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坡哥特小说源流及其审美契合On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Poe’s Gothic Short Stories and its Aesthetic ImplicationsAbstract: The early American litterateur Allan Poe developed a school of his own in literati for his unique and significant achievement in short stories, poetry and literary criticism. Poe’s recognition of the readers’ responses makes his horror and grotesque stories the tinge of aestheticism. At the same time, his stories have starting significance in light of the gothic fictions’ innovation in the New Continent and promote its taste of aesthetic implication.Key Words: Allan Poe gothic fiction succession innovation receptive aesthetics摘要:美国著名文学家爱伦·坡因其在小说、诗歌及创作文论上取得的非凡成就而独树一帜,在世界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坡的哥特小说与早期英国小说有着明显的承继关系,其唯美主义的创作倾向及其作品在心灵深处与读者的审美契合,为哥特小说在新大陆的长足发展和在审美层面上的提升夯实了基础。
关键词:爱伦·坡哥特小说传承创新接受美学哥特小说在英国自诞生之日起,就因其黑色性而犹如一株特异之花;在美洲沃土经爱 伦·坡精心培育,其特异之美则更加得到彰显。
晏子使楚时曾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美国著名文学家爱伦·坡作品的接受过程正是如此。
他的作品曾因阴郁的诗歌和具有黑色特性的哥特小说而在国内被认为格调低下,难以步入大雅之堂而被边缘化,对他的评价也曾争议颇多,毁誉参半。
但是随着坡的诗歌、小说以及其创作理论在世界文坛得到认可,对他的评价也越来越高,尤其“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就是在坡死后的五十余年达到了顶峰。
法国的兰坡,英国的斯文本恩、丁尼生、道生,西班牙的伊巴涅兹等人,都奉坡为文学大师,以至于给他带上了‘精神与文学主义’的桂冠”。
[1]我国对爱伦·坡的研究近年来也有长足进展,既涉及对他的诗歌和小说的评介,又深入到对他的文艺理论的探讨;既考究了他的理论在自身实践中的运用,又触及他的作品与我国大文学家蒲松龄、鲁迅等人作品的比较研究。
总体来说,国内对其研究前期多涉及坡自身与其作品中形象间的关系,近来研究又进一步深入其作品在文学艺术上取得的成就,而对坡在文学传统传承上的研究则鲜有述及。
坡的创作取得巨大成功和深远影响的原因很多,哥特元素就是其一。
仔细研读坡的小说作品,我们不难看出,在他的全部七十多部短篇小说中,《门泽哲斯坦》(Metzengerstein)、《厄舍古屋的倒塌》(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陷阱与钟摆》(The Pit and the Pendulum)、《泄密的心》(The Tell-Tale Heart)、《黑猫》(The Black Cat)、《红死魔的面具》(The Masque of the Red Death)、《丽姬娅》(Ligeia)等小说都属于哥特式小说之列。
坡在哥特小说的创作上深深受到了英国早期哥特小说的影响;同时,坡的这些具有哥特元素的小说在继承英国哥特小说传统的同时,也有所创新与突破,在接受美学的层面上极大地拓延了哥特小说的审美阈限。
一哥特(Goth)一词最初一般意指日耳曼民族的一些部落。
其中居住在罗马帝国北部和东部边界的哥特人伙同伦巴族人、汪达尔人以及匈奴人频繁地越过多瑙河袭击罗马,并最终摧毁了辉煌灿烂的古罗马帝国,使那个文明的世界坠入了数个世纪的世事混沌黑暗之中。
[2]因此,哥特一词当时含有“野蛮的”、“未开化的”、“粗鲁的”等含义。
而后的发展中,“‘哥特’一词具有了三个主要内涵:野蛮的,如中世纪哥特人的行事风格,也暗含文艺复兴时期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朱振武(1963—),男,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英美小说美学方向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文化、英美小说美学、比较文学及文学翻译方面的研究。
具有的鼎故革新之意;中世纪的,这是与城堡、盔甲骑士以及骑士制度相联系的;还有超自然的意思,是与恐惧、未知及神秘联系在一起的”。
[3]“哥特”一词的能指意义首先出现在艺术形式中时,它所指的是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建筑是12世纪末时继罗马纳克斯建筑而兴起于法国北部的建筑风格,其以尖形拱门代替了罗马式的半圆形拱门,且以城堡和教堂为主,如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等。
