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生理学课件:10 第九章 神经系统

动物生理学课件:10 第九章 神经系统

(non-synaptic chemical transmission)
无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的特化结构; 一个曲张体能支配较多的效应细胞; 递质的弥散距离大,所费时间长; 受体决定递质效应;
神经冲动抵达曲张体 递质从曲张体释放 通过弥散作用到效应器细胞 效应细胞发生反应
④突触传递的特征:
1、单向传递 2、总和作用(对比运动终板) 3、突触延搁(0.3-0.5ms) 4、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缺氧)和易疲劳性 5、兴奋节律的改变 6、突触的可塑性
传导方式:局部电流学说、跳跃式传导
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anxoplasmic transport)
顺向运输 逆向运输
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支配组织代谢、生理生化过程
支持神经的营养性因子
周围组织细胞释放的针对神经 的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NG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神经营养性因子3(NT-3)
毒蕈碱型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 烟碱型受体(nicotinic receptor)
②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
数量:神经元的10倍(50%)
形态: CNS—星状、少突、小胶质细 胞、室管膜细胞
PNS—雪旺氏细胞、卫星细胞 功能:维持神经元形态、功能的完整性
神经系统微环境的稳定性
神经元
毛细血管 星状胶质细胞 室管膜细胞
无髓鞘轴突
毛细血管 星状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2、神经递质与受体:
神经递质是指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 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并产生突触 后电位的信号物质。(调质)
神经递质的分类
神经递质的受体
乙酰胆碱
外周递质
天冬氨酸
全部植物性神经节前纤维;
谷氨酸
绝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神经肽
全部躯体运动神经;
肽类—— 神经肽。
乙酰胆碱
γ-氨基丁酸 甘氨酸
天冬氨酸
谷氨酸
神经肽
脑啡肽
儿茶酚胺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血清胺 组胺
P物质
β-内啡肽
缩胆囊肽
中枢神经递质
细胞膜或细胞膜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神经递 质或化学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产生生物 学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受体
胆碱能受体: M受体,N受体
单极细胞
双极细胞
多极细胞
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整合和传递信息
信息整合
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nerve fiber)是神经元突起的延长部分,由轴 突或树突以及鞘状结构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动 作电位)。
神经纤维传导神经兴奋的特征:
1、生理完整性(压迫、损伤、切断或麻醉) 2、绝缘性(髓鞘) 3、双向性 4、不衰减性 5、相对不疲劳性
有髓鞘轴突 少突胶质细胞
髓鞘 轴突
神经胶质细胞功能:
1.支持作用(网架) 2.修复和再生作用 3.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4.绝缘和屏障作用 5.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 6.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
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外周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之间的功能联系 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神经系统的 基本结构
神经元: 结构、分类、功能; 神经纤维的传导特征 传导速度的影响因素
神经纤维的分类:
1、按分布分:中枢和外周神经纤维 2、按结构分: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 3、按传导方向分:传入、联络和传出神经纤维 4、按传导速度分:A、B、C三类。 5、按纤维直径与来源分:I、II、III、IV四类。
神经元
髓鞘(Myelin sheath)
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
1、神经纤维的直径:纤维直径大的,传导速度快。 2、髓 鞘:有髓、无髓。 3、温 度:温度降低时传导速度降低。(低温麻醉)
突触的分类 突触的结构 突触传递的机理 突触传递的特征
①、突触的分类:
(1)按突触形成部位分: 轴-树、轴-轴、轴体、树-树突触等
(2)按对继后神经元的影响分: 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3)根据突触信息传递的方式分: 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
神经元
电突触 化学性突触
②突触的结构:
化学性突触: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电突触
缝隙连接
③突触传递的机理:
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 过程——突触传递。
兴奋性
化学性突触
抑制性
电能—化学能—电能
电突触(不同类型)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化学性突触
轴突末梢去极化
突触前膜对Ca2+ 的通透性↑
Ca2+进入突触小体


小泡内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质结合
支配汗腺和舒血管平滑肌的交感节后纤维。 脑啡肽
去甲肾上腺素(NE)
绝大多数交感节后纤维。
嘌呤或肽类
主要存在于胃肠道。
β-内啡肽
儿茶酚胺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血清胺 组胺
P物质
缩胆囊肽
外周神经递质
中枢递质:
乙酰胆碱(Ach)
多数为兴奋作用。
单氨类——
NE,5-HT,多巴胺。
氨基酸——
谷氨酸、天冬氨酸; GABA、甘氨酸
神经胶质细胞:功能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脑的高级神经活动
二、神经元之间的功能联系
1、突触传递 2、神经递质与受体 3、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1、突触传递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无原生质相连,但是,信息可由 一个神经元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信息的传递依靠它们之
间的特殊部位——突触(synapse)进行传递。
改变后膜对离子 的通透性
突触后电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比较
电突触(electrical synapse)
电突触的传递 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

局部电流



突触后膜

突触后发生动作电位
阳极电 紧张作用
使突触后膜 膜电位升高 兴奋性降低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第九章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之间的功能联系 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脑的高级神经活动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CNS)
脊髓


脑神经
外周神经系统(PNS)
脊神经
2、神经系统的基本元件:
神经元-神经纤维 神经胶质细胞
①神经元(neuron)
数量:数百到1000亿(45%) 结构:胞体、树突、轴突和髓鞘
神经元功能分类:
感觉神经元
(传入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
兴奋性神经元
抑制性神经元
神经元形态分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