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科学笔记-肝硬化

内科学笔记-肝硬化

肝硬化
(Hepatic cirrhosis)
一、定义 :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

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二、病因:
1. 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丁型重叠感染
2. 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每日摄入乙醇 80g达10年以上)。

3. 胆汁淤积:引起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4. 循环障碍:
慢性心衰、缩窄性心包炎、 Budd-Chiari Syndrome等肝淤血、缺氧肝细胞坏死、纤维化淤血性肝硬化
5.代谢紊乱:肝豆状核变性(铜代谢异常)、血色病(铁质沉着)。

6. 工业毒物或药物:中毒性肝病。

7. 营养障碍:吸收不良和营养失调、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降低了肝脏对其他致病因素的抵抗力。

8. 免疫紊乱:自身免疫性肝炎。

9. 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

10.原因不明:隐源性肝硬化。

三、发病机理:
多种病因
1、泛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纤维支架塌陷(破坏);
2、残存肝细胞不沿原支架排列再生,形成不规则结节状肝细胞团(再生结节);
3、来自汇管区和肝包膜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纤维束,形成汇管—汇管、汇管—中央静脉纤维间隔,
这些纤维间隔重新分割包绕再生结节和残存肝细胞形成假小叶(典型的肝硬化改变)。

4、肝内血管床缩小、闭塞或扭曲—血管受挤压,门V、肝V、肝A关系失常。

肝细胞变性坏死增生、形成结节;维结缔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

再生结节挤压血管床缩小、闭塞、扭曲,门静脉,静脉,动脉支关系失常,通吻合支形成。

门脉高压形成。

四、病理:
1.小结节性肝硬化:直径多在 3-5mm,不超过1cm,最常见。

2.大结节性肝硬化:直径 1-3cm,最大可达5cm。

3.大小结节混合性:
4. 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
五、临床表现
(一)、代偿期 :
乏力、纳差、腹胀、恶心、上腹隐痛、肝、脾轻度肿大,肝功能基本正常。

(二)、失代偿期 :主要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两大类表现。

1、肝功能减退表现 :
⑴、全身症状:
肝病面容,营养状况差,消瘦乏力,严重者衰弱而卧床不起,可有不规则低热,夜盲及浮肿。

⑵、消化道症状:
厌食,进食后感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对脂肪和蛋白质饮食耐受性差,易引起腹泻。

因腹水和胃肠
积气终日腹胀。

症状的产生与门脉高压胃肠道淤血水肿、消化吸收障碍和肠道菌丛失调等有关。

黄疸提示肝细胞有进行性或广泛坏死。

⑶、出血倾向和贫血:
与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和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

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⑷、内分泌紊乱:
主要有雌激素增多,雄激素减少。

有时糖皮质激素减少。

男性患者常有性欲减退、睾丸萎缩、毛发脱落及乳房发育等;
女性有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

上腔静脉引流区域出现蜘蛛痣、或毛细血管扩张、肝掌,均与雌激素增多有关。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和抗利尿激素增多,对腹水的形成和加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皮肤暴露部位可见皮肤色素沉着。

2、门脉压增高的表现 :
⑴、脾大:
脾因长期淤血而大,晚期常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减少,称脾功能亢进。

⑵、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
①、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

②、腹壁静脉曲张
③、痔静脉扩张。

⑶、腹水:
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机制为钠、水潴留。

3、肝触诊:
肝大小与肝内脂肪浸润、再生结节和纤维化的程度有关。

(三)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
为最常见的并发症,病因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外,部分为急性胃黏膜糜烂或消化性溃疡所致。

2、肝性脑病:
是最严重的、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3、感染:
肝硬化患者抵抗力下降,常并发细菌感染。

自发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

4、肝肾综合症:
又称功能性肾衰,特征: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尿钠,肾脏无重要病理改变。

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⑵、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增强。

