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QC七大手法培训实用教程

QC七大手法培训实用教程

QC七大手法培训QC七大手法培训QC方法是品质管理的重要方法,有新旧七大手法之分.我们比较熟悉旧的七大QC手法,即层别法、散布图法、鱼骨图(特性要因图)法、查检表法、直方图法、管制图法、柏拉图法。

而新的七大手法, 即KJ 分析法、PDPC分析法、矢线分析法、矩阵数据分析法、关系图法、矩阵图法、系统图法应用就比较陌生。

其实新旧七大手法都是建立在品质管理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的应用能帮助我们了解解决品质问题的实际方法,进而达到全面解决品质问题的目的。

解决问题的步骤:1、发现问题;2、了解现状;3、原因分析;4、临时措施/长期措施;5、效果确认;6、标准化;7、制度化;8、处理客户投诉。

QC原则:三现七大手法三不“三现”为现场保留、现物、现实数据(情况)“三不”为不接受不良、不制造不良、不留出不良。

一、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质量质量指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有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它既包括有形产品也包括无形产品;既包括产品在的特性、也包括产品外在的特性。

即包括了产品的适用性和符合性的全部涵。

2、工业产品质量工业产品质量指工业产品适合一定的用途,满足人们需要所具备的特性和特性的总和,也即是产品的适用性。

它包括产品的在特性,如产品的结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可靠性、精度、纯度等;也包括产品的外在特性,如形状、外观、色泽、音响、气味、包装等;还有经济特性如成本、价格、使用维修费等,以及其他方面的特性如交货期、污染公害等。

工业产品的不同特性,区别了各种产品的不同用途,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要。

可把各种产品的不同特性概括为: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寿命、经济性等。

3、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指对产品质量有关的工作对于产品质量保证程度。

工作质量涉及到企业所有部门和人员,也就是说企业中每个科室、车间、班组,每个工作岗位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其中领导者的素质最为重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广大职工素质的普遍提高,是提高工作质量的基础。

工作质量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和保证。

为保证产品质量,必须首先抓好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

4、服务质量它指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国际标准列举的服务质量特性实例包括:设施、容量、人员的数量和储存量;等待时间、的供时间和过程的各项时间;卫生、安全、可靠性和性;反应、方便、礼貌、舒适、环境美、能力、耐用性、准确性、完整性、技艺水平、可信性和沟通联络等。

5、质量控制(QC)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所进行的质量调查、研究、组织、协调、控制、信息反馈、改进等到各项工作的总称。

为保证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必须采取一系列的作业、技术、组织、管理等有关活动,这些都属于质量控制的畴。

6、质量管理(QM)它指对确定和达到质量所必须的全总职能和活动的管理,其管理职能主要是负责质量方针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等。

7、质量职能质量职能指企业为使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的要还应或满足用户的需要而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称。

在整个质量工作中,企业各部门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承担什么职责,开展哪些活动,都是质量职能所要研究的容。

如在工业企业的设计部门要按照用户的质量要求,决定产品结构、规格、性能和原材料标准等到,设计出符合用户质量要求的产品;生产制造部门要实现均衡生产,生产车间和工人则要经过严格训练,熟练掌握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和保证质量的操作方法与控制方法,以便生产出符合设计质量的产品;检验部门要按产品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和验收;销售部门在推销产品的同时要很好地进行市场笛查,搜集用户意见,进行质量分析等。

上述部门的工作与活动直接与产品质量有关,是直接的质量职能。

此外企业还有一些部门的工作与产品质量是间接产生影响的,如宣传教肓部门,抓紧人员的培训教育,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从而保证企业产品质量。

财务部门搞好各类资金的管理,加强日常核算和监督,保进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降低产品成本,为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这些都是间接的质量职能。

8、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程序)它指P,D,C,A循环。

把质量管理全过程划分为P(计划Plan)、D(实施Do)、C(检查Check)、A(总结处理Action)4个阶段。

1、层别法:层别法是所有数据统计方法中最基本的概念,亦即将多种多样的数据资料,根据我们的需要分成不同的“类别”,方便以后的分析。

如:工作时在检测发现短路电池,那我们可以按如下几个类别进行分类:①、按电池型号分类②、按造成短路的原因分类:③按不同转序时间分类:以上的分类都是根据我们的需要进行的目的,就是使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出变异点在那里。

层别法的应用,主要是一种多位概念,即在于把复杂的、杂乱的资料进行处理,使之简明化。

例:制片车间统计八月份的负极报废情况,对其进行分析,有如下数据:通过上图可知,制片车间在生产负极时应该抓住边角废料与脱粉两项的报废进行控制,则其报废率降下幅下降。

层别统计法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边角废料脱粉折断切错其它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柏拉图法:现在工作过程中,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往往不知从那里入手,但事实上大部分的问题只要能找出其中几个影响较大的原因,并加以处理及控制就基本上可以解决问题。

柏拉图(Pareto)是根据收集的数据、不良原因、不良状况发生的现象、有系列的加以项目别(层别)分类,计算出各项目所产生的数据(如不良率、损失金额等)及所占的比例,再依照大致顺序的排例,再加上累积值到图形。

