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墨子》

《墨子》

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国学经典导读名家讲座第八讲《墨子》孙中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主题:概述墨子、墨家、《墨子》和墨学,揭示墨家的人文和科学精神要义。

关键词:墨子;墨家;《墨子》;墨学;人文和科学精神孙中原(1938-),河南郑州人。

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翌年毕业于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研究生班。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中华大典·哲学典·诸子百家分典》副主编,《中华大典·哲学典》编委。

专著《墨学通论》、《墨者的智慧》、《墨子及其后学》、《墨家智慧学》、《中国逻辑研究》、《中国逻辑学》、《诸子百家的逻辑智慧》、《诡辩与逻辑名篇赏析》、《中华先哲的思维艺术》,主编《墨学与现代文化》,合著《墨子今注今译》、《中华大典·哲学典》。

译《现代逻辑学问题》、《逻辑学:知识的基础》、《东方合理思想》。

论文110余篇。

主要研究逻辑和中国哲学。

E-mail:sunzhymail@一、墨子、墨家和《墨子》1.墨子姓墨名翟。

《孟子〃滕文公下》:‚墨翟之言盈天下。

‛《墨子》记载墨子自称‚翟‛。

墨子活动于前5世纪,是孔子(前551―前479)、孟子(约前372―前289)间的文化巨人。

生卒年不详。

孙诒让《墨子年表》考定事迹在前468―前376间。

任继愈考证其生卒年为前480-前420。

出身匠师,精通百工技艺,熟悉木工技巧,曾制木鸢、车辖和守城器械。

《鲁问》:‚翟之为车辖,须臾斫三寸之木,而任三十石之重。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墨子为木鸢。

‛《公输》: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持墨子守御之器守城。

《贵义》记墨子自称‚贱人‛,把自己言论的学说比喻为农民生产的粮食和采集的草药。

《节用中》:‚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

‛《墨子》记载制革、制陶、冶金、缝纫、刺绣、制鞋、造铠甲、土石建筑等各手工业工种。

居鲁出游。

《贵义》:‚墨子自鲁即齐。

‛《鲁问》:越王‚迎子墨子于鲁‛。

《吕氏春秋〃爱类》、《淮南子〃修务训》:墨子止楚攻宋,自鲁往,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裳裹足,到楚都郢游说鲁班和楚王。

《庄子〃天下》:墨子‚好学而博‛。

《贵义》:墨子南游,载书甚多。

墨子引证《诗》、《书》、《春秋》,读过百国《春秋》。

《吕氏春秋〃当染》:墨子受学于周王朝史官史角后代。

《淮南子〃要略》:‚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曾学儒,又不满儒学,在批判汲取儒学的基础上,自创系统的墨学。

《鲁问》:墨子说‚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不耕织‛,‚功贤于耕织‛。

毛泽东评论,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孔子不耕地,墨子自己动手做桌椅子。

墨子当时被称为圣人。

《公孟》:墨子学生跌鼻:‚今先生,圣人也。

‛唐余知古《渚宫旧事》二载楚国封君鲁阳文君:‚墨子,北方贤圣人。

‛毛泽东在1939.2.1.夜建议陈伯达文题改为《古代辩证唯物论大家:墨子的哲学思想》(《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40页)。

2.墨家有组织学派,军事集团,生活刻苦。

《淮南子〃泰族训》:‚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鲁问》:曹公子对墨子回忆:‚始吾游于子之门,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

‛《庄子〃天下》:墨子称道夏禹,学禹之道,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

墨子游说,席不暇暖,突不及黔。

《贵义》:墨子‚色黑‛。

《备梯》:禽滑厘手足长满老茧,‚面目黎黑‛,酷似劳动者,不脱离劳动。

墨子继孔子后,大规模私人办学,弟子极盛。

《吕氏春秋〃有度》:‚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

‛《当染》:孔墨‚从属弥众,弟子弥丰‛。

‚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

‛‚禽滑厘学于墨子,许犯学于禽滑厘,田系学于许犯。

‛战国时墨徒代代相传,无时乏绝。

《耕柱》:墨子教育内容:‚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

‛三者兼顾,因材施教,用其所长。

3.《墨子》《汉书〃艺文志》著录71篇。

《四库全书总目》卷117说,《墨子》旧本题墨翟撰,‚然其书中多称子墨子,则门人之言,非所自著。

‛明正统十年刊《道藏》收入《墨子》53篇。

是墨家著作总汇。

《尚贤》至《非命》十论23篇,阐述墨子论题:经济、政治、伦理、军事、哲学。

《亲士》至《三辩》7篇:墨学杂论。

《非儒》、《耕柱》至《公输》6篇:墨子言行录。

《备城门》至《杂守》11篇:军事。

《经上》至《小取》6篇:广义《墨经》、《墨辩》:逻辑、科学。

狭义《经》、《经说》上下4篇。

墨学精华。

千古奇书。

《经上》:逻辑和科学的定义、划分和简单命题。

《经说上》:举例解说。

《经下》:逻辑和科学的命题,提示论证的理由。

《经说下》展开。

微型百科全书,墨学精华荟萃。

是人类优秀遗产,有重要现代价值。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论《墨子》文风‚意显而语质‛:意义明显,语言质朴。

《贵义》记墨子说:‚吾言足用矣。

舍吾言而革思者,是犹舍获而拾粟也。

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

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不可毁也! ‛《大取》记弟子说:‚天下无人,子墨子之言也犹在!‛二、墨家人文和科学精神的要义墨家创立墨学,极盛于战国时期,衰微于汉至清代,复兴于近现代。

