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肿(中医) 含水肿病的辨证论治[行业研究]

水肿(中医) 含水肿病的辨证论治[行业研究]


一类特制
30
辨证要点
次辨病变脏腑:
肺: 脾: 肾: 心:
一类特制
31
治疗原则
“开鬼门” “ 洁净府” “ 去菀陈莝”
鬼门?
净府? 去菀陈莝?
一类特制
汗孔 膀胱
活血化瘀
32
➢ 上下异治 ➢ 阴阳分治 ➢ 活血化瘀
上半身肿—发汗 下半身肿—利小便 阳水:发汗、利小便、攻逐,祛邪为主 阴水:健脾、温肾,扶正为主
《景岳全书》“凡外感毒风,邪留肌肤,则亦能忽然 浮肿”。
一类特制
16
病因
2、疮痍内犯
肌肤疮痍,火热内攻,伤及肺脾 肺脾运化失司,通调失职,津液气化失常
《济生方》“年少血热生疮,变为水,肿满,烦渴, 小便少,此为热肿”。
一类特制
17
病因
3、外感水湿
久居湿地,淋雨涉水,寒邪水湿内侵,脾失运化, 水无所制,泛滥肌肤
一类特制
7
中医认为水肿的病因包括外因和内因两方面,二 者结合后发病。
对外因的认识,主要与六淫有关
风邪致病:
《素问·水热穴论》“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 … 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
其他六淫之邪致病
《医学入门·水肿论阴阳》“阳水多因涉水冒雨,或兼风寒暑 气而见阳证… …或疮痍所致”
一类特制
一类特制
21
病机
病理性质有阳水、阴水之分 水肿日久,水邪壅阻经隧,络脉不利,瘀阻水停,
则多迁延不愈
阳水易消,阴水难治 阴水出现变证:眩晕、水凌心肺、癃闭、关格
一类特制
22
诊断
1、病史:
水肿患者常有乳蛾、疮毒、紫癜等病史
一类特制
23
2、症状、体征:
可从眼睑或下肢肿起,再到四肢全身,可有腹胀、气促
男,8岁,因眼睑浮肿3天就诊。 约3天前出现鼻塞,咳嗽,咯痰,色黄,无发
热,诉咽痛,未进行系统诊治,后眼睑浮 肿,尿浊。舌红,苔黄,脉浮数。
本病诊断?分型?治疗?
一类特制
6
水肿的历史源流
《内经》称“水病”。 《金匮要略》称“水气病”。 《诸病源候论》将“水肿”作为各种水病的总称。 《丹溪心法》将“水肿”分为阴水、阳水。
严重的可见 尿闭 恶心呕吐 抽搐 神晕 谵语
一类特制
24
一类特制
25
一类特制
26
一类特制
27
鉴别诊断
与鼓胀相鉴别
病史 主证 次证 病位
水肿
心肾病史 局部或全身浮肿 面色晃白或灰暗 肺、脾、肾
鼓胀
肝病病史 腹部肿胀 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 肝、脾、肾
一类特制
28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治疗原则 分证论治
一类特制
12
后世对治水三法的发展
叶桂:“通表利小便,乃宣经气,利腑气,是 阳病治法;暖水脏,温脾肾,补后方以驱水, 是阴水治法 ”
张景岳:“凡治水肿者,必先治水,治水者必 先治气”
唐容川:“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祛 瘀血,则痰水自消”
一类特制
13
病因病机
病因主要有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及 禀赋不足、久病劳倦
水肿
一类特制
1
目的要求
了解水肿的概念; 熟悉肺、脾、肾在水肿病机中的作用; 明确水肿病以阴阳为辨证纲领及其治法; 掌握水肿病的辨证论治; 了解水肿病出现水毒潴留危重证候的预后险恶及 治疗措施。
一类特制
2
定义
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临床以头面、 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表现的一 类病证。
基本病机是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 利。
一类特制
14
外感
风邪外袭肺失通调,水道不通 疮毒内侵内归脾肺,输布失司 外感水湿脾气受困 ,失于健运
内伤
饮食不节劳倦伤脾,土不制水 禀赋不足 久病劳倦肾气内伐 ,不能化气行水

湿



泛 溢



一类特制
15
病因
1、风邪袭表
“风为六淫之长”,常兼寒夹热侵袭人体 导致肺失宣发肃降、通调水道等功能失调 风水相博,泛滥肌肤出现水肿
曰水分” 《血证论》 “瘀血化水,也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
一类特制
10
宋元以后,分为阴水阳水
“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 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此属阴水”
一类特制
11
➢ 《素问》“平治于权衡,去菀陈 莝……开鬼门,洁净府”
➢ “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 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医宗金鉴》“皮水,外无表证,内有水湿也”。
一类特制
18
病因
4、饮食所伤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嗜食辛辣,湿热中阻,损 伤脾胃,脾失健运,湿聚为水
饮食失调,营养不足,气血生化乏源,水湿壅滞
《景岳全书》“大人小儿素无脾虚泄泻等证,而忽而 通身浮肿,或小便不利者,多以饮食失节,或痰 湿所致”。一类特制ຫໍສະໝຸດ 一类特制3体液
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为体 液。(占体重的60%)
分布
细胞内液:约2/3,约占体重40%。 细胞外液:约1/3,约占体重20%。
组织液:约3/4,约占体重15% 血 浆:约1/4,约占体重5% 淋巴液:少量 胸膜腔、脑脊腔及关节腔内液体
一类特制
4
一类特制
5
病例分析(1)
一类特制
29
辨证要点
首辨阳水和阴水:
病因 病机
病势
肿的特 点
伴随症 状 病性
阳水
阴水
风邪、水湿
久病,阳水转化
肺失宣降,脾不健运 脾肾亏虚,气化不利


由上而下,肿处皮肤绷 由下而上,肿处皮肤松弛,按
急光亮,按之即起
之如泥
烦热、口渴、小便赤涩、不烦热、小便少但不赤涩,神
大便秘结
疲气怯
表、实、热
里、虚、寒
19
病因
5、禀赋不足,久病劳倦
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虚,膀胱开合不利,气化 失常,水液泛滥肌肤
劳倦过度,久病产后,损伤脾肾
一类特制
20
病机
基本病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 病位:肺、脾、肾。关键在肾 病理因素:风邪、水湿、疮毒、瘀血
《景岳全书》“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 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 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 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 水无所主而妄行。”
8
对内因的认识,主要与虚有关。
《灵枢》“虚,故腰背痛而胫酸……水溢则为水胀”
➢ 认为水肿的发生与肺、脾、肾、三焦等有关
“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故 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诸病源候论》“水病者,由肾脾俱虚故也”
一类特制
9
血瘀也可以导致水肿发生,两者相互影响
《金匮要略》“血不利则为水” 《脉经》“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先病水,后经断,名
病久入络者
一类特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