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浅谈外语学习焦虑杨 伟(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摘 要]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和作用不可忽视,特别是其中的情感因素。
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
明确什么是外语学习焦虑,探讨外语学习焦虑与外语学习的关系,这些都十分重要,有益于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情感,消极作用提高学习质量。
[关键词]外语学习;情感因素;学习焦虑[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217(2010)02-0395-02[收稿日期]2010-03-15[作者简介]杨 伟(1979-),男,湖北黄梅人,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客观因素对学习的结果都有很大影响。
主观因素是与学习者本人素质有关的因素,如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年龄影响,其中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和作用不可忽视。
在教学过程中,有了积极情绪与情感的参与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影响学习的各种情感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很难将某一个因素的作用单独分离出来。
焦虑、抑制是常见的因素。
一、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一)焦虑焦虑是一种心理异常,不正常的心态。
一般认为焦虑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
心理学家从临床的观点把焦虑反应看作是带有不愉快情绪色调的正常的适应行为,把它们描述为包含对危险、威胁和需要做出特别努力但对此又无能为力的苦恼的强烈预期。
(二)语言学习焦虑语言学习焦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焦虑,Oxford 认为它是学生因为要运用目的语从而产生的一种害怕心理,这种心理是影响语言学习诸因素中的主要因素[1]。
Horwitz ,Cope 等学者把语言焦虑看做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独立的,不同于其他焦虑的现象。
Horwitz 对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是:一个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在这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显著的自我知觉、信念和情感情结[2](P25)。
MacIntyre ,Gardner 对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是:与外语语境有着特殊关系的紧张和畏惧感觉[3](P284)。
因此,外语学习焦虑与外语学习过程是紧密相连的,这里我们把外语学习焦虑简单定义为: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产生的焦虑。
三、外语学习焦虑的类型及成因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产生的焦虑的原因和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欲研究缓解外语学习焦虑的策略就不得不对其类型划分。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外语学习焦虑的类型进行过研究。
Ellis 认为语言焦虑可以分为三种:气质型、状态型和情景型[4]。
气质型焦虑为“一种更持久的焦虑倾向”,可以说是个性的一个方面。
状态型的焦虑是某一时刻产生的焦虑心情,是气质型和情景型焦虑结合的产物。
情景型焦虑是由具体情景或事情引发的(如公开发言、考试等)。
此外,Ellis 还认为焦虑就其作用而言可分为两大类:促进型和妨碍型焦虑。
促进型焦虑给学习者动力,激发学生克服困难,挑战新的学习任务,努力克服焦虑感。
而妨碍型焦虑导致学生用逃避学习的方式来回避焦虑的根源。
Oxford 认为,导致焦虑的因素可能是学习者的个别特征,也可能是学习活动形式或教学方法。
如,学习者自尊心的强弱、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模糊现象的宽容程度、学习者的冒险精神和竞争性都与焦虑程度高低有关。
文化冲击,即担心在目的语文化中失去自我、失去个性也能产生焦虑。
教师和学习者对学习的不同认识也可能导致焦虑。
比如,认为讲外语必须准确无误的学习者在用外语表达时其焦虑程度相对较高。
课堂活动和教学方法可能导致焦虑。
比如,多数学习者在全班同学面前做口头表达时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焦虑。
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形式和内容可能导致焦虑。
比如,教师过于严厉的纠错往往使学习者焦虑不安。
根据Horwitz 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成果,在外语学习过593程中(主要是课堂环境)学生产生的焦虑主要有三方面:交流畏惧(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负评价恐惧(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和考试焦虑(test anxiety)。
交流畏惧是个人对于他人的真实或者预期交流产生的恐惧或者焦虑程度。
典型的交流畏惧的外在行为模式是交际回避或者退缩,在介入他人的会话以及追求社交方面显得更加勉强。
