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优秀课件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优秀课件
脂纹
脂纹
❖ 镜下:
▪ 大量泡沫细胞聚集
• 巨噬细胞 • SMC ▪ 基质(蛋白聚糖) ▪ 炎细胞
体积大,圆形或椭圆形 胞质大量空泡(脂质)
苏丹III染为橘红
2. 纤维斑块(fibrous plaque)
❖ 由脂纹发展而来 ❖ 大体:
▪ 内膜面隆起 ▪ 不规则斑块,可融合 ▪ 浅黄→灰黄→瓷白
纤维斑块
左侧>右侧、大支>小支、近端>远端 心壁侧多见,新月形,偏心性狭窄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定义
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 起的心肌功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
特点 ❖ = 缺血性心脏病(IHD)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风湿、梅毒、畸形、栓塞
内皮下间隙
摄入脂质
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
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
基本病理变化
❖ 三个阶段
1. 脂纹
2. 纤维斑块
3. 粥样斑块
1
2
3
1. 脂纹(fatty streak)
❖ 特点:
▪ 早期、可逆
❖ 肉眼:
▪ 针帽大小的斑点状 ▪ 长短不一的条纹状(宽约1-2mm、长达1-5 cm) ▪ 黄色 ▪ 平坦或微隆起于内膜
LDL ↑
高血压
❖ 体循环动脉压力异常↑
▪ 血流压力 ▪ 内膜代谢 ▪ 内皮损伤 ▪ → 管壁内膜损伤 → 脂质蛋白渗入内膜→
→单核细胞转为泡沫细胞 → AS
吸烟
❖ 损伤内皮细胞
❖ 一氧化碳
▪ 生长因子 → 平滑肌细胞增生
❖ LDL
▪ 易于氧化 →单核细胞转为泡沫细胞
AS
❖ 糖蛋白
▪ 激活凝血因子VIII → 平滑肌细胞增生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
特点
常见病、多发病 多见于中老年人 主要累及大、中动脉
基本 病变
内膜脂质沉积 灶状纤维斑块 粥样斑块形成 管壁硬化、狭窄
AS危险因素
❖ 可控因素:
▪ 高脂血症 ▪ 高血压 ▪ 吸烟 ▪ 糖尿病和高胰岛素血症 ▪ 感染
❖ 不可控因素:
▪ 遗传 ▪ 性别年龄
冠心病的病因
冠心病
冠脉供血不足
斑块致管腔狭窄 继发性复合病变
冠脉痉挛
心肌耗氧增加
血压骤升 情绪激动
劳累 心跳过速
心肌负 荷增加
冠脉动脉 灌注下降
心肌 缺血缺氧
冠脉相对供 血不足
冠心病危险因素
1. 心脏病家族史 2. 近亲中有人65岁前患心脏病 3. 男性 4. 年龄大于55岁 5. 吸烟 6. 胆固醇≥200mg/dl 7. 血压≥140/90mmHg 8. 超重30磅 9. 体育锻炼3次/周 10.糖尿病,糖尿病症状或糖尿病家族史 11.紧张性格或难于控制情绪
刺激神经末稍
▪ 变异性:无诱因发作,痉挛为主
产生痛觉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定义
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中断,引起心肌 严重而持续缺血所致的缺血性心肌坏死
பைடு நூலகம்
高脂血症
❖ 总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的异常↑
▪ 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
▪ 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AS
▪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
▪ 继发性高脂血症
• 糖尿病:TG↑ VLDL ↑ HDL↓ • 高胰岛素血症:促进动脉壁平滑肌增生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肾病综合征:TC ↑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定义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耗氧量骤增, 心肌急剧、暂时性缺血缺氧造成疼痛
临床 表现
❖ 阵发性胸骨后疼痛 ❖ 放射至心前区、左上肢 ❖ 休息、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心绞痛
❖ 机制: ❖ 分类:
心肌缺血缺氧
▪ 稳定性:重体力劳动时发作
代谢产物堆积
▪ 不稳定性:负荷或休息时均可发病
❖斑块内出血 → 血肿 →阻断血流 →梗死 ❖斑块破裂 → 溃疡、栓塞 ❖血栓形成 → 缺血 → 梗死 ❖钙化 → 动脉壁变硬、骨化 ❖动脉瘤形成 → 破裂 → 大出血 ❖血管腔狭窄 →缺血 →梗死
斑块内出血
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
钙化
动脉瘤形成
主动脉粥样硬化
腹主动脉多见 , 后壁及分支开口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侧多见,新月形,偏心性狭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发生率:左前降支最常见 ❖ 病理变化:肉眼— 斑块呈半月形凸入管腔
镜下— 纤维脂质斑块
❖ 狭窄分级:I级— ≤25%
II级— 26~50% III级— 51~75% IV级— ≥76%
❖ 后果: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血管痉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纤维斑块
❖ 镜下:
SMC增生
纤维帽
分泌大量 细胞外基质
表层大量 胶原纤维
脂质 埋于深层
纤维帽下
大量SMC 细胞外基质
泡沫细胞 SMC
细胞外脂质 炎细胞
纤维斑块
3. 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
❖ 粥瘤(atheroma) ❖ 大体:
▪ 内膜面灰黄色斑块
• 向内膜明显隆起 • 压迫深部中膜
脂质渗入学说
高脂血症
内皮细胞损伤
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
脂质沉积在内膜 泡沫细胞
炎症学说
❖ 吞噬作用: ▪ 单核细胞 → 泡沫细胞
❖ 促进增殖作用: ▪ 释放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 ▪ 促进中膜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生
❖ 参与炎症与免疫过程: ▪ T淋巴细胞
内皮损伤学说
内皮细胞损伤
单核细胞
生长因子
平滑肌细胞
NMU博学至精 明德至善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 疾病
病理学 Pathology
心血管系统疾病
❖ 血管
▪ 动脉粥样硬化 ▪ 冠心病 ▪ 高血压病
❖ 心脏
▪ 风湿性心脏病 ▪ 感染性心内膜炎 ▪ 心瓣膜病
动 脉 (artery, A)
❖ 大动脉(弹性A):主A,肺A…
❖ 中动脉(肌性A):冠状A,肾A…
❖ 小动脉(直径0.3~1mm)
▪ 切面
• 表面:纤维帽,灰白色质硬 • 深部:黄色或黄白色粥样物质
粥样斑块
粥样斑块
❖ 镜下:
▪ 纤维帽:玻璃样变 ▪ 深部:
• 大量细胞坏死崩解产物 • 胆固醇结晶(裂隙状) • 钙盐沉积
▪ 底部:
• 肉芽组织 • 少量淋巴细胞和泡沫细胞
▪ 中膜:
• SMC萎缩,弹力纤维变薄
粥样斑块
4. 继发性病变
❖ 细动脉(直径 0.3 mm )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
(arteriosclerosis)
动脉壁增厚、变硬 弹性减退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大动脉、中动脉 纤维性脂质斑块
动脉中层 钙化
大动脉、中动脉 中膜钙化
细动脉硬化
(arteriolosclerosis)
小动脉、细动脉 玻璃样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