《韩非子〃显学》说:‚世之显学,儒墨也。

‛儒墨并称显学,对立互补,如车之两轮,相辅而行,似鸟之两翼,振翅齐飞。

中国文化振兴,中华民族腾飞,需两轮并行,两翼齐飞,当前亟需弘扬墨家的人文和科学精神。

1.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的精神,人道的精神,核心是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生、人格和人权,造福人类,为人兴利。

人文精神又叫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

人文精神的归宿,是满足人民利益和社会发展需要,是求善。

人文学是认知和价值体系,知行符合人民利益和社会发展需要,即求善。

《尚书〃五子之歌》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相传为夏禹训诫之词,墨子效法夏禹,以禹为学术渊源,高扬以人为本。

墨家人文精神要义:劳动生产观、劳动人权观、劳动本位观、群众智慧观、人民价值观和兼爱平等观。

(1)劳动生产观。

《非乐上》:‚今人固与禽兽、麋鹿、飞鸟、贞虫异者也。

今之禽兽、麋鹿、飞鸟、贞虫,因其羽毛,以为衣裘,因其蹄爪,以为裤屦,因其水草,以为饮食。

故虽使雄不耕稼树艺,雌亦不纺绩织纴,衣食之财,固已具矣。

今人与此异者也: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肯定人生本质是劳动。

力:劳动人民以自身力量,从事物质生产,改造自然,创造生存条件的实践活动。

对人类劳动本质的自觉认识。

人类文化精神的物质前提和第一要素,是生产劳动。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

《耕柱》:‚能从事者从事。

‛从事:包含劳动生产。

《经上》81、86:‚知‛的一种:‚志行,为也。

‛自觉实践行为。

墨学生产一线穿:贤人重视生产,攻伐破坏生产,厚葬久丧、大办乐舞耽误生产,信命背本懒于生产。

《节用中》:‚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

‛发展生产为日用。

(2)劳动人权观。

《尚贤中》:‚民生为甚欲。

‛《非乐上》:‚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

‛《非命下》:‚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兼爱下》:‚万民饥即食之,寒即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

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尚贤中》:‚为政乎天下也,兼而爱之,从而利之。

‛《尚贤下》:‚为贤之道,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

此安生生。

‛批判统治者奢侈纵欲,‚暴夺民衣食之财‛。

《辞过》:‚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

‛(3)劳动本位观。

《辞过》:‚民富国治。

‛《尚贤上》:‚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

‛劳动人民是国家管理者的服务对象、方向和目的。

(4)群众智慧观。

《尚同》:‚夫唯能使人之耳目,助已视听,使人之唇吻,助已言谈,使人之心,助已思虑,使人之股肱,助已动作。

助之视听者众,则其所闻见者远矣。

助之言谈者众,则其德音之所抚循者博矣。

助之思虑者众,则其谋度速得矣。

助之动作者众,即其举事速成矣。

‛‚一目之视也,不若二目之视也。

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

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之强也。

‛《尚同下》:‚一目之视,不若二目之视。

一耳之听,不若二耳之听。

一手之操,不若二手之强。

‛‚使人之耳目,助己视听。

使人之唇吻,助己言谈。

使人之心,助己思虑。

使人之股肱,助己动作。

‛有集中群众智慧、群众路线的思想萌芽。

(5)人民价值观。

检验言论真理性标准的‚三表法‛,要求‚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观其中百姓人民之利‛。

《经上》35:‚功,利民也。

‛《鲁问》:‚所为功,利于人。

‛《荀子〃王霸》:‚墨子之说‛是‚役夫之道‛,即劳动者的道理,儒家学说是‚君子之道‛,‚圣王之道‛,反映墨家学说有人民性。

(6)兼爱平等观。

强调爱的普遍性、整体性、交互性和对等性。

墨家兼爱平等观相当于模态逻辑、道义逻辑的‚必须肯定命题‛:‚所有人应该爱所有人。

‛‚应该‛:道义(道德、义务、理想、规范)概念。

《说文》:‚兼,持二禾。

‛墨家申述‚兼爱‛即尽爱、俱爱、周爱,不分民族、阶级、阶层、等级、亲疏、住地、人己、主仆等差别,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人,是普遍深刻的人文精神、人道主义。

兼爱的整体性。

兼即整体,兼爱是遍爱人类整体。

《经下》174:‚无穷不害兼,说在盈否。

‛《经说下》:‚人若不盈无穷,则人有穷也,尽有穷无难。

盈无穷,则无穷尽也,尽无穷无难。

‛兼爱的周遍性。

《小取》:‚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

不爱人,不待周不爱人。

失周爱:因为不爱人矣。

‛《经上》第43:‚尽,莫不然也。

‛不知人数不妨害兼爱。

《经下》175:‚不知其数而知其尽也,说在问者。

‛《经说下》:‚尽问人,则尽爱其所问。

若不知其数,而知爱之尽之也,无难。

‛不知人处何方不妨害兼爱。

《经下》176:‚不知其所处,不害爱之,说在丧子者。

‛爱人包含爱己。

《大取》:‚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

己在所爱,爱加于己。

伦列之:己,人也;爱己,爱人也。

‛人口密度不妨害兼爱。

《大取》:‚爱众世与爱寡世相若,兼爱之又相若。

‛施爱于过去、现在和未来。

《大取》:‚爱上世与爱后世,一若今之世人也。

‛爱人的一贯性。

《大取》:‚昔者之爱人也,非今之爱人也。

‛兼爱不容割裂。

《大取》:‚兼爱相若,一爱相若,一爱相若,其类在死蛇。

‛《耕柱》:巫马子:‚我与子异,我不能兼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