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轼·黄州

苏轼·黄州


注释
• 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
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 经四年。
• 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这里译为脱。 • 欲:想要。 • 月色;月光 • 入;进
• 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 里指门。
•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 愉快。然,……的样子。
《寒食雨二首》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萦萦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飞不起。"
• 春雨萦萦,谪居荒村, 破灶空庖,穷愁潦倒, 进不能见君王,退不能 守祖坟,身陷这穷途末 路的绝境,不由不令人 心死如吹不起的灰烬。
•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 冷。
•缺月,疏桐,萧条, 冷落。似鸿非鸿, 似人非人。
•无人省,无人解。 魂归何处?
苏子
• “锐于报国” • "奋厉有当世志" • "虽废弃,未忘国家虑 也。"
东坡
• 谪居黄州后的苏轼,因生 活窘迫,在友人马梦德的 帮助下,请得东坡荒地, 开始过起了开荒种地,自 耕自食的农夫生活。
苏轼·黄州
由于谪到湖 北黄州,并在此地生活了四年又两 个月。这一时期既是苏轼人生的重 要转折点,也是他文学创作上第一
个高峰期。
苏轼满怀抱负步人仕途,渴望建功立业。宋 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苏轼调任湖州, 他在到任的谢恩奏章上写到,“伏念臣性资 顽鄙……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 由此,苏轼被押解人狱,引发了著名的“乌 台诗案”。其中更深层的原因是他与王安石 的政见不合,诗中抒发对新政的不满而激怒 了新党。因此,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三年 (1080年)二月初被贬滴至湖北黄州。直至元 丰七年(1084年)四月初调离,苏轼在黄州共 生活了四年又两个月。这时期造就了苏轼文 学创作的第一个辉煌时期。
• 这个比喻是描述一种很高的 修养。说是在藐姑射的山上, 有一得道真人,肌肤像冰雪 样洁白,姿态像处女样美丽, 洪水滔天而不会被淹死,大 旱使金石融化、土山枯焦而 他不会被伤害。
《庄子·养生主》
•“今臣之刀近十九 年矣,所解数千 牛矣,而刀刃如 新发于硎。”
苏轼《卜算子》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 影。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 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 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 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独立江畔,江风 拂面,“想公瑾 之神”,“壮公 瑾之业”,感慨
• 【注释】 • [1]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 • [2]黄州:今湖北黄冈。 • [3]相(xiàng)田:看田。相:察看。 • [4]庞安常:苏轼在书简《与陈季常》中,
称庞安常为“奇士”;《与庞安常》中, 也说他“博极群书”、“深穷物理”。
• [5]颖悟:聪慧拔尖。绝:超越。 • [6]了:明,明白。 • [7]异人:不平常的人。
• [8]蕲(qí)水:今湖北浠水县。郭门:城门;郭, 外城。
• [9]王逸少: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
• [10]歌:指词。这首词调名《浣溪沙》,见《东 坡乐府》。
• [11]萧萧:同“潇潇”,风雨声。子规:即杜鹃 鸟。
• [12]“谁道”句:表示不同意古诗“花有重开日, 人无再少年”的说法。
• [13]君看:《东坡乐府》作“门前”。
• [14]“休将”句:意谓莫要伤感时光流逝、催人老 大。将:以为。白发唱黄鸡:黄鸡报晓,白发增 添;这是变化白居易的诗句“黄鸡催晓丑时鸣, 白日催年酉前没”,反用其意。
《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两三首》 朝代:宋 作者:苏轼
•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
• 行:散步。
•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 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无与为乐 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者:……的人。
• 遂:于是,就。
• 至:到。
• 寻:寻找。
•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 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 寝:睡,卧。
•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到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中庭,院里。
•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 院落,清澈透明。
自题金山画像
• 苏轼曾对自己的一生作了这 样的总结:"心如槁灰之木, 身似不系之舟,问汝平生事 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 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 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 难以追陪新进;察 其老不生事,或能 牧养小民。”
黄州时期
• 黄州时期,是苏轼思想苦闷时期, 却又是他文学创作丰收之时,同 时也是他对儒佛道三教思想吸收 加工改造,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 他以旷者的胸怀,达人的修养, 哲人的睿智来对待逆境中的苦难 生活。
《庄子·逍遥游》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 居焉,肌肤若冰雪, 绰约若处子。大浸稽 天而不溺,大旱金石 流、土山焦而不热。”
游沙湖
[宋] 苏轼
•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 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 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 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 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 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 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 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 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 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 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 再少? 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 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