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校长领导力的提升与实践

浅谈校长领导力的提升与实践

浅谈校长领导力的提升与实践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就是学校的灵魂。

所谓的“灵魂”取决于他的领导力。

校长的领导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成功与失败。

校长领导力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校管理中自觉修炼、积极践行的结果。

提升领导力,没有秘诀,没有捷径,用理论来武装自己,贵在学习,用工作实践来锻炼自己,重在行动,用日常修养来锤炼自己,悟在反思,用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精在研究。

用理论来武装自己,贵在学习。

校长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我们的学校肩负着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培养千千万万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因此,校长在办学过程中思想上要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并在学校各项活动和与师生员工的交往中灌输正确思想,引导师生员工明辨是非,与不良思想行为作斗争。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遍校园。

第二、校长要加强理论知识和时事政治的学习,提高政治敏锐性和识别能力。

在繁杂的事务管理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就要在学习上下功夫。

要有计划、有目的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关心时事政治,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形成学校的各项改革和发展与时代同步。

校长的理论水平,思想修养及政治敏锐感往往体现在学校各项决策和工作中,有力地保证学校办学的正确方向,保障了学校工作的健康发展。

第三,在办学过程中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做到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教学的管理上,突出教学为中心,想方设法提高教育质量,保证体育和美育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用工作实践来锻炼自己,重在行动。

校长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必须在工作实践中锻炼自己,就是要做到:走下去,走出去,走上去。

“走下去”----首先到教职工中去。

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是校长发号施令就能激发的,而是需要校长以人为本,以情换情,以心换心。

“情”从哪里来,“心”怎么交融?唯一的途径就是到教职工中去,和他们一起工作,同甘共苦,倾听呼声,交流感情。

当然校长不可能和教职工做同样的事,也没有必要这样做,教职工也不会在乎“朝朝暮暮”,只在乎你“心中有了他”。

其次,到学生中去。

陶行知先生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

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

师生有了共甘苦的生活,就能渐渐的发生相亲相爱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人学。

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两位大师的话启迪并警醒我们,教育是人学,是塑造人的心灵艺术,而要教育人、塑造人、发展人,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必须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

因此,教育者要深入基层,到孩子中间去,和孩子共生活,同学习,齐进步。

“走出去”----就是借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凭诚心魅力,造发展环境,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主动出击,让寸进尺。

一方面是走出去学习。

另一方面是走出去协调工作。

对于学校发展有关的单位和部门要主动去攻关、协调,努力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走上去”----外部政策直接关系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一项好的政策可以让学校发展加速,受用长久,一项不利的政策也足可以使学校衰败。

因此,校长要着眼长远,善于谋势,走上去积极争取资金、政策和主管部门的支持。

校长从实践的途径加强锻炼,从工作上去想办法,就会使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水平、工作质量和能力大大提高,成为一个讲求实效的校长。

校长领导力是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修炼、生成与提升的。

“说一尺不如行一寸”,不行动,不努力,就不会提升领导力。

高明的校长正是依托自己所在的学校,在学校改革与实践之中提升自身的领导力。

重在行动,重在自觉地行动,重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行动,是把理论运用于学校实际的行动,而不是盲目的行动。

没有科学的教育理论与管理理论指导,校长就会“盲人骑瞎马”,行动失去方向。

校长应当成为“教育科学和教育实践的践行者”,成为科学教育理论、管理理论的实践者和创造者。

重在行动,深入课程,校长要积极参与并领导学校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提倡并坚持校本行动,继而取得领导课程和教学的主动权,提高对课程和教学的领导力。

用日常修养来锤炼自己,悟在反思。

校长要锤炼自己的品德。

品德既是校长能力的表现,也是校长组织群众的一个基本条件;品德还是校长工作效率的一个相关因素。

校长重视品德的锤炼,既是攀登精神文明“高峰”的体现,也是讲求工作效率的反映。

可以这样说,校长品德的涵义,是一种领导和组织群众的内在素质。

校长的品德主要包括热忱、诚实、公平、宽厚、遵纪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热忱是人的干劲和朝气的表现,是人忠于事业觉悟程度的反映。

校长有了极端的热忱,就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周围同志就热情相处,助人为乐。

如果对事业缺乏热忱,那就会表现为缺乏朝气,墨守成规。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所以热忱是领导者一种气质,它可以给人温暖,给人力量,激励人向上,领导者对热忱不只求有之,而且应求其盛之。

