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已提出的昆曲的保护和发展措施

已提出的昆曲的保护和发展措施

昆曲的保护和继承
民间的传承
1、一些昆曲文化的继承人已经老去,而新一辈却没能“继承”。

将这种即将
断裂的文化写入文本,将经典的昆曲音像进行录制,加大对传统剧目挖掘
整理,避免昆曲文化的流失。

2、江苏是昆曲的发源地,对昆曲的传承保护更有义不容辞的职责。

在江苏提
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做好传承、以创新意识促进发展”的基本思路,
将此工作纳入创建文化大省的重要内容,并积极争取在江苏建立中国昆曲
博物馆、固定在江苏举办中国昆曲艺术节。

3、拓展昆曲演出点、扩大宣传平台。

4、建立和完善昆曲研究中心,申办中国昆曲学院,打造昆曲之乡和活跃曲社
活动,建立昆曲网站。

5、成立昆曲演出传播及海外交流机构,让昆曲走出去。

6、举办系列昆曲艺术学习班,扩大昆曲继承,确保传统艺术的薪火相传。

学校的继承
1、让昆曲演出进入校园,举办系列昆曲艺术学习班。

2、从学校开始普及中国古典文化常识,着重培养青年人对古老剧种的兴趣。

经典剧目的精粹章节可以进入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课本。

设立昆曲学。

3、将昆曲等地区音乐纳入地方院校考试体系。

国家的继承
1、立足于国家,依附于政府,建立非遗项目,打造民族地区昆曲文化品牌。

2、政府对昆曲院团进行资助和扶持,逐步建立起保护古老剧种的有效资金保
障机制。

3、在思想上端正对古老剧种的认识,从增强国家软实力的角度,大力保护昆
曲文化。

将其定位于“非商业”文化和“中华文化名片”,不能走商业文化的路子。

昆曲的发展
1、把昆曲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把基地演出与海外拓展结合起来。

2、坚持辩证的科学发展观,对昆曲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既要做到不失本体,
又要与时俱进,既要加大对传统剧目挖掘整理,又要创作出具有当代核心
价值的精品力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3、唤起和强化国人的文化生态保护意识,培育起对优秀传统文化引以为傲的
敬意和温情,构筑起博大宽厚的文化心态和氛围。

让越来越多的观众慢慢
地从心灵上去贴近和呼应这种艺术和文化。

参考文献:
赵小鲁《大力保护昆曲、京剧等古老剧种》2012年第四期《北京观察》
顾永博《如何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昆曲的保护、继承与发展》2012年第六期《音乐时空》
汪人元《关于昆曲的保护、扶持和振兴》2005年第五期《艺术百家》
文化部艺术司《加大抢救保护扶持力度,促进昆曲艺术科学发展》 2011年第六期《艺术评论》
措施的优劣以及可行性分析
增加昆曲的保护意识,通过录制将要失传的昆曲曲目,建立昆曲博物馆,设立昆曲艺术节的方式,的确可以增加昆曲影响力,使它能够继续发展下去。

可行性较强,值得推荐。

建立昆曲学习培训班,将昆曲内容进入课本,可以使人们更容易的学习昆曲,扩大昆曲继承,确保传统艺术的薪火相传。

至于列入考试体系,昆曲属于地方戏种,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

如果强制将它列入每人必考的考试范围,必然会引起大家对昆曲的反感,虽在短时间内可以增加昆曲的受众,但从长远看来,不利于昆曲的发展。

至于昆曲的发展模式,应该国家扶持与商业化培养相结合,在当今世界,一个戏曲要想能够发展下去,必然要适应当代的要求,否则就算国家扶持,它也不能独立的存活下去。

所以我们在强调国家扶持的同时,不能弱化对昆曲商业化的要求
昆曲的保护要与发展结合起来,对昆曲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既要做到不失本体,又要与时俱进,既要加大对传统剧目挖掘整理,又要创作出具有当代核心价值的精品力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各种方式都有它自己的优劣,我们小组就是在探究昆曲现状的同时,找到昆曲的可行性模式,使它能够适应现代的要求,更好的发展。

这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的使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