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滑脱围手术期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4-08-07T08:59:44.4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2期供稿作者:肖慈立
[导读] 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近年来多采用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
肖慈立
(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病人行减压植骨内固定围手术期的护理及效果。
方法对86例腰椎滑脱病人行减压植骨内固定融合术,着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的指导,出院后定期随访。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口一期愈合,内固定无松动、脱出、断裂及椎间植骨移位现象,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恢复良好。
结论腰椎滑脱围手术期的正确护理措施及指导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了解相关疾病知识,配合治疗及护理,促进手术后腰腿功能全面康复。
【关键词】腰椎滑脱内固定术功能锻炼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252-02
腰椎滑脱是常见的脊柱疾病,以慢性腰腿痛及下肢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约占腰腿痛患者的5%,多发生在腰4-5及腰5骶1节段。
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近年来多采用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
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该类病人86例,经术后随访,临床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男32例,女54例,年龄32-67岁。
其中有52例有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史,16例曾有腰部受伤史,18例发病无明显诱因。
病史5个月-8年。
经X片及核磁共振检查提示均有不同程度的腰椎滑脱,其中伴峡部裂者31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腰椎滑脱患者往往都是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才选择手术,手术与否都会担心引起瘫痪,且手术大,费用高,术后卧床时间长,术后是否能恢复健康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患者,使大部分患者术前都有悲观焦虑恐惧心理。
护士应针对患者的心理反应,详细介绍手术的必要性,让患者了解手术方案,手术程序,介绍同病区手术成功的例子,,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负担,增强手术治疗的积极性,以良好的身心状态配合治疗及护理。
[1]
2.2 术前护理
2.2.1 术前应检查心肺功能,血液分析,电解质,血生化指标是否正常,对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请内科医生会诊协助治疗,术前控制在正常范围。
术前做好血型配血,皮肤准备。
为预防伤口感染,术前30分钟开始静脉滴注抗生素。
2.2.2 术前训练指导(1)手术体位训练:术前3天指导患者在床上俯卧位,每次1-2小时,每天3-4次,以适应耐受术中体位。
[2] (2) 术前3天开始训练在床上用便盆解大小便,避免术后不习惯在床上解便而发生尿储留及排便困难。
(3)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吸烟者术前2周开始戒烟。
指导练习深呼吸,方法:吸气时将腹肌收缩,腹壁向内收缩,深长吸气,呼气时胸部前倾,缩唇,呈吹口哨样,尽量将气呼出,以延长呼气时间,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尽量深吸慢呼,每分钟7-8次,每次10-20分钟,每天2次。
指导练习有效咳嗽,方法:每次深呼吸后,用胸腹部的力量作最大程度的咳嗽,咳嗽的声音以胸部震动而发出,每日练习3次,每次20次左右。
[3]向患者解释通过深呼吸,有效咳嗽可预防肺不张,肺部感染。
(4)术前指导作直腿抬高,腰背肌锻炼的方法,使患者掌握锻炼的方法,利于术后功能锻炼的开展。
2.3 术后护理
2.3.1 体位护理患者术毕回病房需3人分别托住患者的头背、腰臀、双下肢,保持躯干与双下肢在同一轴线上将患者平稳放于床上。
术后平卧6小时,可减轻麻醉反应及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
6小时后可2-3小时翻身一次,防止褥疮的发生。
翻身时也要保持脊柱在同一直线上,避免腰部扭曲过伸,腰部勿用力,侧卧时呈45°角,背后可垫枕头支撑,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用力过猛的动作,防止翻身不当引起内固定移位,植入骨脱落,脊髓损伤等并发症。
[4]
2.3.2 病情观察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吸氧,给予心电监护,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每小时记录一次,并记录24小时尿量。
2.3.3 伤口引流管的护理观察伤口敷料渗血面积,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扭曲,保持通畅,可1-2小时自内向外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堵塞,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及性质,术后3-5小时内引流液量每小时大于200mL且颜色鲜红,应警惕有活动性出血,要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术后48-72小时,24小时引流量小于50ml可拔除引流管。
若引流量多颜色淡稀薄,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症状时警惕发生了脑脊液漏,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处理,并至患者于去枕平卧,头低足高位。
