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管理思想探析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对政治、经济、技术进步和人文精神等各方面都有重大影响。
“无为而治”是道家领袖老子的思想精华,本文通过分析圣人作为得道者,有道者,其对道之玄德的认识和体察,在应对世间事物时所保持的自然虚静之“玄同”境界,以“贵身”作为其治理天下的必备条件,并进而探讨其思想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意义及启示。
关键词:道无为而治无不为道法自然《老子》是一部阐释修身养性、经国安邦、经营理财的道家经文要典,全书虽只有五千字,却包含了许多的经世济民、为人处世的思想和智慧。
在中国,除了孔子以外,再也没有一个中国哲学家对人类思想的影响像《老子》那样广泛而持久。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大量接受西方管理及经营理念的同时,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经营的重要影响,汲取其思想精华,探讨和研究其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形成中国特色的管理思想和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人们对于“道”的认识和理解众说不一,各衷一是。
老子认为“道”是产生和支配宇宙万物的基本法则,也是处世为人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里所说的道并不是具体的实物,而是产生万物的精神本体。
老子认为道既是无,无即是道。
万物是遵循“道”的法则而顺其自然而产生的,这就是“无为”过程。
从顺其“道”而产生万物的结果上看,则达到了“无不为”的效果。
所以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主张“无为”治国的理念。
一个国家的君主要想把自己的国家处理好,就要做到清静无为、少私寡欲、谦虚谨慎。
这一理念的产生与老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当时正值混乱之时、礼仪皆失、群雄并立,政治舞台更是陷入混乱无序、尔虞我诈的局面,这种无序的社会状况给普通的百姓带来了苦难、贫困,甚至对生命无情的杀戮。
这种悲惨的境象引起老子深刻的反思。
他认为:上古时代平静和睦的生活来自于“无为”,现在的苦难、动荡起因于“有为”“。
有为”是祸乱之源,是痛苦之根。
他说“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任。
”这就是说侯王若能守“无为”之道,天下子民将被归化,那么天下也就太平了,社会也就安定了。
老子所谓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指人们所要遵循的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顺其自然而行之,更是人们追求清静和谐、虚怀若谷、少私寡欲的内心境界。
老子最为憎恶智巧却被后人称为智者,他讨厌权术,可是专讲权术的韩非子奉他为宗师;他咒骂统治者,却被历代统治者向《老子》索要经国安邦的方略。
《老子》包含的辨证思想、治国方略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
为《老子》作注疏的唐玄宗把道家思想的精萃概括为“理身”和“理国”两大方面“,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身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
并且他把这些道家理念灵活运用到治理国家之中去,经营天下之中去,开创了一代“开元盛世”,这决不是偶然的。
《老子》中讲的“君上主道,臣下主事”,统御之术便是治理天下、统治国家的君王之道,老子认为治国安天下应做到“无为而为”。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无不为”的效果。
老子认为君主不应逆道行之,应该顺其自然而行之道,这样就会使天下太平,那么唐玄宗运用道家的君主之道,任用贤相治国、废除苛捐杂税、广开言路、裁汰冗官等政治举措,实现了“开元之治”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清世祖顺治皇帝亲笔为《老子》作注,认为道家之道即是“治心治国之道”。
在顺治皇帝执政期间实行减免赋税、开科取士、满汉臣平等恢复建设等举措,为“康乾盛世”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事实上,尊崇《老子》的君主之道,不仅出现在汉初,唐朝,而且被历代帝王奉为立国治天下之宝典。
2 “无为而治”对企业管理思想的影响《老子》影响远远不止停留在一般管理上,在企业经营上也有鲜明的印记。
历代商家贾人悉心研究并灵活运用《老子》的经营理财之道,诸如春秋时期被称为“商神”的陶朱公范蠡,深谙《老子》中“将欲取之,必因与之”的经商之道,他在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之后,便在政治上激流勇退,到齐国专心经商,运用老子的基本思想,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一代巨富,被世人成为“商神”。
首先,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体现于“以人为本”“、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管理思想。
管理者在用人和管理过程中不违背根本原则的情况下,要给予个人充分发挥的空间,要给予个人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不能事事过问,面面俱到,也不能对下级员工放任自流,让其为所欲为而无所顾及“。
无为”是以在原则和规章能够顺利的贯彻执行的条件下进行的。
这就是“无为”思想的真正意义所在。
其次,老子的辩证法对现代企业经营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老子认为“: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这里讲的歙与张、弱与强、废与兴、取与与是一种矛盾对立的关系,要想实现前者,必先满足后者,这种思维方式给经营管理者很大的启发。
企业经营者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要处理好“取”与“与”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带来负面效应,要使员工为企业做贡献,就要先给予员工适当的报酬和关爱,使员工积极主动地付出劳动,这无疑提高了劳动效率。
再次“,不敢为天下先”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实际上“不敢为天下先”是对“无为而治”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发展的也更具体,更有可操作性。
俗话说“,枪打露头鸟”,一个企业采取“进攻型策略”向市场推出一个新产品时,会被同行企业和消费者瞄着挑毛病,找问题,也有可能被市场拒绝,同行企业可能会趁虚而入,后来居上。
