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摘要:大别山是我国的红色革命基地,现在已经发展成红色旅游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了较好的成效。

人们在参与红色旅游活动时,既了解了过去的历史,又享受了旅游乐趣,国家对红色旅游业也相当重视。

但是大别山红色旅游的发展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对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大别山;发展;红色旅游引言现代化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了一种广泛的精神享受。

红色旅游更是备受关注,革命老区的开发,不仅带动了当地人们的经济发展,更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历史的机会。

大别山是湖北地区革命的精神领域,承载着革命文化,现已成为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然而,进步与发展的道路上必然会出现一定的障碍,因此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大别山红色旅游为湖北省的发展进步带来了新机遇,而在红色旅游的进步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新问题,以下是笔者根据前人研究及自己的调查总结出的几点问题。

(1)历史文化内涵未深化大别山是我国的革命圣地,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但是红色旅游对其的开发并未深化,内容和形式太过单调,匮乏,严重缺乏文化感染力。

大别山和现在的大多红色旅游一样,多是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以及图片呈现,枯燥无味,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历史文化本身就是很乏味,如果在红色旅游中不加以生动化、直观化,那么就更加无法吸引人们的眼球。

而且,历史文化的内涵是很多人想要了解的,但是大别山红色旅游缺少对其的深化,由此一来就更难吸引人了。

(2)旅游资源缺乏相结合大别山的红色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大多是历史文化,缺乏吸引力。

过于突出强调政治文化,没有适时地将当地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融合进去。

大别山所在的红安实际上有许多的生态资源,比如富饶的农产品,天台山的秀美景色等都非常引人入胜。

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相对单一匮乏,缺乏与这些旅游资源的有效结合和统一的管理规划。

红色旅游有着明显的政治色彩,不像其他旅游景区游客长期稳定,由于没有很好地与其他的旅游资源相结合,所以难以长期吸引游客,导致没有达到想要的旅游效果。

(3)对外宣传力度不够红色旅游本身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也正是如此,部分红色旅游景点过于强调其教育意义,致使旅游的意义丧失,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

其实,人们对于大别山的历史事迹知之甚少,主要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

红安曾经出过来那个人国家主席,新县出过多位将军,这些一直都鲜为人知。

虽然有许多的电影电视是讲述红安历史事迹的,但是人们并未透彻认识了解过,当然人们也就不会过度关注大别山这个红色旅游景区了,这主要还是由于大别山红色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大。

(4)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大别山地区一直经济发展较慢,虽然红色旅游为其带来了经济效益,但是开发旅游也需要有较好的经济基础。

由于大别山的经济发展缓慢,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开发,无法贯彻落实国家对红色旅游的方针政策。

经济水平的不足,必然会导致基础设施的建设落后,也会阻碍人才的吸收,这都给大别山红色旅游的开发带来了负面影响。

经济的落后也会致使人们思想的落后,当地的许多居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文化水平不高,这就造成了人们无法形成良好的保护文化遗产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得文化遗产遭受破坏。

二、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问题的对策发展带来新挑战,面对新问题就要制定新策略。

因此本文针对以上指出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实施对策。

(1)充分发掘大别山的历史文化内涵政府和红色旅游开发机构应该在保证历史文化原状的基础上,对大别山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

收集相关的革命历史事迹,可以尝试着对历史文化作进一步的研究,将其引进大别山红色旅游中去。

与此同时,可以将一些图片展示中加入声音,现在的多媒体已经相当发达,利用这些技术,使图片和文字描述变得更加生动直观。

并且,可以在旅游景区内,设置对历史人物的故事讲述,讲述一些他们的历史事迹和生活事件,不用太过严肃,这样既能够让人们了解故人,又能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历史文化。

(2)整合大别山红色资源及周围资源大别山的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当然自然资源也相当繁盛。

红色旅游可以在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加入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此多元化大别山的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

当然在进行资源整合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具体实情,在保留红色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将多种资源有效结合,综合开发,既能吸引游客,又能保持长期稳定,实现资源共享,从而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3)加大大别山红色旅游的宣传力度旅游业的发展必然需要依靠有效的宣传,现在的多媒体发达,已被广泛使用。

大别山红色旅游缺乏宣传,可以尝试拍一些景区的风景视频和历史文化视频,建立一个独立的大别山红色旅游网站,以此吸引游客前来。

当然也可以在大别山拍摄一些电影电视,既宣传了大别山的红色旅游,又促进了大别山的经济发展。

大别山红色旅游属于政治项目,政府也应当为此出力,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游客的行为和网站的建设,为其奠定一个良好的法律基础。

(4)双向提高大别山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别山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但是旅游业的开发必然离不开经济支持。

目前大别山的红色旅游虽然已小有成效,却无法支撑更进一步的资源开发。

为此,政府和旅游部门可以尝试着吸引一些投资,适当收取一些税费,以此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在解决之后,发掘更多的资源,开发更多的项目,吸引游客,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经济有所进步发展,那么再次适度开发资源将有效避免资金不足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双向提高大别山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一种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