柏拉图法实际上是在找出我们应重点管理的点,也就是一个现场法,其根据80/20层别。

例子:对于生产DR-SC2000电池卷绕时短路率较多,我们从那方面进行改善呢?那么我们可以对卷绕短路的电池进行分析列出下表:DR-SC2000卷绕短路分析表:那么依照上表可做出下图:(此图表有错误,廖奇猛)DR-SC2000卷绕短路分析30.00%40.00%50.00%60.00%60.00%80.00%100.00%120.00%从上图可以看出该型号电池卷绕短路原因,1、2两项占了81.2%的原因,我们进行处理所要找的控制的重点应在1、2两项上。

柏拉图法(重点管理法),提供了我们在没法面面俱到的情况下,去抓住重要的事情、关键的事情,而这些重要的事情又不是靠直觉经验判断出来的,而且有数据为依据的,并用图形来加强表示。

3、特性要因图(鱼骨图):特性要因图,就是将造成某项结果的众多原因以系统的方式图解之,也就是说用图形来表达结果(特性)与原因(要因)之间的关系,又称“鱼骨图”。

某项结果的形成,必定有其原因,应设法利用图解法找出其原因。

一般来说,原因可分人、机、料、法、环之类,我们就从这几类原因中找出关键原因。

例如:IPQC在巡检时,发现冲槽尺寸发生变化,而又不知原因,则可通过此方法进行分析。

如上图,当分析造成滚槽尺寸发生变化的时候,通常找出几个主要的大骨,而影响这些主要原因的一些要因如小骨一样,双附在几个主要原因的大骨上。

所以要因分析图能造得完整的话,容易找出问题的症结,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4、散布图:散布图是用来表示一组成对的数据之间是否有相关性。

这种成对的数据或许是“特性—要因”、“特性—特性”、“要因—要因”的关系。

散布图的绘制程序如下:(1)、收集数据(至少30组以上);(2)、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3)、准备座标纸,划出纵座标、横座标的刻度,计算组距;(4)、将各组对应数标示在座标上;(5)、须填上资料的收集地点、时间、测定方法、制作者等项目。

散布图的类型可见下列五种。

(1)、正相关(相关性强):(2)、负相关(相关性强):(3)、似乎有正相关(相关性弱):(4)、似乎有负相关(相关性弱):(5)、毫不相关:5、直方图(柱状图):直方图又称柱状图,可将杂乱无章的资料,解析出其规则性。

藉着直方图,对于资料中心值或分布状况一目了然。

直方图的制作步骤:(1)、收集数据,并记录。

统计表上的数据资料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都要一一记录下来,其总数为N。

(2)、定组数。

总数据资料N与组数大约如下表所示:(3)、找出最大值(L)、最小值(S),并计算全距(R)。

R=L-S。

(4)、定组距(C):C=R/组数,通常是2.5或10的倍数。

(5)、定组界。

最小一组的下组界=S-测量值的最小位数(一般是1或0.1)X0.5或1.0最小一组的上组界=最小一组的下组界+组距最小二组的下组界=最小一组的上组界依此类推。

(6)、制作次数分布表。

依照数值的大小记入各组的组界,然后计算各组出现的次数。

(7)、制作直方图。

横座标表示测量值的变化,纵座标表示次数。

将各组的组界标示在横轴上,各组的次数多少,则用柱形划在各组距上。

(8)、填上次数、规格、平均值、数据来源、日期。

例子如下。

步骤一、测量100支SC电池高度如表。

规格为:42.5±0.3mm.步骤二、根据数据定出组数为8组;步骤三、最大值L=42.75mm,最少值S=42.09mm,全距R=0.66mm。

步骤四、组距C=0.66/8=0.825≈0.1mm;步骤五、第一组下限=S-0.09X1.0=42.09-0.09=42.00mm;步骤六、第一组上限=42.00+0.1=42.10mm,如此类推。

步骤七、划分数据分布表,如下表:步骤八、画直方图:直方图的作用在于了解制程的全貌,可图上可看出分配中心倾向(准确度)及分配的形状,散布状态(精密度)与规格的关系。

准确度是指数据的中心值与所设置的中心值的符合程度。

精密度是指数据的散布情况落在所设置的上下界线的比例。

准确度和精密度在生产制程中必须控制的参数。

6.查检表:查检表是一种为了便于收集数据而设计的表格,用于对工作现场事项加以观察、记录及收集数据,如:作业前点检、设备操作点检、机器保养点检、管理用品点检、生产状况查核等,查检表对于查检制造方法、了解什么地方问题最多或每天工作重点遗漏、调查产品的哪一方面不良最严重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并可将此表作为管理及分析改善的工具。

一、查检表的分类1.查检表依用途可分为:2.集数据用查检表;3.调查异常(不良)原因用查检表;4.点检用查检表。

二、查检表的使用目的1、为了日常管理。

如对品质管制项目的查检、作业前的查检、设备安全的查检、作业标准的要求与遵守的查检等。

2、为了调查问题。

如品质异常问题调查、重点调查、不良原因调查及发现改善点的查检。

3、取得记录。

为了要报告、调查需取得记录,做成统计表以便分析。

三、查检表的使用方法1、查检表容要使工作现场的人员了解,并做好工作协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