2.3.4 脊神经功能的观察由于术中反复牵拉神经,或血肿压迫了脊髓和脊神经,部分患者术后2-3天出现下肢酸胀,麻木,刺痛等不适。
因此,腰椎滑脱术后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运动、肌张力、及腱反射尤为重要,要向患者解释引起这些症状的原因,协助其处于舒适体位,轻轻拍打按摩双下肢分散患者注意力。
并常规应用20%的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10mg静脉点滴,每天两次,应用3天,经脱水消肿抗炎治疗后症状一般于1周后消失。
2.3.5 伤口感染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应积极预防,术前认真作皮肤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保持伤口敷料干燥,伤口引流通畅,防止引流液逆流,换药时无菌操作,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症状,术后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必要时监测血象。
[5]
2.3.6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由于手术应激反应,血液呈高度凝血状态,加上术后长期卧床,易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应指导双下肢肌肉收缩舒张运动,主动伸屈踝、髋、膝关节,双下肢使用充气压力泵促进静脉回流,必要时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等抗凝治疗,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6]
2.3.7 鼓励深呼吸,有效咳嗽,必要时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术后第二天即可拔除导尿管让患者自行排尿,做好会阴部护理,预防泌尿系感染;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加强皮肤护理,每2-3小时翻身一次,防止褥疮发生。
2.4 功能锻炼术后宣教功能锻炼的目的,指导锻炼的方法。
(1)术后当天开始可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足趾的主动背伸跖屈活动以及股四头肌的收缩活动,每次5-10分钟,每天10-15次,逐渐增加练习次数,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2)由于手术过程中对神经根的剥离、暴露造成的创伤以及出血,血肿机化,术后易发生神经根粘连,术后第二天开始做直腿抬高运动,可使神经根受到牵拉,松弛,上下移动,促进神经根自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神经根炎症反应的早期消退,同时避免在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粘连。
方法是两腿伸直平放于床上,踝跖屈绷紧小腿肌肉及股四头肌,缓慢抬高一侧下肢到一定高度,开始可抬高30°,病人自感腰背部肌肉酸痛,有牵拉感时停留5-10
秒钟,再慢慢放下,两腿交替进行锻炼。
逐步加大抬高幅度直至达到90°,每次做5-10分钟,每天3-4次,两周后可双下肢同时进行直腿抬高。
(3)腰背肌功能锻炼,防止腰背肌肌肉粘连,增强腰背肌肌力。
术后两周开始5点支撑法即用头、双肘、双足为支撑点,使背部、臀部向上抬起,悬空锻炼腰背肌,4周后可用三点支撑,飞燕式方法锻炼,循序渐进,以病人不疼痛,不疲劳,能耐受为度。
3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应继续卧床休息至术后1-3个月,定期复查,直到椎间植骨骨性融合,内固定可靠方可下床活动。
年龄较轻者在配带支具的情况下可在1个月左右下床适当活动,,对于骨质疏松或年老体弱者要延长卧床时间。
下床活动时避免腰部过度前屈后伸,避免弯腰,负重,提重物,剧烈体育运动等,平时不坐软沙发。
4 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86例患者X线片显示内固定无松动,无脱出、断裂及移位现象,手术椎体稳定。
全部伤口一期愈合,原发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患者良好康复,恢复正常生活。
5 讨论
腰椎滑脱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反复发作时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原则是减压、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
患者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手术创伤大,术后卧床时间长,容易出现并发症,影响康复。
因此,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前心理护理,介绍相关疾病知识,使患者配合治疗;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伤口引流管的护理,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指导功能锻炼,使患者正确掌握术后锻炼的方法。
实践证明这些护理措施为腰椎滑脱患者术后预防并发症,防止伤口感染,促进腰腿功能康复,保证手术预期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芹林倩腰椎滑脱的围手术期护理{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8卷第6期:569-570
[2]徐春彩钱宇航腰椎滑脱症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手术病人护理{J}现代护理报/2007年/10月/27日/第003版:1-2
[3]尢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7-32
[4]吕保民陈进利牛广续张进宏.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椎体间联合外侧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9,12(24):45-46
[5[柳改琴胡雅莉手术治疗127例腰椎滑脱临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8年第12卷1月下旬刊:23-24 [6]黄丽腰椎滑脱病人手术后的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8年第38卷6期: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