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索/2006/1144论卢梭浪漫主义美学赵立坤摘 要:美学是卢梭浪漫主义 最根本的形式 。
它是一种基于特定 情感 上的审美。
它成为审美现代性批判的来源。
关键词:卢梭;浪漫主义美学;情感;审美现代性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 (2006)1-144-03作 者:湘潭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湖南,湘潭,411105法国思想家卢梭开创了西方浪漫主义运动之先河,他的漫主义是继理性主义和启蒙运动而起的一种文艺!!!美学思想。
卢梭对人类文明的负值效应的忧虑与质疑,对科技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分裂的批判,对自然状态的讴歌与 回返自然 的热切倡导,构成了卢梭情感的特定内涵。
德行和自然感性的统一,成为卢梭情感审美的基点,由此出发卢梭由对虚浮、束缚乃至令人窒息的文明的否定、对自然美的推崇、对平等美的追求、对德与美相统一的祈向,开启了浪漫美学的先河。
卢梭最早提出了自然与文明背反及断裂的批判主题,并成为审美现代性批判的来源。
一一般认为18世纪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Bou mg rten ,1714!1762)创立了美学,称之 系统美学 。
而在这以前,纵有对美的诸多探讨,但美学从未被认为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鲍姆加登为美学奠定了哲学基础,使之成为一门科学。
鲍姆加登的美学是建立在德国理性主义者莱布尼茨(1646!1716)和沃尔夫(1679!1754)的哲学系统上的。
他改进了他老师哲学分类的不足,鉴于人类的心理活动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哲学分类中应该有 情 (情感)的独立地位。
因为,研究知性或理性认识的有逻辑学,研究意志的有伦理学,研究情感即相当于 混乱的 的感性认识的,也应有一门相应的独立的科学。
鲍姆加登在1735年发表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里首次提出建立美学的建议,1750年他正式用 埃斯特剔卡 (A est heti c )希腊文意即 感性学 命名他的研究感性认识的专著。
他就美学的对象下了一个著名的经典性定义,即美学: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
它是与逻辑学相对立的 感觉学 (或 感性学 )。
黑格尔称为 艺术哲学 ,这在康德那里叫做 观照 ,克罗齐叫做 直觉 ,均与理性认识无关。
这样,就将作为研究低级认识(感性认识)方式的美学与研究高级认识(理性认识)方式的逻辑学区分开来。
车尔尼雪夫指出: 照鲍姆加登的意见,研究感性认识的本质和规律是必要的,认识论的第一部分应该是关于感性认识的学说,他称这种学说为A est heti c 。
∃可见美学是作为认识论、从形而上学体系里提出来的。
然而,这种 模糊的 和 不确定的 感性认识(知识)何以能成为一门科学呢?这正是鲍姆加登的独到的贡献。
当鲍姆加登这位逻辑学家俯瞰自己的这个特殊领域时,他认识到了一项新任务,而在他按照自己的逻辑前提去履行这项任务时,这些逻辑前提的局限性就变得明显起来了。
由此可见,虽然美学是从逻辑学演化来的,但是这种演变揭示出了传统经院逻辑学的固有弱点。
%鲍姆加登最先用哲学公式表达出逻辑学与感性学的差别,因而实现了 新的理智综合 ,他的美学的目标就是要达到感性认识的完善。
在他那里,美学是关于 低级认识能力 的 逻辑 ,这种 逻辑 与形式逻辑完全不同,可以用这样一些关键词来刻画,比如,体会、想象、直觉、现象、颖悟。
