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一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1分)1. 20世纪70年代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
2.(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 理论思考并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根本的理论问题。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10.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
11.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思考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思想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14.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15. 1945年4月,党的(七大)把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实事的思想路线。
16.贯彻实事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
17.多次强调,(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18.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实事,做到与时俱进,关键在于(创新)。
19.我们今天讲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21. (实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22.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
23.经过整风,党普遍认识到,(实事)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甚至把它看作的党的思想路线的代名词。
24.党的三大作风中,(理论联系实际)是最根本的。
25. 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实事”这个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命题,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26.在我国,比较早地关注过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是()。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8.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9.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0. 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展开。
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总的说来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3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33.党的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34.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3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37.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8.标志社会主义从理论形态走向现实世界的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39.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在(1992南巡讲话)。
40.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在(1988年)。
4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42.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在要求加以强调有重要指导意义。
43.党的十八大把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概括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基本要求之一。
44.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
45.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梦)。
47.社会主义比起资本主义来,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实现(共同富裕)。
48.坚持科学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以人为本)。
49.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阐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50.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执政后必须(发展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使人民富裕起来。
二、多项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与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其历史依据包括(ABCD)。
A.最初的理论成果是后来理论形成的思想来源B.原先的探索为后来的理论形成提供了历史实践依据C.我国以往的教训对于后来的理论形成具有借鉴意义D.对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吸收和借鉴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包括(BCD)在的科学理论体系。
B.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现途径、行动指南和根本保障是(ABC)。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4.20世纪70年代以后,时代主题变化的主要表现是(ABD)。
A.世界开始了多极化的进程B.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D.新的科技革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十分突出5. 科学发展观思考和回答了中国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其主要容包括(ABCD)。
A.第一要义是发展B.核心是以人为本C.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6.“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ABD)。
A.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7.早期使用“思想路线”这个概念是在(BC)。
B. 1929年写的一封信中C. 1930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中8.为实事思想路线确定撰写的文章有(BCD)。
B. 《实践论》C. 《矛盾论》D.《反对本本主义》9. 实践检验真理也发展真理。
因为(ABD)。
A. 实践的发展推动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不断发展B. 实践手段的进步促进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不断发展D. 实践的过程无限性决定了真理发展的无限性10. 应该辩证地看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ABCD)。
A.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最终标准B. 实践标准不排斥逻辑标准C. 实践标准不否认逻辑标准D. 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11. 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ABCD)。
”A.一切从实际出发B. 理论联系实际C. 实事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2.实事思想路线这个概念很好地揭示了(CD)。
C.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D.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13.党的十三大(AB)。
A.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4.党的十八大(CD)。
C.强调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D.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15.分析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B)的客观依据。
A. 基本路线B. 基本纲领1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容是(ABD)。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改革开放17.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AC)。
A. 立国之本C. 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18.十七大、十八大根据党的基本路线的新表述对基本纲领加以完善,进一步补充的容是(CD)。
C.社会建设D.生态文明建设19.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现在各方面,包括(ABC)。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上层建筑20.社会主义的本质是(BD)。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1.在1980年指出社会主义有两条压倒一切的标准是(AB)。
A.发展生产力B.提高人民收入2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D)。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23.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ABCD)。
A. 经济更加发展、更加健全B. 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C. 社会更加和谐D.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4. 以人为本作为推动发展的核心,就是要(ABCD)。
A. 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B. 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C.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D.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5.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为三步走,即(ABC )。
A.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到20世纪末,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比较富裕作业二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1分)1.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重要表述,是在(1992年)。
3.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面开放的新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改革开放)。
5.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6.就性质而言,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7.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8.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9.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是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10.我们党提出改革开放决策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学说)。
1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12.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3. 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4.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5.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6.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离不开政府,政府主要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和干预经济。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是指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基本上可以归结为按(生产要素)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