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 2010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同时也凸显了农民工问题的新特征以及探讨和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的迫切性。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它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相呼应,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农民工出现后所产生的诸多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
Abstract:Central Document No. 1 in 2010 first proposed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issue, which fully reflects the new generatio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in this special group of migrant workers a high degree of attention and care, but also highlights the problem of migrant workers and to explore the new feature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migrant workers into urban urgency. City Integr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and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proposed by the context, it is with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process echoe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 inevitable trend, but also the emergence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have generated a lot of the key economic and social problems.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建议及对策Key words: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urban integration, status analysis,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正文:1、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性1.1新生代农民工界定及特点1.1.1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新生代农民工一词第一次在中央的正式文件中出现。
所谓“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80后、90后的年轻人,这批人目前在外出打工的1.5亿农民工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
基本上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工队伍的主体。
在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快速推进的今天,高度关注和认真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全面融入城市的问题,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战略部署的顺利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1.2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界定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是指农民工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如居留权、选举权、受教育权、劳动和社会保障权利等,进而实现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城市市民转化的过程。
因此,农民工城市融入不仅包括从农村到城市的地域转变、从农民到工人的职业转变以及户籍转变这些外部特征,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与城市融为一体,最终成为符合城市文明要求的、具有现代市民素质的城市居民。
1.1.2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的增大和逐步返回农村,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陆续进入城市并成为农民工的主体。
由于成长环境、教育状况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不论从价值追求、行为方式、消费观念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1.1.2.1自幼生活条件较好,吃苦耐劳精神较差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从根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他们的父辈外出打工,农村的经济状况也得到改善,家用电器的普及改变了农村的生活方式。
大多数新生代从小就衣食无忧,没有受过什么苦,有些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他们在城里打工,忍耐力和吃苦精神远不及父辈。
而老一代农民工期望值不高,有活就干,给钱就干,甚至暂时不给钱也干。
无论再苦再险再重,无论加班加点、忍饥挨饿、风餐露宿、也在所不惜。
而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他们不愿做苦力,想进大企业、学专长、搞管理、当白领、追求较好的工长作环境,讲究体面。
1.1.2.2打工的目的不同,人生目标不同老一代农民工为一家人的生存被迫离乡,目的是打工挣钱,盖新房、娶新娘、交税费、还欠账,把城市当“战场”大部分人终归要告老还乡。
而新生代是从学校直接进入城市打工。
他们没种过地、不会种地、更不愿意种地,对土地没有父辈那样的感情,对农村没有父辈那样的依恋,“轻农、厌农、弃农”意识严重。
他们进城打工,很大程度上不是基于生存需求,而是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把打工作为寻求进城的机遇和途径,目的是见世面、进工厂、学经商,并渴望通过打拼,当老板、买车购房、娶妻生子、在城市落户,真正融入城市、享受现代城市的文明,和城市人一样“体面的活着”。
他们不仅重视现实的待遇,更渴望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追求个性独立,找工作不仅看工资水平,更看重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把谋生手与实现自身价值结合在一起。
1.1.2.3就业期望值高、职业技能水平低,技能与期望不相适应新生代农民工多数为初中或者高中毕业,没有经过正规的技能培训直接到城市打工,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了解工业生产或现代服务业的基本规范,又不甘心从事生产一线的辛苦工作,无法找到稳定的工作。
再加上在城市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容易与城里人攀比,所以在职业规划上容易出现偏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农民工的素质要求也发生着变化。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报告显示,农民工初中文化程度占70.1%,高中文化程度占8.7%,比以前高出8.54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但与现代非农行业对劳动者的要求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仍然较低。
1.1.2.4看待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法不通,耐挫折能力差他们的父辈进城打工,尽管遇到很多困难,吃了很多苦,有很多不如意,比城里人干得多却挣得少,有时还遭歧视,但通过纵向比较,总觉得比在农村好,比其他农民好,因而比较能够接受城里的不公平待遇。
对于一些工伤和侵权的事情,往往忍气吞声,不愿也不敢追究。
而新生代农民工已不仅仅追求生存权,他们把平等权看得比生存权更重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近几年见诸媒体的农民工维权事件逐渐增多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1.1.2.5民主意识初醒、法治观念比较淡薄、心理失衡容易诱发犯罪或不稳定因素新生代农民工受现代开放社会影响,已经具有了朴素的但有时又有些盲目的平等和民主观念,对城乡差距、一城两制现象不认同。
他们要求和城里人一样平等就业、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甚至得到平等的政治权利。
现在开始增多的劳资矛盾以及农民工维权的呼声和事件,正反映了这一点。
因为有文化,再加上他们是在电视机、手机的伴随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比较了解外部世界,不少新生代农民工都显示出更强的政治参与积极性。
新生代农民工缺乏一技之长,也缺乏务实观念,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就容易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
他们渴望超越父辈拿到“城市身份证”享有住房、医疗、养老等保障,但现实中无法得到满足。
贫富差距及城乡落差过大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失衡容易诱发犯罪或不稳定因素。
1.1.2.6文化水平较高,本质上仍具有农村人特有的优良品质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较高,他们更具活力,思维和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更加趋向于现代文明和城市文化,而且他们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社会转型的新阶段,再无“物质匮乏、精神贫瘠”的感觉,发展性需求提高,受瑰丽多彩的现代城市文明元素的熏陶,公民意识、政治意识、逐步觉醒。
同时,他们本质上仍具有农村人特有的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潜质,有忍受挫折、感受艰辛的耐心和毅力。
生代农民工对于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有极强的探求欲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所以这也是一个朝气蓬勃、年富力强、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强、有着青年人特有的挑战与冒险精神的年轻群体。
1.2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性1.2.1有利于提升城镇化水平,加快现代化建设城镇化不是单纯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有关设施的建设,而是要使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
不是只给农民工办个城市户口,而是要让他们与城里人一样享有同等的教育、社保、就业权利。
也就是说,推进城镇化的核心是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有序地融入城镇,成为真正的市民。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不仅能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实现从农村流向城市的目标,也能够合理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1.2.2新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内需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当前,城市人口消费已接近饱和,农民工确实最大的潜在消费群体。
但目前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消费水平还相当有限,较低的收入使他们不敢也无力扩大消费,再加上其家属多数在农村,其消费水平自然不高。
全国有1.5亿农民工,加上其家属约有3亿人,如果能让更多的农民工成为市民,在城市稳定就业、买房定居下来,同时,其主要赡养人口也能够进程安居,使他们具有城市居民的收入和消费能力,则将有助于把我国扩大内需的政策落到实处。
据推算,如果每年有1000万农民工及其家庭成员融入城市,完整享受城镇居民的公共服务,将使我国经济增长率提高1%。
1.2.3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目前,“三农”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而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为解决“三农”问题找到了突破口。
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土地承载力过重。
如果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就可以减少农民数量,降低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劳动人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现在,在劳动力外流较多的地方,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调整,已使耕地逐步向种田大户集中,不仅扩大了其土地经营规模,而且提高了农业劳动力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农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