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网壳结构(下)
• 按破坏部位:局部失稳、整体失稳
21/58
失稳破坏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和连锁性,是工程 结构(特别是钢结构)倒塌的主要原因之一。
22/58
二、网壳结构失稳类型
拱的失稳
23/58
波状失稳
整体失稳
网 壳 失 稳 条状失稳 点失稳
局部失稳 杆件失稳
24/58
临界点
p
p
临界点
p k+1 pk 分枝点
传统结构一般仅对结构的刚度提出控制性 要求,但对于网壳结构还应进行刚度设计。
途径是在既定荷载下,通过结构外形设计
及刚度分配,来控制结构力流的导向。
15/58
影响网壳结构力学特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结构的几何外形、荷载类型及边界条件等。
矢跨比F/S与耗钢量W的关系
跨度S与耗钢量W的关系
16/58
§3.3.3 网壳稳定性析
杆件形式 一般杆件 支座附近杆件 直接承受动力 荷载 一般杆件
拉杆 300 250
压杆
180
250
250 150
由于单层网壳的杆件以受压弯作用为主,如果太柔 会造成初弯曲等几何缺陷,对网壳的整体稳定不利,因 此长细比限定为150。
无法考虑不同荷载
分布的影响
26/58
2.模型试验方法
耗费时间,并且成本昂贵
无法考虑不同结构参数的影响
27/58
3.非线性有限元——荷载-位移全过程分析 网壳结构的稳定性可按考虑几何非线性的有 限元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迭代方程为:
Kt U
(i )
Ft t N
(i 1) t t
3/58
风载体型系数的确定方法
• 查规范
• 风洞试验 • 数值风洞模拟
4/58
拱形屋面的风载体型系数
5/58
风振系数的计算
风振计算的条件:
• 高层、高耸、大跨度屋盖结构:T1>0.25s
• 一般建筑物: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 1.5
• 厂房:跨度大于36m 风振计算的方法:
按随机振动理论进行时域或频域分析。注意, 荷载规范公式不适用,需进行专门分析。
由于双层网壳中大多数上、下弦杆均受压, 对腹杆的转动约束比网架小,因此计算长度与网 架稍有不同。
双层网壳杆件计算长度系数
杆件 弦杆及支座腹杆 双层网壳 腹杆 节点 螺栓球 1.0 1.0 焊接球 1.0 0.9 板节点 1.0 0.9
45/58
单层网壳杆件计算长度系数
杆件 单层网壳 节点 螺栓球 焊接球 板节点
弹 性 弹 塑 性
0.6 0.4 0.2 0.0 0 L/2000L/1000 L/600 L/500 L/300 L/200 L/150 L/120 L/100
缺 陷 值
缺 陷 值
L=60m,f/L=1/8,r=0 ~ L/100
L=60m,f/L=1/5,r=0 ~ L/100
1. 缺陷值达到L/300时,单层球面网壳的临界荷载趋于稳定; 2. 材料非线性对单层球面网壳的临界荷载有显著影响,根据大量 统计资料确定”塑性折减系数”约为0.5。
Kt—— t 时刻结构的切线刚度矩阵 U(i) ——当前位移的迭代增量
Ft+t ——t+t 时刻外部施加的节点荷载向量
Nt+t ——t+t 时刻相应的杆件节点内力向量
28/58
荷载-位移全过程分析的特点
可以精确反映结构性能随荷载变化的全貌
可以分析不同类型、不同网格、不同结构
参数和不同荷载分布等多种情况
壳体曲面内 壳体曲面外
-
0.9 1.6
-
壳体曲面内的杆件屈曲模态类似于无侧移的平面刚架。
壳体曲面外有整体屈曲和局部凹陷两种屈曲模态,在 规定杆件计算长度时,仅考虑了局部凹陷模态。经过简化 计算,并适当考虑节点的约束作用,取其计算长度为1.6L。
46/58
网壳杆件的容许长细比:
结构体系 网架 双层网壳 单层网壳
位移全过程曲线
网壳简图
34/58
网壳在加载过程中若干时刻的位移形态
屈曲范围从一 个主肋节点开始向 周围逐渐扩散,最 后在网壳上形成一 个很大的凹陷
35/58
材料非线性和初始几何缺陷的影响
1.2 1.0 0.8
弹 性 弹 塑 性
1.2 1.0 0.8
qcr/qcro
qcr/qcro
0.6 0.4 0.2 0.0 0 L/2000L/1000 L/600 L/500 L/300 L/200 L/150 L/120 L/100
2
150
200
Deflection(cm)
29/58
四、影响网壳稳定性的因素
1)非线性效应 包括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 • 对于单层网壳,几何非线性的影响较大; 对于双层网壳需要考虑双重非线性; • 对于大跨度网壳,几何非线性影响明显; 对于小跨度网壳,材料非线性影响增大。
