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培养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培养
再如:阅读材料,分析归纳日本 的人口问题及其措施分别是 什么?
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老龄化 青壮年 负担过 重 劳动力不足
(2)注重学法指导,从试题分析中提升学生获取和 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在新课程地理教学中,怎样处理好“鱼”与“渔” 的关系,已引起许多老师的关注。教学的理想是让 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 的训练,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对具体情境问题或试 题的分析来实现,其中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方法的 提炼,能让学生得到认识能力的升华和思维能力的 飞跃。
地理景观等。然后再按设问的要求进行分 析,与设问无关的图形要素可以不管,排
例6、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 下图是2月10—12日某地区锋线 从指向标可以看出, 移动情况,读下图回答 该系统向东南方向运
动,应在北半球
1、该锋面属于
A.北半球冷锋 B.南半球暖锋 C.北半球暖锋
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该系 统降水在锋后,说明应是冷 锋。
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例2(2013高考题安徽卷)(35分) 图13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
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种植业——破坏植被; 收入低
种植业需要 林业—保 灌溉——水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 护植被, 源不足;
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
法,要勇于改变传统的结论式教学模式 ,实施开放性地理教
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行收集资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有 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
习过程成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知
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例如: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特征 ① 世界人口的增长,不仅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 而且在地区上也是不平衡的 ② 目前,欧洲、大洋洲和北美地区的发达国家,人口 自然增长率已经保持在较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预计 今后几十年,发达国家的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 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例如俄罗斯和德国。 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发 展中国家,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 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很快。 在世界每年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了80%以上, 其中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印 度尼西亚等国就占了每年世界新增人口的一半。20世纪 70年代以后,很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 世界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1(2013高考题新课标I卷)(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 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 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 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 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例1、(2013高考题天津卷)(30分)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最冷月气温100C,在秦岭——淮河以南;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
10~35℃,年降水量在 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
年降水量 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 800毫米 以上,在 件良好的地区。 地形——低山、丘陵 秦岭—— 淮河以南。 (1)图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 长的是 乙地 。你是依据图6中哪些信息 判断的?请列举两条并说明。(9分) 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
D.南半球暖锋
例7、读天气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 统图,回答 位于冷锋与暖锋之间,
在暖锋锋后、冷锋锋前。 1、图甲的天气系统剖面是沿图乙中( ) A.①线绘制的 B.②线绘制的 C.③线绘制的 D.④线绘制的
2、图乙所示天气系统( )
A.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 根据风向可以看 B.P处气温高于Q处气温 出,风向右偏, C.多出现在副热带地区 应为北半球 D.多出现在海洋上,陆地一般不会出现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 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 目要求作答;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 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 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 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 观测、地理实验等;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 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一、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一)学生备考中存在的主要问 题: 1、信息获取不全面。无论是图像信息还是文字信息,
放到卷面上给考生提取和解读,但是,并不是所 有的考生都能够无遗漏的提全信息,最终,由于 信息不够,导致解题过程出现错误。
(二)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措施 1、精心选取高考试题,让学生了解高考地理试 题信息呈现的主要形式 (1)文字信息:通常是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地理现 象的文字信息。不仅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材料,还 包括地图、表格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必要的限定 或提示等。地理文字材料不仅给出了解题的基本材 料,还包含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 (2)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的图像提供的信息,包 括专题地图、综合性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 联系图、景观图等地图是承载量最丰富的一种图像, 她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 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 (3)表格信息:指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地理数据资 料及数据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因(8分)
③从地理图形的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试题在提供一幅地图时往往会通过文 字表述的形式告诉学生此图的名称、含义 等信息。 解题时学生需要从这些表述语中获取 和解读重要的地理信息。标注于图下的地 图名称可以提供与解题有关的信息。
例4、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 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 读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
求回答的问题,理解命题的考查意图。
例3(2013高考题新课标II卷) (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
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 水源主要有雨水、冰川融水、积雪 融水、湖泊水、地下水等,其中地 适应性强,生长迅速, 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 下水是稳定水源——利于地下水下 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渗的条件:降水时间长、强度小、 坡度小、植被覆盖良好。 图6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 保持水土
收入高 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 机会。
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
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
村薪柴缺乏等问题突出。
(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10分) (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14分) (3)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11分)
2、信息提取过程中解读错误。提全信息只是正确解
题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要对不同的信息进 行解读和归类,并在解题的过程中正确使用。 3、对解读到的信息不能进行正确描述,不能利用解 读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
例:读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 事安排)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为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2)依图示信息可知农场分 布在 A.加拿大 B.澳大利亚(错误) C.马来西亚 D.阿根廷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6分)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分)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6分) (4)说明尼罗河鲈鱼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6分)
例2(2013高考题广东卷) 表1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
(3)重视“实战”训练,选择有问题情境的题目, 培养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地理信息的载体不同,获取 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也应“因地制宜”,需要 在教学中进行实践训练,以提高学生有效获取和 解读地理图文信息的能力。
具体途径:①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以中心问题为背景材料设计试题的命 题模式,每一组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文字材 料都是经过精选的,对解题无效的信息或 有一定干扰作用的信息一般没有,而对解 题有用的信息相对比较完整。因此,解题 时一定要对背景材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在 最短的时间内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 息。如果忽视背景材料的存在或者不能快 速准确地从背景材料中提取出有效的地理 信息就会影响解题的思路和速度。
地理备考中培养学生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
运用地理知识” 基本技能的实践探索
《山东省考试说明》对地理学习和应试能力的要求是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 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 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从图名“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 工程线路示意图”——可以联想 到影响因素是地形 影响南水北调中线 河南段走向变化的
主要因素是
A.地形 C.交通 B.水源 D.城市
人口增长统计图,需要说明数量的 多少,增长的快慢
例5、读“1950~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统计图”,说明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表示某一时间段,说明 人口的时间变化特征
2000-2010年人口 2009年人口密度 年均增长率(%) (人/平方千米) 2010年0-14岁人 口比重(%) 2009年出生时 预期寿命(岁) 男性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