若参照形式逻辑的概念,比如,分析、判断、概括、推理、演绎、充足理由律,姑且将前者称之为 类充足理由律 。
可以说,鲍姆加登以其 类充足理由律 为美学奠定了哲学基础。
鲍姆加登美学创立的实质和特点,在于它体现着由新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转变。
他在新古典主义所标榜的理性之外,把作为感性认识的想象和情感提到第一位,在新古典主义所标榜的普遍人性和类型之外,把个别事物的具体形象提到第一位。
这种思想倾向的变化体现着18世纪文化发展的进程。
虽然他一只脚还停留在以莱布尼茨和沃尔夫为代表的理性主义的圈子里,另一只脚却已踏上浪漫主义的岸边了。
他的∀美学#所体现的美学思想,尽管还有旧时代的痕迹,却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产生的。
&无独有偶,就在1750年,当鲍姆加登把美学看作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将它命名为 埃斯特剔卡 (A est heti c )时,这一年,卢梭发表了获奖征文∀论科学与艺术#,从社会文明的角度反思理性,这看起来纯属巧合,其实正与当下欧洲文化的潜流相暗合。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是一个文化创新和确立的时期,恰恰是在启蒙理性标识的这一时期,有了鲍姆加登美学的创立,有了卢梭浪漫主义的产生,这并非偶然,正应了卡西尔的那句话,即 时代锻造了战胜自己的武器 。
∋从美学的创立来看,鲍姆加登与卢梭, 美学之父 与 浪漫主义之父 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共同性的地方。
前者把感性从逻辑中拈离出来,并把感受性的东西提高到知识的高位而得领浪漫主义的风气之先;后者则强调情感本身,并依持感觉价值论哲学,由想象、感性和直觉的秉性实际尝试并成就了浪漫主义的美学及文艺创作。
二者殊途而至,反映了同样的对时代的敏感和思想的超迈。
二然则虽同归,但亦着实殊途, 在英国和法国,启蒙运动是从摧毁哲学知识的旧形式即形而上学的体系发端的,( 而在德国,美学问题第一次被置于系统哲学的指导和关注之下。
)由于法德两国启蒙运动的风格不同,二者美学思想的风格有明显的区别。
德国的美学!文艺理论往往诞生在文艺创作之前,且置于体系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抽象的特征。
鲍姆加登的著作,内容丰富理论深刻,闪耀着德国式的体系精神,成为德国启蒙运动中美学!文艺理论形成的特征;而法国的美学,大多为哲人、作家、文人的创作,其美学不似德国那么思辩,往往先出现内容丰富的大量文艺创作,然后再从理论上加以概括总结,因而法国的美学更富有审美意味。
就法国美学而言,卢梭也不似狄德罗那么专门,并没有较为系统的美学理论。
所谓卢梭的美学思想是通过卢梭对美学对象的批评、议论和文学创作实践所体现出来的对文明的反思,主要表现为文艺批评和文学作品,散见于他的∀论科学与艺术#、∀论戏剧#和小说∀新爱洛漪丝#、∀忏悔录#等。
在标榜 理性法庭的18世纪,卢梭倡导情感至上,但卢梭并非是阴柔有加的无谓情感嗜好者,对人类文明负值的质疑,对科技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分裂的批判,对 回归自然的热切倡导,构成了卢梭 情感的特定内涵。
德行与自然感性的统一,成为卢梭情感审美的基点,而他对虚浮、束缚乃至令人窒息的文明的否定,对自然美的推崇,对平等美的追求,对德与美相统一的祈向,都是基于此而形成的浪漫主义美学的表征所在。
(一)否定性的美学思想:科学艺术产生于堕落与罪恶,其作用是伤风败俗。
在应第戎科学院所写的征文∀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道德的敦化?#中,卢梭作出了完全否定的回答。
他基于 忠诚之于善行要比博学之于学者可贵得多的信念,从历史经验和科学艺术本身两个方面,对科学艺术的进步作用加以否定。