负评价恐惧是对他人的评价有畏惧感,对负评价产生沮丧心理以及担心其他人会对自己做出负评价的预期心理。
较低的期望可能会伤害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个体为即将发生的行为的不良后果而担忧,从而在行为开始前和行为过程中产生期待性焦虑,增强个体的焦虑倾向。
对自己做负评价的学生在学外语时通常被动地坐在座位上,避开当众说外语的课堂活动。
考试焦虑是带着恐惧心理来看待考察过程中成效不充分的倾向,即学生担心考不好。
Aida认为考试焦虑的起因是学生在过去经历了过多的失败,因而过度回忆自己过去失败的经验使焦虑程度上升,以至于在外语课上或考试中产生一些与上课和考试内容不相关的想法,如担心自己一发言教师就会纠正自己的错误,担心某次考试还能否考好等。
[5](P155-168)“考生过度焦虑会对考题产生畏避心理,而缺乏焦虑又会有倦怠心理,只有在适度的焦虑状态下才会心绪安定、思维敏捷,起到正面促进作用。
”[6]三、学习焦虑的外在表现及其与外语学习的关系(一)学习焦虑的外在表现外语学习焦虑的外在典型反应可以是焦虑的一般症状,如手掌心出汗;腹部疼痛;心跳和脉搏加快。
其进一步反应可能通过以下行为表现得到显示,如,语音变调;不能正常发出语言的语音和节奏;回答问题有“冻僵”的感觉;忘记答案或刚刚学习的词汇;说不出话,沉默不语;装出粗心的样子等回避现象。
逃课;避免与老师目光接触;回避社交;有完美主义思想等,这些是学习者焦虑的极端表现。
焦虑感是外语学习中的重要因素,对焦虑的客观测评显得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Horwitz就设计了用于测量外语学习焦虑的广度和深度的“外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FL CAS)。
使用这一量表进行多次实验后,他得出结论:迄今为止的实验结果表明,外语学习焦虑是可以有效且可信地进行测量的,而且它在外语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2](P39)。
(二)学习焦虑与英语学习的关系郝玫、郝若平在关于英语成绩与成就动机、焦虑状态的相关研究中也研究了焦虑状态与英语成绩的关系,测试项目与焦虑状态的关系和焦虑状态与性别差异的关系等。
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英语成绩总体上受考试这种情境影响,检验结果达显著差异。
学生的测试成绩受焦虑程度影响。
一般而言,焦虑高的学生在领会考试重点和进行信息编码等方面有缺陷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
成绩差不仅是由于考试情境本身的问题,还同这些学生信息加工过程紊乱,特别是材料组织不够合理有很大关系。
[7]李育明确指出,焦虑是一种对听力测试影响较大的人格特征。
焦虑水平过高会引起考生过度紧张,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干扰他们的认知活动。
焦虑水平过低,则激发不了学习者的积极性,考生的潜能就调动不起来,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到考试上来。
[8]焦虑会使学生在外语学习中产生一些问题,这是一定的,因为它能干扰记忆的获得和语言的输出.大量的研究都调查了焦虑在外语学习中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但是,结果是:一些研究者认为焦虑和外语成绩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然而其他的研究者认为焦虑和外语学习存在正相关关系甚至没有关联。
尽管如此,无论是教或是学,掌握一定的学习焦虑缓解策略是必需的。
四、结束语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焦虑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转变自己的角色,合理整合课堂中的各种情绪,调动学生的好奇感和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达到降低其学习焦虑,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1]Oxford 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ies[M]. Newyork::Newbury House,1990.[2]Horwitz, E.K,Y oung, nguage Anxiety [M].Prentice-Hall,Inc,1991.[3]MacIntyre,P.D,Gardner,R.C.The Effects of In2 cluded Anxiety on Three Stages of Cognitive Processing in Computersied Vocabulary Learning[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4,(5).[4]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tion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4.[5]Aida,Y.The Case of Students of J apanese[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2):155-168.[6]刘润清.决定语言学习的几个因素[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2).[7]郝 玫,郝若平.英语成绩与成就动机、焦虑状态的相关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8]李 育.影响大学英语听力测试的心理因素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1997,(4).[责任编辑 唐 音]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