30/58
2)初始缺陷
一、结构稳定的概念
结构因微小干扰而失去原有平衡状态,并转移到 另一新的平衡状态,即为失稳。
稳定平衡
随遇平衡
不稳定平衡
17/58
生活中的稳定问题
18/58
结构失稳问题的类型(1)
• 按平衡路径:分支型、极值型、越跃型
19/58
结构失稳问题的类型(2)
• 按作用类型:静力失稳、动力失稳
20/58
结构失稳问题的类型(3)
7/58
网壳结构的抗震分析需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多遇地震作用分析 网壳在多遇地震时应处于弹性阶段,因此 应作弹性时程分析,根据求得的内力按荷载组 合的规定进行杆件和节点设计。 第二阶段:罕遇地震作用分析 网壳在罕遏地震作用下处于弹塑性阶段, 应作弹塑性时程分析,用以校核网壳的位移以 及是否会发生倒塌。
2.网壳的稳定性可按考虑几何非线性的有限元法 (荷载一位移全过程分析)进行计算 可假定材料为弹性,也可考虑材料的弹塑性。 对于大型复杂结构,宜考虑材料弹塑性。 球面网壳可按满跨均布荷载进行分析,柱面和 椭圆抛物面网壳应考虑半跨活荷载分布情况。 分析时应考虑初始几何缺陷的影响,缺陷分布 可采用结构的最低阶屈曲模态,缺陷最大值可取
主要差别在于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2/58
1)网壳结构的风荷载确定
根据荷载规范,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当计算主要承重结构时:
wk z s z w0
风振系数×体型系数×高度变化系数×基本风压 —当计算围护结构时:
wk gz sl z w0
阵风系数×局部体型系数×高度变化系数×基本风压
pk p k+1
极值点
极值路径
分枝路径
u
u
极值点失稳
分枝失稳
极值点失稳—屈曲前后的位移形态一致,即平衡路径唯一 但结构发生几何软化
分枝失稳 —屈曲前后的位移形态不一致,即具有多条平 衡路径,平衡状态发生转移。
25/58
三、网壳稳定性分析方法
1.非线性连续化理论方法(拟壳法)
关键是网壳等代刚度的确定,仅对少数特 定的壳体(例如球壳)能得出较实用的公式 无法反映实际网壳结构的不均匀构造和各 向异性的特点
BD qcr 2 R
R —— 球面的曲率半径(m); B —— 网壳的等效薄膜刚度(kN/m); D —— 网壳的等效抗弯刚度(kN· m);
—— 待定系数,由回归分析确定
38/58
对于理想球面网壳,回归得到系数
平均值 / 95%保证率的取值
= 2.34 / 2.18 , K8型网壳
36/58
不同球面网壳的屈曲模态
球面网壳的屈曲多表现为局部凹陷形式,凹陷从某一 节点的跳跃屈曲开始,范围逐渐扩大。 Kiewitt网壳屈曲从主肋节点开始;肋环斜杆型一般 从第三环上某一结点开始;短程线型网壳则从三角形球面 上某一节点开始。
37/58
球面网壳的稳定验算公式
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借鉴壳体稳定性的线弹性 解析公式,确定球面网壳的稳定验算拟合公式:
《大跨空间结构》之
3.网壳结构 (下)
Reticular Shell
主讲人:钱宏亮 哈尔滨工业大学
§3.3 网壳结构分析
3.3.1 荷载作用 3.3.2 分析方法
3.3.3 网壳稳定性分析
1/58
§3.3.1 荷载作用
网壳结构的荷载作用与网架类似,主要有: 1.永久荷载
2.可变荷载(风、雪等) 3. 温度作用 4. 地震作用
度由环向杆件的刚度及其所在位置确定。
12/58
方法二:拟壳法 将格构式的球面、柱面网壳比拟为连续的实 体球面、柱面薄壳。
按弹性薄壳理论分析求得壳体的内力和位移,
再根据应力值折算为球面或柱面网壳的杆件内力,
此法须经过连续化再离散化的过程。
13/58
方法三:有限元法 将网格结构离散为各个单元,分别求得各单 元刚度矩阵及结构的总刚度矩阵,根据边界条
网壳跨度的1/300。
41/58
由网壳全过程分析求得的第一个临界点处的
荷载值,可作为该网壳的稳定极限承载力Pcr,则 网壳的稳定容许承载力标准值为
Pcr qks K
K——安全系数 按弹塑性全过程分析时, K=2.0 按弹塑性全过程分析时, K=4.2
42/58
3.当单层球面网壳跨度<50m,单层柱面网壳拱向 跨度<25m、单层椭圆抛物面网壳跨度<30m时, 其容许承载力可按规范给出的近似公式计算。
8/58
10/58
§3.3.2 分析方法
网壳节点通常采用刚性连接,能传递轴力和 弯矩,因而是比网架阶数更多的高次超静定结构。 网壳结构的分析方法有: (1)平面拱计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