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处置
• 应急物质准备
现场调查与控制的主要任务:
• 核与放射事件应急响应的任务: -抢救并救治辐射损伤和其他受伤人员 -对食品和饮用水进行应急辐射监测和评价,采取措施, 控制公众食用超过食品通用行动水平的食品和饮水 -指导公众采取正确的放射防护、防疫、防病措施,并 提供必要的医学应急保障,保护公众健康 -与有关部门协调,防止或减轻核事故对公众的不良社 会心理效应与后果
医学应急准备:
• • • • • • • • • 应急预案和程序的制定 应急队伍建设 通讯信息体系建设 医疗救治网络建设 技术研究 应急培训 应急演习 应急响应能力的保持 公众宣传教育
地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组织:
• 地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组织由地方卫生行政 部门、放射卫生专业技术机构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 准的医疗单位组成,承担辖区范围内的核与辐射突发 事件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
现场医学救援:
• 现场伤员的分类处置 -定义:在事发现场由医务人员对其伤后早期的伤情、 伤类进行初步判断和划分 -目的: 1.确定伤员受伤种类和程度 2.及时合理的医疗救治和后送治疗 3.提高治愈率,减少伤残率 -总体分类:全身照射、局部照射、放射性污染
现场医学救援:
• 现场伤员的分类处置—四类: -优先处置的危重伤员:危及生命的损伤优先于辐射损 伤急救 -观察与留治的重伤员:此类伤员生命已垂危,治愈希 望不大 -可直接后送的伤员:此类伤员伤情不急,而又需进一 步治疗,可直接后送或稍做一般处置即可转送 -留治可治愈的伤员:此类伤员伤情较轻,可在相应医 疗机构治愈
• 去污方法—特殊部位去污: -口腔:刷牙,用3%柠檬酸反复清洗口腔,或用水含 漱,不要吞咽 -咽部:用3%H2O2漱口 -吞咽的放射性物质:洗胃 -鼻:有棉签拭去污染物,剪去鼻毛 -眼睛:翻开眼睑,轻轻用水冲洗 -耳朵:用洗耳器清洗耳道,小心不要损伤鼓膜 -头发:1.用肥皂和温水 2.用肥皂、软刷子和温水,弄成糊状,另外加 少许水,轻轻揉洗 3.剪去头发,用皮肤去污方法对头皮去污
现场医学救援:
• 现场医学救援的行动步骤: -佩戴个人剂量计,穿好防护用具,抗辐射药物,了解 返回导则 -向现场控制人员了解情况,第一到达人 -尽快搜救伤员,实施伤员的现场抢救,初步分类,及 时撤离 -分类去污:危重伤员病情稳定后再去污,早期手术 -评价与接收医院救治:避免使用对淋巴细胞计数有影 响的药物,应及时采取促排措施 -后续医学观察与随访:对严重受照者耐心解释
人员的去污:
• 去污步骤: -脱去污染的衣服,尽快确定污染部位、范围及程度 -先处理污染的创面,后处理体表污染 -污染时先从伤口处开始,如无伤口先从污染轻的部位 开始去污 -先用湿毛巾、肥皂、香波擦洗污染局部 -去污时手法要轻,避免擦伤皮肤,宜用温水 -适时、慎重选用含络合剂的洗涤剂,一般以不超过3 次为宜
现场应急人员的防护:
• 总体原则: -尽可能的情况下控制在最大单一年份剂量限值以下 -最多尽可能控制在2倍限值以下 -如为了抢救生命也应尽一切努力保持在10倍限值以下 -对可能超限值的应急人员,应事先告知伴随的健康危险, 进行相关培训,并给予相关场所剂量情况的指南
现场应急人员的防护:
• 一般防护: -个人防护装备:个人剂量计、防护服、防护面具、防护 靴、防护手套等 -服用稳定性碘片 -注意防范现场危险,掌握应急人员返回水平 -采取时间、距离、屏障等防护手段保护自己 -掌握污染区行动规则,防止内照射和皮肤沾染 -进入高剂量场所要制定预案: 1.不在剂量率超过1msv/h的地方逗留 2.进入剂量率大于10msv/h的地区要小心 3.不应进入剂量率大于100msv/h的地区 -离开污染区时要接受沾染监测和做消除自身污染的工作
现场医学救援:
• 现场医学救援的基本任务: -撤离事故现场并进行相应处理,对危重伤员应优先进行急救处理 -初步估计人员的受照剂量,进行分类诊断和处理,必要时及早使 用抗放射药物 -对人员进行放射性体表污染检查和初步去污染处理,开放性污染 伤口酌情包扎 -初步判断人员有无放射性核素体内污染 -尽可能收集可估计人员受照剂量的物品和生物样品 -填写伤员登记表 -根据初步分类诊断处置伤员 -对突发事件的医学和公共卫生后果进行初步评估以及放射防护和 公共卫生建议
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处置
基本概念:
• 辐射:是不需要介质参与而传递能量的一种现象 • 辐射与放射的区别: -放射—电离辐射 -辐射—包含非电离辐射 •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 -原因—放射性物质或其他放射源事故 -后果—对生命、健康、财产产生危害或损失
基本概念:
• 异常照射: -含义—人体接受的照射大于放射卫生标准规定的当量剂量限 值 -不同人群的限值 -分类:-应急照射—已知的、有准备的、自愿的 -事故照射—以外的、非自愿的 • 源:指对能引起一个人或一组人群受到潜在辐射剂量的物质实 体或其集合(例如:放射性物质、X线机、核电站等)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可能原因:
• • • • • 军用核设施事故 核装置或核武器爆炸 使用放射性物质散布装置 袭击核电站或其他核设施 其他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后果:
