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五第课论修身习题完整版

必修五第课论修身习题完整版

必修五第课论修身习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论修身》练习题
制作人:王静 审核:高二语文组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宰予(yú) 不逾矩.(jù) 子路愠.(yùn) 原壤夷俟.
(sì) B.不疚.(jiù) 叩其胫.(jìng) 长戚戚.(qī) 文质彬彬.
(bīng) C.俨.然(y ǎn) 不可圬.(wū) 不孙.弟(sūn) 忠恕.
而已(sh ù) D.夷狄.(dí) 莫能兴.(xīng) 不孙弟.(dì) 小车无軏.
(yuè)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释义无误的一项是( ) A.朝闻道..(了解了道) 从者病,莫能兴.
(起来) B.长而无述.(可以称道的) 小人求诸.
人(众,多) C.文胜质则史.(虚浮) 于予与何诛.
(诛杀) D.君子固.穷(本来) 君子泰.
而不骄(平和,安适)
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B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C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D .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匿怨而友.其人 B.左丘明耻.
之 C.内.省不疚 D.幼而不孙弟.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不患人之不己之,患其不能也
B.何谓也
C.何以报德
D.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二、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卫灵公》)
原壤夷俟。

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以杖叩其胫。

(《宪问》)
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矩:超过规矩 B .君子固.

固:本来
C .长而无述.

述:无所作为 D .六十而耳顺..
耳顺:指能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
7.与“君子固穷乎”中“穷”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 .穷寇勿追
B .理屈词穷
C .穷奢极欲
D .穷思极想
8.下列关于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五十有五而.志于学 ②过而.
不改,是谓过矣 ③以杖叩其.胫? ④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
不能也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第一段话,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表现了孔子从少年时代求学开始直到逐渐走向“仁者”的长期过程。

B .第二段话表现了孔子对真理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C .第三段用比喻的说法,说明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考验人的意志。

D .第五段通过动作描写,表明孔子对没有修养的人的极度蔑视,从而树立起一个疾恶如仇的君子形象。

三、翻译下列句子。

10.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
11.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1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13.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14.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