,带头模范执行党的纪律,严格遵守各项法律及规章制度,正确对待和主动接受监督,切实增强提高抓落实促发展惠民生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
机感,决不能在“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重大是非问题上犯糊涂、出差错、失方向。

同时,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机制,既严厉追究失职失误和慢作为、假作为的不落实之事,又严厉追究不作为、乱作为的有过之人,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有错必追究的责任追究机制,使领导干部变压力为动力、变动力为活力,以执行力的大提升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