然而,在英国,由于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抗衡,创办国教,导致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教堂、修道院之类的哥特建筑逐渐沦为废墟。
英国人开始将一些彻头彻尾的伤风败俗行为与罗马天主教的某些思想和惯例相联系;与此同时,出没于这些断垣残壁中的僧侣和女尼头戴风帽,长袍飘飘,其形象与人们心目中典型的裹着尸衣的幽灵形象恰然相契合。
这无疑成了触发作者与读者内心审美接受的一个扳机,从而催生了“哥特小说”这种全新的文学介质。
贺拉丝·华尔浦尔(Horace Walpole, 1717-1797)把他的《奥特朗托城堡》(The Castle of Otranto, 1764)第二版的副标题命名为“一部哥特小说”,从而开创了哥特式小说的先河。
该小说叙述了一个发生在中世纪古堡内的故事:古堡主人曼弗雷德是位暴君式人物,其祖上早年以下犯上,弑君篡位,而累其子孙一直为一个预言所困扰;预言说如果他没有男裔继位,其后裔子孙将被合法的继承人赶出城堡。
曼弗雷德为逃避预言中的厄运,就强迫15岁的儿子康拉德与伊莎贝拉结婚,而其子却在婚前遭飞来横祸,被飞来的巨大头盔砸死。
曼弗雷德不甘就范,顿生自己强娶伊莎贝拉的念头;后来伊莎贝拉被城堡合法继承人西奥多拯救,曼弗雷德也受到了报应。
这种恶有恶报的结局所反映出的惩恶扬善的创作主旨对爱伦·坡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继之而起的英国早期哥特小说家主要有克拉利·利弗、威廉·贝克福德、安·拉德克利夫和马修·刘易斯等人。
这些早期哥特式小说家大都在不同程度上效仿华尔浦尔的《奥特朗托城堡》,描写恐怖、怪诞和悲凄之事,表现出对中世纪的向往。
故事的主人公多是远古的中世纪人物,通常被幽闭在荒僻的古堡或寺院中,谜团交织着悲情,在“美女-恶棍”的人物模式中纯洁与邪恶相互映照,加之以恐怖离奇的情节和奔跑追逐的场景,悬念叠生,常能激起读者心中的凄美与痛恨之情。
这一切都奠定了英国早期哥特小说的基本特征:在怪诞恐怖的场景设计中,恶棍英雄式的人物形象演绎着复仇的一贯主题。
成就斐然的哥特小说不仅作为一种小说体裁在英国当之无愧地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地位,并且影响深远,波及欧美的文学创作。
在美国,哥特式文学作品的创生出现在戏剧上,邓拉普(William Dunlap,1766-1837)的几部戏剧是美国作家具有开创意义的哥特作品。
而美国早期具有开创意义的哥特式小说则有邓拉普的朋友查尔斯·布朗(Charles Brown,1771-1810)的《威兰或变形记》(Wieland; or the Transformation, 1798)等作品。
随后,美国早期作家中深受英国早期哥特小说影响的主要还有萨莉·伍德、伊萨克·米契尔和爱伦·坡等人,而以爱伦·坡的成就最为显著,他的哥特小说艺术成就了其在哥特小说发展中继往开来的地位。
坡所生活的美洲大陆当时是一个异彩纷呈、成分复杂的新土地,极易使外来文化发生“物种变异”,生发出特定的“文明之花”,人们对熟知的文明特质有种亲切感,同时却更惊异于它的新蕴涵。
坡立足的美洲黑土有其内在的特异性,没有中世纪式的欧洲古堡,没有国家支持的天主教堂,没有中世纪专制君主与贵族统治,也没有传统中令人仰止的幽灵游荡之地。
但在这片新土地上,有开发中种族冲突造成的冤魂,有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新思想与保守的宗教理念相左时造成的早期居民的精神异化。
因而坡扎根于这片沃土之中的创作,其文本的哥特性在承继的关系上就有了特异性,为哥特性小说在美国的本土化夯实了基础。
二坡的大部分小说都具有哥特传统的因子。
坡小说的哥特特征主要凸显在小说叙事中所体现出来的细节方面的生活化以及具有魔术奇幻性的叙事情节,而这其中又不失叙事的现实感,他在精细的哥特环境氛围的描摹上和对叙事情节中偶然性的把握上无不流溢出怪诞恐怖因子这一独特的审美吸引力,我们也正是在这些方面的审美接受中能够透视出英国早期哥特小说传统对爱伦·坡在创作上的影响来。
英国早期哥特小说在静态场景氛围的营造上往往具有恐怖效果,而“恐怖因素总是与哥特式古堡相联系。
古堡是权力、黑暗、岿然独立和难以侵犯的象征,高耸而又被堡垒加固的垣墙难以泄漏进丝毫的光线,它静默地孤单单耸立着,给人以崇高之感,蔑视所有胆敢侵入它独立王国的人”。
[4]在坡的哥特小说中,这种恐怖最好的象征就是盘旋上升的楼梯、直驱海底的漩涡、荒宅古寺的破败地窖,甚或只是一间气氛诡秘的房间或其他类似恐怖之所。
在《丽姬娅》中,丽姬娅死而复生的怪诞情节就发生在这样一间气氛诡秘的房子里。
那个房间在城堡式的修道院中的一个高高的塔楼上,房间呈五角形,十分宽敞。
朝南的那一面以窗代墙,镶着一块青灰色的威尼斯玻璃,透过玻璃照在室内物件上的阳光或月光都带有一种灰蒙蒙、阴森森的色彩;窗户的上部掩映着纵横交错的古藤;从阴郁穹隆垂掉下来的香炉的孔眼中那缭绕萦回的斑斓烟火上看上去宛如金蛇狂舞;房间里那张低矮的印度式样的新婚之床是用雕刻着花纹的实心乌木做成的,上方罩着棺衣似的床罩;房间的五个角落各竖立着一口巨大的黑色花岗石棺材,这些棺材都是从古城的法老坟墓中挖掘出来的,古棺盖上布满了不知年代的雕刻:最怪诞的装饰就是那些帷帘幔帐从墙顶到墙角,从床上到地面,上面都点缀着怪异的图案,在幔帐上形成各种黑乎乎的花样,但只有从一个角度望去,那些图案才能产生真正的怪异效果,经过一番当时很流行但实际太古时代早已有之的精巧设计,那些幔帐看上去便显得变化无穷,加上帷幔后面不断吹过的阵阵阴风,整个房间犹如一个充满魔鬼、幽灵、幻影的恐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