三、结语红色旅游实际上大多数是属于政府机关的政治项目,湖北省建设大别山红色旅游,旨在让人们了解大别山的革命历史,并带动大别山的经济发展。

为了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大别山红色旅游应当加强创新,适时改善,发掘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成为一项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

>参考文献:[1]刘汉成,夏亚华.大别山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问题及对策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02).[2]王胤颖,王春阳.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J].前沿,2013(21).[3]刘泽双,顾利平.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的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5(09).环塔游客多数来源于中东部发达地区,他们旅游的形式、观念比较先进,泛旅游、自由行、家庭游、背包客等等,因此,环塔旅游建设不能再仅仅针对团队游,而要满足多样化的游客需要。

五地州建立协调响应的旅游咨询、指导中心,帮助中心,对非团游客提供及时服务。

3、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在口口相传的时代,人口稠密的中东部地区景点知名度较高。

而偏远、深处高原沙漠的环塔文化,由于难进难出,不为外人所知。

而在网络时代,发达地区网络普及,影响知名度更高,环塔地区网络普及率低,景点知晓率依然较低,这可看作是旅游上的马太效应。

网络既拉大了发展差距,也带来了发展机遇。

环塔地区应抓住时机,构建"大塔圈"景区网络。

搭建Web2、0"环塔在线平台",吃、住、行、门票等均可实现网络预订。

直接开展自媒体营销策略,通过微博、微信、Blog、BBS等平台实现环塔信息推送、传播、分享等。

与主流媒体合作,开展团购、电销、促销等营销活动,鼓励游客分享、评论旅游经历。

开通旅游服务热线平台,通过语音、留言等多种形式提供咨询、指导、路线设计。

在车站、旅店等设立咨询点、触屏台,发放旅游地图、安全提示、提供自动导航租赁服务等。

整合各路网络数据,建立统一的环塔旅游大数据库,通过现代云计算、大数据分析进行深入挖掘,将统计结果反馈给政府、旅游企业、宾馆、饭店等产业链条单位,供其调整政策、业务或经营策略。

4、建环塔非遗文化资源宣传体系建立城市旅游标识系统。

五地州政府充分合作,与国内著名旅游设计企业、中科院、文化创意机构、主流媒体等智力机构合作,请知名CIS设计企业规划环塔旅游形像识别系统,包括LOGO、语言、文化、组织等多方面的形象设计,树立与南部沿海沙滩旅游、东北冰雪旅游、江南园林旅游以及黑色旅游、红色旅游不同的西域文化旅游形象,让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游客都能为独特的西域环塔文化景象所吸引。

政府有责任宣传环塔旅游资源,在高收视率的电视台、知名门户网站、高速公路巨型广告牌等投放广告。

环塔企业也要改变营销方式,通过微信、微商,在淘宝、美团等电子商务平台上下功夫。

有调查显示,有46、2%的人是通过朋友获知旅游信息的[5]。

要充分利用网络点平、社交网站如人人网、大众点评等宣传环塔文化项目,让更多的人知道和喜欢环塔文化。

要改变过去宣传资料以文字为主的局面,通过百度搜索、优酷视频等让更多的图片、视频传播。

5、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服务模式政府顶层规划。

请旅游专家、文化专家组成环塔旅游圈规划小组,召开论证会,针对环塔旅游项目设立3-5个大主题,20-30个次主题,发掘100个以上的非遗文化项目,包罗环塔300-500个景点或项目。

环塔文化特点是项目小、单体优势不突出,甚至难成项目,但资源却很丰富,项目间整体规划和组合将显示出巨大的吸引力和竞争优势。

除了顶层设计,要突出非遗文化特色,增强体验和交流,不能再照抄山水风景旅游模式。

旅行社还要对非遗文化项目进行精心的包装、规划、与当前已有的休闲游、观光游等结合,形成"沙漠+民俗+非遗文化+娱乐"的综合性模式,改变环塔一直以来"一流的资源""三流的旅游"的状况。

由于环塔地区旅游企业竞争力弱,因此,先期可以与中东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借助发达地区旅游企业的大规模定制、快速响应、延迟服务等先进的旅游服务模式,分流目标客户[6]。

环塔旅游企业要充分发挥本地优势,与外部企业形成供应链,实现优势互补。

从游客特点来看,环塔游客中70%以上为自助游。

要满足国外、中东部、一线城市游客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定制服务、延迟服务等方式改变单一标准化服务模式,建立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反应机制。

照顾家庭游的特点,提供定票、指导、路线规划和车辆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服务。

这些都要求环塔五地的旅游企业进深化旅游服务模式改革,适应当前游客的需要。

6、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建立GIS旅游导航系统和服务终端,与公安、消防、医院、急救中心等建立合作,提供危险区域警示,病伤情况求救,犯罪威胁报警系统。

由于环塔地区人口少、行政单位间距远,道路情况不理想,为保证危机情况能及时处置,需要环塔五地州、环塔景点与最近的行政单位、公安、医院间建立先期的合作,做到危情及时通告,联合处置,保障旅游的生命财产安全。

政府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导游、旅游企业组织安全培训,增强旅游从业人员安全责任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