⑶、肾前列腺素(PGs)合成减少,血栓素A2(TXA2)增加。

⑷、失代偿期肝硬化常有内毒素血症。

⑸、白三烯增加。

5、肝肺综合征:
严重肝病、肺血管扩张、低氧血症组成的三联征。

6、原发性肝癌:
多在大结节性或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基础上发生。

7、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⑴、低钠血症。

⑵、低钾低氯血症与代谢性碱中毒。

六、辅助检查 :
B超: 可显示肝脾大小、形态、PV、SV内径、腹水暗区
X-Ray: 虫蚀样、蚯蚓状充盈缺损食道静脉曲张
CT: 显示左右肝比例、肝脾表面状况、腹水
内镜 : 直接窥见静脉曲张的部位、范围、程度、有无糜烂、出血等,对判断出血部位、病因有重要意义,并可行内镜下治疗。

肝穿刺 : 活组织送检,可以明确诊断
腹腔镜:可观察硬化肝脏的大体形态。

内镜腹腔镜 X-Ray
七、诊断 :
(一)、依据:
1、乙肝、丙肝、酗酒病史
2、肝功能下降,门脉压升高表现
3、肝质地坚硬,结节感
4、肝功能试验常有异常
5、病检:假小叶形成
(二)、包括:
病因诊断如: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
病理诊断(失代偿期)
病理生理诊断 (功能诊断)
并发症诊断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
八、鉴别诊断 :
(一)、肝肿大的鉴别:
慢性肝炎、肝癌、肝包虫病、华氏睾吸虫病、慢粒、淀粉样变性
(二)、腹水的鉴别:
(三)、并发症的鉴别:
上消化道出血 : 与 Peptic ulcer 、急性胃粘膜病变、胃癌鉴别
肝性脑病 : 与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中毒、脑血管意外鉴别肝肾综合症 : 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肾衰鉴别
九、治疗 :
(一)、原则及目的:
代偿期:针对病因,加强一般治疗,缓解病情,延长代偿期 .
失代偿期:对症治疗,改善肝功能,抢救并发症 .
(二)、一般治疗
1、休息,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低盐饮食。

2、支持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三)、药物治疗:
维生素、多酶片、水飞蓟素、秋水仙碱。

(四)、腹水的治疗:
1、限制水、钠的摄入:
钠盐:氯化钠 1.2g-2g/日
水:1000ml/日显著低钠血症 500ml/日
2、利尿剂:
安体舒通:速尿
最大剂量:400mg/d :160mg/d
原则:小剂量开始,速度宜缓,防止低钾及诱发并发症,体重下降<0.5kg/天
3、抽腹水+输注白蛋白:
适应症:大量腹水,需放液减压,同时输注白蛋白 40g/次
4、提高血浆渗透压:定期、小量、多次输注鲜血,白蛋白等
5、腹水浓缩回输:
禁忌症:感染性或癌性腹水
并发症:发热、感染、电解质紊乱
6、腹腔-颈静脉引流:
7、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上腔静脉(TIPS)
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适用于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难治性腹水,但易诱发肝性脑病.
8、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
目的:降低门脉压力,消除脾功能亢进
方法:分流术、断流术、脾切除术
禁忌症:黄疸、腹水、肝损严重、有并发症者。

9、并发症的治疗
(1)、上消化道出血
①、护理及监测
②、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③、止血措施:
a、药物止血: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凝血酶,奥美拉唑
b、气囊压迫止血。

C、内镜治疗:硬化剂注射、静脉套扎术、喷洒或注射药物止血
④、手术治疗
(2)、自发性腹膜炎
抗生素使用原则:早期、足量、联合用药,用药不得<2周。

(3)、肝性脑病
治疗原则:消除诱因、减少毒物生成和吸收、增加毒物的清除、纠正代谢紊乱。

(4)、肝肾综合症
①、去除诱因:上消化道出血、感染、利尿、放腹水。

②、控制入量:量出为入、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③、利尿:白蛋白、右旋糖酐、浓缩腹水回输
④、改善肾脏血流:多巴胺、前列腺素 I
⑤、避免用有损肾功能的药物:
10、肝移植。

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十、预后 :
1 、酒精性、循环障碍较肝炎后肝硬化预后为好
2、 Child-pugh: A级最好 C级最差
3、死亡原因 : 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肾综合症。

参考文献:
[1] 内科学(6版),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2月第6版
思考题 :
1、简述肝硬化腹水形成的机理?
2、顽固性腹水的治疗原则?
3、肝硬化病人为什么易并发原发性腹膜炎?
4、肝硬化患者出现哪几种情况考虑肝癌的可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