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文言文教学
现行初中语文课本中共选用文言文六十余篇。

和现代文教学相比,文言文教学是个难点。

尤其是对学困生,在文言文教学时学生是两眼茫茫然,一脸厌烦状……教师感觉难,但仍然要想办法克服。

以下是我在对学困生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和感悟。

一、消除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心理,并培养其兴趣。

学生感觉文言文不是太好理解,尤其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学困生而言,更是有种恐惧心理。

在教学文言文的时候首先要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教师可以在上文言文之前给学生讲一些简单成语典故和故事,然后引导到成语,再由成语引导到文言文,让学生觉得文言文并不难,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心理。

还可以利用这些典故和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文言文感兴趣。

当学生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兴趣后,在进行文言文教学就可以轻松多了。

文言文的教学价值,总括起来大致有:教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

首先,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结晶,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

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承担着德育的重任,我们要培养良好精神品质的学生,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而目前,学生大多喜欢阅读一些“思想
情感委琐”、“众生喧哗”的当代“快餐文学”,有些学生甚至沉迷于“口袋文学”,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渠道与社会杰出人物“对话”,直接感受一代风流人物非同一般的情感、智慧,直接体味他们不同凡响的忧患意识、生命意识、家国意识,逐步确立高层次的生死观、荣辱观、忧乐观,在精神上走向丰润完满。

其次,文言文是汉语言的“文物”,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是掌握运用现代汉语的起点,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起点。

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了解汉语言表达的言简意赅、谴词造句的考究、思想内容的深刻、论辩艺术的出色、结构的严谨等特点,从而热爱民族语言,学习并发展民族语言的表现力。

还要指出的是,继承这一“文物” ,学习独具民族审美特质的文言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师要带领青年学生认识文言文,研究文言文,让它与学生息息相通,产生互动,乐于学、主动学,从而达到在祖国语言文字与丰富灿烂的文化的历史平台上去开创新的现代文明的目的。

二、注重朗读,增加朗读的趣味。

读通文言文,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因此句子节奏的分
析很有必要。

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足够的朗读,学生熟悉文章,才能理解认识文义。

只有反复诵读文章,才能培养出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

朗读有许多方法。

首先是常规的读法。

然后可以让学生快速朗读,这样除了可以培养学生语感,还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句子和背诵。

还可以让学生不在自己的座位上,放开书本,在教师里边走边读。

学生可以放开手脚,纵情的朗诵,或慷慨激昂,或蹙眉低首……各种各样的表情和声调都有,这样不但有趣味还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出情景,培养了语感,更多的是勾起了学生的想像和联想,使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真谛。

提高文言文教学水平,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自读课文,发现疑问,古人云:“学自疑始”。

学生要想发现疑问,就必须对照注释认真地钻研课文,发现疑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学的过程。

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欣赏课文,在快乐地学习中提高文言素养,修炼精神品质。

学生在面对文言文时,他们虽然会在老师的要求下读读看看,但心灵的眼睛是关闭的,感情的大门是封锁的,课文不过是一堆无生命的文字而已。

因此,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要是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让他们和课文融会相通,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委曲衷情,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博爱情怀。

如用心体会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蕴涵在日常琐事中那份深沉的情感;有兴趣地去体验《鸿门宴》里的刀光剑影;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理解《游褒禅山记》中关于“志、力、
物”的论述的现实教育意义。

三、教师既要翻译文言文,又要在翻译中留一点空间,让学生自己体会。

翻译对学困生是个难点,现在学生的教辅资料很多,而且翻译很详细,但真让学生翻译,不少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什么原因?是学生不会直译,所以教师在翻译的时候应该是直译。

但如果是整篇文章都直译那时间又不够,怎么办?那教师只能对部分句子直译。

所以在教学时,先概括全文内容,让学生对全文有个初步理解。

借助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让学生找出中心段、主旨句和各段的中心句和重点句,对这部分句子教师直译,其余句子由师生共同翻译。

久而久之,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就会感到无趣。

所以,相当部分的句子教师要留点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不仅仅让他们有成功的乐趣,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真正扫除文言障碍。

四、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赏析。

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翻译,还要精心的设计问题,调动起学生探讨与争论的积极性,让他们有话可说。

而且应该多是开放性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做评价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指导学生赏析文章,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的理解文章蕴涵的深意,更加
深刻的理解文章,从而引导我们的学生不断从古代文化中汲取知识营养和精神力量。

文言文教材多是文质兼美,琅琅上口的佳作。

引导学生熟读、背诵一些精美的篇章,对深入理解作品,掌握其精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颇有益处。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如”。

因此,凡是课后要求背诵的,就一定要求学生完成。

成人学员背诵起来比较困难,我就精心设计板书,理清结构层次,突出重点语句,看到板书提示,就能背诵课文,很受学生欢迎。

实践证明,凡是能背诵古文多一些的人,语文水平就高一些,驾驭语言的能力就强一些。

五、注重联系,优化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不是单一的,应该和现代文相联系。

如在《绿色蝈蝈》中有一个成语:“庞然大物”。

在教学时,我有意让学生回忆在哪篇课文中学过,并让学生背一背相关语句,学生通过回忆,复习了《童趣》一文,而且明白了这一成语的用法。

六、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图象。

学困生由于基础较差,对抽象文字的理解不深,所以就要想办法把这些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图象。

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篇目的故事情节,这样使学生对
故事有直观的印象。

二是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内容不要求多,只要求一个情节,学生为了表演更好,就会主动的学习和理解,当部分学生表演出来后,对于另外一部分学生就能根据表演理解课文。

这样既提起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理解,又节约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