诚实也是一种美德,诚实的态度谁都是欢迎的。

校长如果缺乏诚实的美德,非但工作做不好,也得不到上级和同志的信任。

诚实,可以说是讲唯物的表现,是为人忠厚的象征。

学校领导有了诚实的品德,就会对他人依赖,同时也为人依赖,就会讲真话,真诚待人,实事求是,诚实对学校领导者只可有而不可无。

公平是公正、不偏不倚的意思,是人们所依赖的品德,群众一般都希望干部十分公正,办公平事,说公平话。

学校领导如果不公平,在群众心目中也不会把你当作领导者。

在处理事情上,公平体现在办事公道,不徇私情,与人的上公平是平等待人,绝不高人一等。

宽厚指人宽怀大量,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体贴别人。

宽容别人,首先严于律已,不与人计较得失,不介入无原则的纠纷之中,宽容别人的人,能够像爱护兄弟姐妹一样爱护同志。

宽容是理智的表现,是坚韧的象征。

校长能够宽容,就能控制自己的理智,在任何情况下不感情冲动,就能有坚忍不拔的精神,顶受各种压力。

学校领导者能宽容别人短处,就能发挥别人长处,造成和谐的人群气氛,形成团结向上的局面,共同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努力。

遵纪也是校长必备的品德。

因为党的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校长也是党的干部,必须毫无例外地执行党的政策和纪律。

又因为校长是学校的带头人,必须带头执行从学校、教育事业需要出发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

如果校长在这方面不严格要求,那就将失去领导和教育别人遵守政策和纪律的资格。

校长只有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学校办学和管理实践,是提升校长领导力的重要策略和路径。

国外把自我反思能力列为21世纪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成长=经验+反思”的公式。

在学校实践中,校长认真地、持续不断地总结办学经验,反思以往的工作,敢于批判、否定自己,才可能在新的平台上实现自我超越。

校长发展有三种价值取向,即理智取向、反思—实践取向及生态取向。

理智取向,重视自身的理论学习,加强专业训练,提高专业化水平,为校长发展奠定理智基础;反思—实践取向,主张实践与反思的结合,既要在实践中积极锻炼,又要在实践中系统思考,在反思实践中促进校长发展;生态取向,则从宏观视角注重个体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协调,与同仁的互动合作,倡导一种团队文化和共生发展的模式。

这三种价值取向不是相互排斥的,而应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反思实践在校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没有参与实践,没有在实践中的思考,校长难以自主发展,提高领导力也就是一句空话。

反思思维是一种实践思维,是行动后的思考,与实践行动密切关联。

反思思维能力是校长管理哲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长要高瞻远瞩、卓有成效地进行学校管理,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哲学思想作指导,要有科学的管理哲学素养,尤其要具有反思实践的能力。

“管理就是行动的哲学”,反思实践正是把思考与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正是在反思实践中,校长领导力才得以提升。

用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精在研究。

一名好校长,要学习、学习、再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迅速更新、技术平凡换代、信息几近爆炸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终身学习就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而是变成了一种需要、一种必需。

无论什么人,不坚持学习、不善于学习,就要落伍,就要被淘汰。

国外调查研究不表明: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可以应付以后40年生涯之需;在工业经济时代,人们就延长为5——22岁;而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成为终身需要。

一次“充电”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成为了历史。

因此即使已经大学毕业的学校领导者,如果在工作中不努力学习新知识,同样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校长是组织、指挥学习的人,自身的学习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了。

一个好学的人不一定能当校长,但一个校长必须是一个好学的人。

当校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

然而,怎么学习?怎么有效的学习呢?由于学校工作的特殊性,一名校长每天要处理的大事小事非常多,在烦琐的日常工作压力下,如何抽出时间学习到真正实用的新知识,这本身就是一门学问。

但究其根本,学习最重要的不外乎就是要“注意方法、抓住重点”,具体地说,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1、在工作中学习。

校长的工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和师生员工的交流、处理棘手的事情、与合作方的谈判、会见国内外同行,深入了解教学改革的情况等等,在这些过程中,如果善于倾听、留心记忆、主动提问,就很容易发现新的知识点、了解新的动态,进而找到需要学习的重点问题,如果需要的话,再进一步地去学习。

同时,学习的过程也是工作的过程,比如校长如果在学习、了解计算机行业的过程中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就能把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抓为重点,一边学习一边建设,使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达到一定的水平。

2、要高瞻远瞩而非面面俱到地学习。

一个校长不可能掌握具体知识的方方面面,而是要了解大趋势、大方向。

因此,校长学习要围办大事、思考大问题去学习,不要纠缠于细节问题,而应该培养自己驾驭复杂局面的大智大慧。

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是某一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做到知人善用;知道某一个领域当前的最新动态是什么,做到与时俱进。

校长必须要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凡事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抓得准。

3、在读书中学习。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读书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母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