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概论》叶澜解读
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是经过专门
培训的教育工作者;
四、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驱力
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 它来自于不断提高的社会要求和人已有的心 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主观能动性是通过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实
践范围越广阔、内容越深刻、形式越丰富,
Hale Waihona Puke 人的发展遂平也就越高;第三节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 身心发展
二、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概述: 个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 素之总和;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1.它把人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2.它可影响遗传素质的发展变化; 3.它可以影响遗传素质的差异性;
三、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一定的社会为了培养人才都需要设立专门的 教育机构——学校; 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安排、实施都是遵循 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规律的;
教育内容与方法逐步现代化; 学校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教育事业发展迅猛;
第三讲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一、人的发展的内涵
身的发展:
各种组织系统的正常发育; 体质的增强;
心的发展:
认识能力的发展; 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
二、人的发展的特点
一维性; 均衡性; 活动性;
三、几种主要的人的 发展观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方面;
现实的劳动力的条件
具有生命,是活着的生命体; 接受过一定的训练与教育; 与一定的生产资料相结合;
(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 论”; 物化理论;
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 经济制度间的关系
一、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 的性质
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制约着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制约着教育的方针和政策; 制约着教育目的及部分的教育内容;
《孟子· 尽心篇》。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负于天,俯不诈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说文解字》释之曰:
“教也者,上所施, 下所效也。” “养子 使做善谓之育”。
教育的定义
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
心发展的活动就是教育。
狭义:特指学校教育;有目的、
“实验教育学”;
比纳的智力量表;
杜威及其进步主义教育哲学; 马卡连科;
三、教育学学科体系
(一)从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分
• 学前教育学; • 初等教育学; • 中等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 • 成人教育学; • …… ……
(二)从教育学科的研究内容分
• 教育基本理论; • 教学论; • 德育论; • 学校管理理论;
教育概论
第一讲 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教育学界说: 凡是研究教育现象、探究教
育规律的的科学均被称为教育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解释教育现象;
2.探究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发展史
(一)萌芽阶段
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思结合、愤启悱发; 柏拉图:《理想国》; 《学记》:
1.关于教育的重要性; 2.教育原则:
第四讲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 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人 才的规模;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教 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
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二因素论;
第二节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遗传素质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 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胜利解剖特点;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1.它提供了人发展的可能性; 2. 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 发展过程及阶段; 3.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 定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三)从教育学科的研究领域分
• 学校教育学; • 社会教育学; • 家庭教育学;
(四)从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 的关系分
• • • • • • 教育哲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技术学; 教育经济学; 教育统计学;
• …… ……
第二讲 教育概述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界说
在古汉语中,教育一词的最早自
教育方法 手段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内容
第三节 教育的历史形态
一、原始形态的教育
教育与生产劳动融为一体; 教育内容和方法简单; 教育权利是平等的;
二、古代形态的教育
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
教育具有了阶级性;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 学校教育发展缓慢;
三、现代形态的教育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个别差异性;
二、教育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尊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施教;
尊重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关注年龄特征, 科学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尊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三、教育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重视早期教育; 重视关键期教育; 重视非智力因素;
有计划、系统地影响人的身心发 展的活动;
理解教育的关键
目的
教育 影响 身心
二、教育的产生
生物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 劳动起源论;
三、教育的本质 是为了人的发展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
一、构成教育的基本 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 育 方 法 和 手 段 ; 教育内容;
二、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 相互关系
(1)教学相长;(2)豫时逊摩;(3)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4 )长善救失;( 5 )广交 朋友;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
(二)独立阶段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德国)福禄贝尔:
(英国)欧文:
(瑞士)裴斯泰洛齐;
(法国)卢梭;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三)发展阶段;
二、教育对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的促进作用
教育通过培养人才来巩固、完善和
发展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制造舆论来影 响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三、教育对一定的政治 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间的关系
一、文化概述
文化是人创造的一切; 文化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三部分构成; 文化具有排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