• 各类事故情况下,如未采取适当的防护行动,均可使 人员受到难以控制的照射。
• 从应急计划的角度考虑,根据事故的严重性、损伤人 数和辐射后果,对事故进行分类是有益的,如外照射、 内照射、放射性污染及它们的复合作用。
• 水和食物放射性污染监 测仪器
• 大批量人群体内污染快 速初筛系统 • 染色体畸变自动分析仪
应急物资准备:
• 放射防护用品: -污染防护服 -带呼吸器的防护面具 -带滤膜的防护口罩 -防护靴、防护手套等
应急物资准备:
• 应急药物: -放射损伤防治药:尼尔雌醇、雌三醇等 -放射性核素阻吸收药:碘化钾片、普鲁士蓝、褐藻酸钠、 磷酸铝凝胶等 -放射性核素促排药: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三钠钙 (DTPA-CaNa3)、二乙烯三胺五乙酸锌钠盐 ( DTPA-ZnNa3)、酞胺丙二磷(S186)、二巯 基丁二酸钠(DMS)、双氢克尿噻、碳酸氢钠等。 -体表洗消去污药盒 -局部放射损伤防治药:贯新克(复方维生素B12溶 液)、烧伤膏等 -其他辅助治疗药:安定等
• 国际公约:主要有《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核事故或辐射 紧急情况援助公约》、《国际卫生条例》。 • 公共应急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 单行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 行政法规: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核电厂、核 事故应急管理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 条例》。 • 应急预案:如《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国家核应急预案》、《卫生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 案》。 • 技术标准和规范:如《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 《核事故场外应急医学计划和准备》、《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 范》等。
应急物资准备:辐射剂量仪器设备:
• γ射线巡境水平) • α、β射线表面污染检 测仪 • β、γ射线测量仪 • 便携式γ能谱仪 • 热释光剂量仪及个人剂 量计 • 中子射线巡测仪多功能 辐射仪可有测中子的功 能)
• 数字式(可报警)个人 剂量计 • 高分辨r能谱仪
人员的去污:
• 去污方法—伤口去污: -用止血带阻止静脉血回流,尽快用灭菌水或生理盐水 冲洗伤口 -对污染创伤部位进行污染测量或做采样测量 -伤口污染严重时,可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进行 伤口清创,一则清除污染,二则清除异物 -严重伤口污染,应留尿样分析放射性核素或做整体测 量 -留样监测及分析
人员的去污:
• 去污方法—局部皮肤去污: -先轻污染部位后重污染部位 -从身体上面到下面,特别注意皮肤皱褶和腔隙部位的 清洗 -用单一的向内运动或循环运动,重复2-3次。监测放 射性活度不再下降为止,每次处置时间不超过3分钟 —结束去污 -避免交叉感染 -对残留的放射性核素宜采用不同的专用去污剂
人员的去污:
现场应急辐射监测:
• 仪器: -多用途γ/β巡测仪 -β/γ表面污染监测仪 -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 -场所辐射监测仪 -中子当量仪 -个人剂量计 -r谱仪及刻度源
现场应急辐射监测:
• 含义: -对环境中放射性水平及人员的剂量监测 -借助专业仪器,以确定事件性质、级别、范围及放射 性核素或射线的种类 -同时对可能受到超剂量照射的受照人员进行受照剂量 估算
现场应急辐射监测:
• 目的: -测定应急现场的外照射水平、环境污染水平 -判断对工作人员及周围公众的剂量水平 • 分类: -外照射监测、表面污染监测、空气污染监测等 -所针对的射线种类主要是β射线、中子、X射线和γ射 线等
人员的去污:
• 去污方法—全身去污: -首先用浸湿的毛巾、海绵等擦洗2-3次 -同时配置常用或专用去污剂,然后再淋浴 -病情严重者,如情况允许亦可在抢救床、担架或手术 台上酌情去污。反复进行浸湿—擦洗—冲洗,并观察 去污效果
人员的去污:
• 去污方法—专用去污剂: -稀土元素钚和超钚元素:1%二乙烯三胺五乙酸 (DTPA)稀盐酸溶液(PH值=1) -铀:1.4%重碳酸钠等渗液 -难以去除的不明放射性核素则可以采用: -5%次氯酸钠溶液 -乙二胺四乙胺(EDTA)肥皂或(DTPA)肥皂 -6.5%高锰酸钾水溶液刷或浸泡污染部位后,再用新 配置的5%亚硫酸氢钠溶液(或10%-20%盐酸羟胺 溶液)刷洗脱色
现场调查与控制的主要任务:
• 核与放射事件医学救援应具备的能力: -具有核事故放射卫生应急处置与监测能力 -能对核事故救援人员及公众进行受照剂量估算 -能正确合理地使用辐射防护剂 -能对核事故受照人员进行早期分类诊断、治疗 -能对核事故过量受照人员的远后效应进行评价 -能对核事故受污染地区辐射危害进行评估
医学应急响应:
• 在突发核与放射事件时,各级应急组织针对发生的事 件情况,根据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和响应程序实施各 种应对措施,对公众和应急人员进行卫生防护,对伤 员实施医学救治,使核与放射突发事件造成的生命和 财产等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