灵活运用“不敢为天下先”和“后来居上”的经营策略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管理方式。
有“经营之神”美称的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在创业过程中,灵活运用“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采取“跟进策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好成绩。
随着松下公司不断发展壮大,面对产品日益增多,技术日益进步的现状,要想使自己的产品不被市场淘汰,就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松下集团为此建立了23个先进的研究室,用来专门研究别人的新产品,他提出了“学习迟钝”和“后发制人”的战略,不盲目追求新产品,而是跟随别人的新产品,专门分析其产品的不足,然后在汲取别人优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产品质量和性能更加可靠和完善,成本随之降低,也大大降低了经营风险,从而使松下立足于不败之地,取得了巨大成功。
最后,老子的循序渐进,由量变到质变的思想对现代企业具深远影响。
老子认为,事物发展来自于本身量变的积累过程。
老子说:“合抱之本,生于毫发;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世间万物是在由小变成大,由低变成高,由简单变成繁杂的过程中发展起来,也就是事物从量变到质变完成的过程,是一个长期不断的原始积累过程,不可以忽视超越这一阶段,否则就会半途而废。
这一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者现实意义就是:企业管理者一定要从小细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每一件工作,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情,长期不懈地坚持做好每一件事情,重视量的积累,通过积累,锤炼自己的品质,积累经验,汲取教训,为自己的事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如果不靠自己的辛勤劳动,靠小聪明投机取巧,可能会在一时取得一定的成功,但决不会取得大成就。
要处理好企业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关系,如果一味追求企业知名度,不顾及美誉度,最终的结果必将是失败。
老子又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意思是说,天下再难的事也都是从易处做起,再大的事情也是从细小之处做起。
也就是说一个个的小事或容易事解决了,大事或难事也就迎刃而解。
在解决小事或容易事的过程中,便是事物变化积累的过程,也就是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 “无为而治”对管理者的影响有人说“,中国文化的根在道家”。
在古老文明中华大地上,不管是古代的帝王君主或者是将相诸侯,还是市井平民,甚至现实生活中的做官为民,或者下海经商,凡是通晓道家之要义,无不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作为管理者,可以借鉴以下几点:首先,老子主张统治者应该“以百姓心为心”,这就是说统治者、管理者要尊重老百姓的利益,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
老子又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意思就是说:统治者若要得天下,并且要得到天下人的支持和信任,天下大治,那就需要和大海一样敞开胸怀,容纳百川,谦和亲切地对待天下百姓,这不与我们现实中的“与时俱进”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相一致吗?其次“,以正治国”的思想。
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这里讲的“正”也就是坦诚布公,公正无欺。
正大光明,正气浩然。
老子认为,普通百姓都老实巴交,纯朴无邪,不会巧言令色,更不会以智巧取信于人。
只有管理者为百姓主持公道,为百姓维护利益,他们才会拥护管理者的政权。
如果管理者不能为百姓利益着想,为政不公,失信于百姓,那么管理者的政令就难以顺畅,国家将陷于混乱之中“。
以正治国”得到具体的执行,才能使统治者的政权安定、国富民强而确保无虞,企业家才能坦然面对变幻莫测的环境,使企业平稳发展。
最后“,清静无为”思想《。
老子》谋略能够使人在任何时候保持一个理智的头脑,在顺境中,戒骄戒躁,保持一个居安思危的心境。
在逆境中,不灰心丧气,要有一个“后来居上”的乐观意识,道家思想追求恬淡如水、豁达、清净无为,与世无争,少私寡欲的养生之道。
老子的养生之道的核心思想便是“道法自然”。
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说:人所作所为要顺其自然,不可强求而为,只有如此。
否则,人与天将会变的不和谐,也会使人变的急功近利,惟利是图,失去了谦恭、宽容和清净。
这样就会使自己急躁不安,而引火上身,进而导致自己病亡。
由此可见,只有遵循“道法自法”的处事原则,灵活运用老子的洒脱乐观、逍遥与圆融的思想,才能做到与世无争,使人们得到心灵净化,生命的升华。
要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古人风范,使自己通过修心养性达到心身健康的目的。
对于每一个有所作为和追求幸福快乐的管理者和经营者,老子的思想犹如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源泉。
《老子》思想在穿越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政治的动荡,历史的沉浮,社会的演变,它仍然伫立在人类的心灵之中,始终保持它那沉稳的、清静的、健康的形象,始终发挥着对人们心灵的洗涤和净化的作用,始终作为一个解救自我和拯救社会的力量之源。
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社会中,经营管理者应保持一份良好的心境,静观环境的变化,处乱不惊,统筹规划,灵活运用道家思想之精华,指导和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参考文献:[1]《道德经》[2] 杨家友.论《老子》中的自然意蕴[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3] 陈红太.从老子的认知方式解读老子“道德”的含义[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4]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商务印书馆,2003.[5〕寇颖丹.浅析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J〕.法制与社会,2008:160.管理思想史论文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