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3..
1. 什么是智力? • 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 • 词典上的定义: 对知识的接受能 力;思考和推理的能力,等等。
2 智商测试 1904年,法国心理学家Alfred Binet 世界最早的智 力测验。内容: • (1)空间感知 • (2)记忆力 • (3)图形再认 • (4)语言知识。 计算方法:每项的测试结果以具体的数字分数体现, 最后再以一定的数学计算公式计算出整个智力测 验的总分,即“智商”。 意义:智商可以显示被测者的聪明程度并对被测者 在未来学习的成功与否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 外语学习兴趣低落的原因: (1)确实对外语这门课程不感兴趣;或者是其他 课程的学习负担过重,使学生无法兼顾 (2)对外语学习感到特别困难,或者是学习外语 的才能特别低,因而丧失信心; (3)教师教授不得法,或者是外语教学条件特别 差; (4)由于民族情绪的影响,对所学语言有反感; (5)认为外语与自己的专业或工作没有多大的 关系。
• 语言学能测试题目: (刘颂浩:p60) • 38. Mary is cutting the apple。
• 39. My brother John is beating his dog • A B C D • with a big stick。 • E
语言学能与年龄: Harley & hart 1997:语言学能对学习的影响随 着年龄的增加而改变。 实验:加拿大沉浸教学法的学生,50%的课程用 法语教学,第一组36人,从一年级开始;第 二组29人,从七年级开始 结论:从一年级开始的学生,法语成绩更多和语 言学能中的记忆有关;七年级开始的学生,更 多和语言分析能力有关
第二语言习得 (3)
个体差异的因素和分类: Altman:
第四讲 影响第二语言学习 的要素
(1)年龄;性别;过去的语言学习经验;母语 熟练程度; (2)智力程度和语言学能; (3)动机与态度; (4)性格因素;感觉方式偏爱; (5)认知方式 (6)学习策略 (7) 交际能力和焦急策略
智力和语言学能
• Genesee实验证明,智力对语言交际能力 的影响在不同年龄的学习者中间有所不 同。与孩子相比,成年人在运用第二语言 进行口语交流中更多地受到智力水平的 影响。成年人在使用语言时总会更频繁 地考虑到语法规则、句型、表达方式、 词汇选用、交际策略、人际关系和文化 因素等多种问题。同时,他们在讲话中更 努力地试图避免由于母语干扰而发生的 用语错误。
语言学能
• 语言学能与智力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
• 罗马教皇本笃十六用64种语言祈祷祝福
著名的语言学能测试:MLAT PLAB MLAT(Modern Language Aptitute Test) 现代语 言学能测试:1959 约翰· 卡罗尔 PLAB(Pimsleur Language Aptitute Battery)皮姆 斯纽语言学能测量表 (1966保罗· 皮姆斯勒) **语言学能不仅在人的一生中相对稳定,而且很难 以任何具体的方式改变,所以训练和实践不能提 高一个人的语言学能。 **语言学能测量的,不是语言学习取得的最终结果, 而是进步的速度;语言学能得分较低,意味着更 多的投入才能达到目的。
(2)大脑中主宰九种智能的部分独立存在,因 此,一种智能的衰弱或丧失不会影响到其它智 能的发展 (3)一个人可能在其中几种智能上表现为强势, 而另外几种智能则表现一般 (4)人脑对九种智能是分而治之,但在解决问题 的时候却是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发挥作用 (5)人类的学习活动是在九种智能的不同配合、 组合的影响下进行的。
语言学能的定义: 由一系列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起关键作用的认知因素 组成,是一个认知技能的复合体。 语言学能的初衷是筛选出合适的语言学习者。语言 学能相对独立,与智力不完全等同。很多语言学 习上的天才在智力方面并非同样出众,甚至于远 低于平均水平。 如:史密斯(1995):1962年出生的一个男子, 15-20种语言
•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 德· 加得纳博士(Howard Gardner)1983年提出 “多元智能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 人类具有至少九种智能。每一个人在智能结构 上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九种智能上的水平 组合各不相同。 • 智商不再是衡量人智能水平的标准,世上没有 绝对的聪明人和笨人,只是某方面智能可能较 他人更高或更低而已。
• 语言学能的组成部分: 卡罗尔1981:包括四种能力: (1)Phonetic coding ability 语音编码能力,包括 辨别音素的能力,以及把某一因素和代表该音素 的符号联系起来,并在长时记忆中保持这种联系 的能力; (2)语法敏感性,辨别句子中词汇的语法功能的能 力,要求对语言关系有一定的意识 (3)归纳语言学习能力 inductive language learning ability,从语言材料中推断或归纳语法 规则的能力 (4)机械学习能力rote learning ability,在声音 和意义之间快速高效地建立联系并保持这种联系 的能力
• MLAT 1999 年版,测试手册2002 .五部分: (1)数字学习,测验联想记忆。这部分用录音教授 受试一种生疏的数字系统,然后让受试听15 个数 字后写下阿拉伯字母。 (2)音标记忆,测量音位编码能力。首先让受试学 习英语音位的一种注音系统,后测验他们是否学会。 (3)拼法提示,既测英语词汇知识,又测语言代码化 的能力。有50 个词不达意、拼写得像英语词,但 又不正确的词语(如用peple 代表people) ,要求受 试在每个词语下面的五个备选英语词中按意义与 联想选出最有可能正确的答案。