认为欧洲文明,尤其是自文艺复兴以来,科学、文学与艺术就以繁琐浮华的装饰裹挟了人的自由精神, 就把花冠点缀在束缚着人们的枷锁之上,它们窒息人们那种天生的自由情操,使他们喜爱自己的被奴役状态,并且使他们成为人们所谓的文明民族。
∗这篇论文,充满了对文明的反思与抨击,在卢梭那里,诸如,矫柔、浮夸、虚伪、虚荣、造作、装饰,甚至礼节、礼仪、文雅、优雅,都是十恶不赦的,都是堕落腐败罪恶的。
他说: 在艺术还没有塑成我们的风格、还没有教导我们的感情使用一种造作的语言之前,我们的风尚是粗扑的、然而却是自然的,不但 能感到其价值的好处,而且 能很好地避免种种罪恶。
但是今天科学的精微研究和细腻的审美趣味,已经成为 取悦艺术的一套原则了,导致我们的风尚流行着一种邪恶而虚伪的一致性,每个人的精神仿佛都是在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人们永远也不再能遵循自己的天性,不敢再表现真正的自己。
结果,人类也就日趋腐败,德行也就因此消逝。
+卢梭否定美学的观点可谓惊世骇俗。
卢梭认为科学艺术产生的本身就是罪恶。
天文学诞生于迷信;辩论术诞生于野心、仇恨、谄媚和撒谎;几何学诞生于贪婪;物理学诞生于虚荣的好奇心;这一切,甚至于道德本身,都诞生于人类的骄傲。
因此,科学与艺术都是从我们的罪恶诞生的。
,这简直就是一篇愤世者的宣言。
卢梭明确宣称科学与艺术有害于道德品质,只能造成腐化堕落。
奢侈很少是不伴随着科学与艺术的,而科学与艺术则永远不会不伴随奢侈。
−而太古时代是一幅全然出自自然之手的美丽景色,那时候人们清白而有德,和神祗同住在茅屋里;随着文明的发展,神祗被赶出茅屋,先是放到华丽的神殿里,而后又被赶出神殿,最后人们自己住了进去,至少神殿和公民的厅堂已不再有什么区别了。
这时候也就是堕落的极点了;当我们看见把神祗安放在世家大族的门楣上、大理石的柱子上或者铭刻在哥林多式的柱头上的时候,罪恶也就登峰造极了。
卢梭认为科学艺术不能带来德行因此而否定它。
卢梭的∀论科学与艺术#从 我是要在有德者的面前保卫德行开始,到由于科艺发展造成的德行缺失,最后以对德行的深切呼唤 德行啊!你就是纯朴的灵魂的崇高科学,..你的原则不就铭刻在每个人的心里吗?不是只消返求诸己,并在感情宁静的时候谛听自己的良知的声音就够了吗? 结束,这里包含了卢梭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即有德为美,或曰美德。
(二)美学思想与道德思想相结合,善即是美。
在卢梭那里,文明是基于不平等而产生的,文明社会的一切都是不道德的,因而都是不美的。
卢梭全盘否定科学艺术的教养正是因为: 从我们最初的岁月起就有一种毫无意义的教育在虚饰着我们的精神,腐蚀着我们的判断。
!由于败坏道德而引起了 人间的致命的不平等,而这是 一切结果中的最危险的后果。
∀在卢梭看来,美与德是相联系的。
在1758年发表的∀论戏剧#里,卢梭针对达朗贝尔在∀百科全书#第7卷上发表的 日内瓦词条目中对日内瓦禁止演戏表示惊异、建议设立剧院的主张进行了攻击。
从反面集中表达了他的美与德相统一的观点,他认为,判断在某一个城市里能否建立剧院,要以道德风尚作为评判的标准,看 它们同道德能否和睦相处?共和国道德的严峻性能否容得了它们? #而戏剧是无补于美德的,因为演剧的任务只是在没有美德的地方,替补美德的空缺,而在有美德存在的地方,就完全不需要演剧了。
他认为戏剧 充其量只能嘲笑恶德,但决不教人去爱美德。
∃可见卢梭否定戏剧及其演出,就是因为它与美德不相容。
卢梭的美与德相统一的思想,在他的 天良神论 %里,在他的美德政治学说中,在他的自然教育里,在他的情感小说中,就象一曲交响乐的主旋律一样,循环往复、渐奏渐强、袅袅悠长。
(三)美学思想与自然思想相结合,自然即是美。
关于自然的概念,卡西尔说:它 所提供的规范和模式,并不是直接地取材于某一类对象,而是一些精神力量的自由活动的产物,因此可以说,/自然0是/理性0的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