• Genesee1976年实验证明了Cummings的理论 • 被试根据智商测试分数的高低分成若干个组,学习第二语 言--法语。 • 结束时法语测验表明:智商高分组的法语成绩比智商中等 组好,中等组法语成绩比低分组好。 Genesee做了另一项试验:每个学生都被安排与以法语为母 语的考官进行口语面试。面试内容包括用法语进行看图说 话和与考官进行对话。 打分标准:听力水平、发音标准度、语法准确度、词汇使 用和语言交际性。 结果:法语口语的水平并不随智商分数的高低而发生明显差 异。对话中,考官甚至无法识别出哪些是智商低分组学生。 因此,实验的结果也可以说明:智力因素只有在更学术化、书 面化、规则化的语言学习中起重要作用。但这并不能说明 智力绝对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没有影响。
1983年,加得纳《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 论》:提出人类有着完整的智能“光谱”, 明确提出人类存在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并将人类智能分成7种。1999年增加两种。 主要观点:
(1)九种智能是:言语智能、数学逻辑智
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 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 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动机的影响 也是不可低估的,社会对于第二语言的需求、 对该语言的舆论导向以及为语言所创造的学习 条件,都可以共同作用于学习动机。 • Gardner和Lambert调查:加拿大学生是在双 语制的环境下学习法语的,法语是第二语言而 不是外语,学习者有过多的机会接触法语,学习 者的动机更为强烈,学习效果也就更好。融入 型学习者比工具型学习者的法语学得更好 • 菲律宾英语是作为外语而非第二语言来学习, 学习者只能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缺少接触交际 语言的机会。生活在单语和单一文化环境中, 学习者难以融入目的语文化社团之中;工具型 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更好。
动机
• 什么是动机? • 动机是指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外语 学习中的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外语的愿 望和推动力。 • 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正确与持久的 学习动机是学好外语的前提。 • R.Cardner:学习动机涉及四方面的内容: 学习语言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愿望 ﹑学习中作出的努力以及对学习所持的 积极态度。
• 动机的分类: (1)Gardner和Lambert:融入型动机和工具 型动机。 • 融入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又称 结合型动机):学习者目的是想融合到第语言 社团中,想和第二语言社团成员进行交际并想 成为这个社团的成员。 • 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强调 学习外语的某些实际目的,例如为寻找某些特 殊的工作而学习外语等。 (2)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 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 动机。 • 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加得纳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1.如何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从不同的智 能角度进行,而不是以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 切”。 2.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在于 呼唤教育者在教学中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和 重视。任何一个学生,只要他/她的智能长项被 给予充分的认识和机会将之发挥在学习上,他/ 她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学习者。 3.因材施教。多元智能理论呼唤的是个性化的教 育。要注意给每个学生机会展示其所长、根据 学生不同的智能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指 导学生采取符合其智能特点的学习策略和学习 方法等。与孔子“因材施教”思想不谋而合。
• Jakobovit影响美国大学生学习外语的因素调 查: • 表1: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因素及其比例因素 比例(%) • 才能 33 • 智力 20 • 动机 33 • 其他 14 • 总计 100
• 20世纪50年代初,R.Politzer调查美国哈佛大 学对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1968年对伊利诺 斯大学的学生的调查:结果:在838名学生中, • 76%的人不赞成把外语列为必修课; • 80%的人怀疑外语学习对他们所学的学科是否 有用; • 40%的人认为外语学习对他们的学习有害; • 80%的人认为要他们在外语学习上花那么多的 时间是不公平的; • 50%的人主张外语课应以讲授语法和训练阅读 能力为目的;47%的人则主张应以听说能力为 目的; • 28%的人自愿地去阅读他所学的语言的资料。
与动机相关的主要因素 1.学习成就。动机与学习成就构成因果关 系。学习动机在大多数情况下依赖学习 过程中的满足感与成功。“偏科”现象 2.动机的强度。只有具备了动机强度,才会 出现学习者为达到目的所付出不同程度 的努力,并产生第二语言习得效果上的个 体差异。他们努力程度的差异表现在他 们在第二语言习得上所花费的时间:动 机愈强烈,时间花得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