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众文化的全球化踪迹

大众文化的全球化踪迹

大众文化的全球化踪迹——以真人秀节目为例罗森贝格认为大众文化的不足之处是单调、平淡、庸俗,以及容易在富裕生活中产生的诱惑和孤独感。

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

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这是在百度百科上检索到的对大众文化的定义。

在现代化社会,大众文化则主要指被现代都市大众追捧的文化,为现代都市大众普遍的消费品。

其特点为浓厚的商业色彩,更新换代快,传播迅速广泛,形式娱乐化,往往一首歌,一部电视剧一夜走红,但也有可能在走红之后迅速被遗忘,被取代。

大众文化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审美风尚,原来被经典美学打压的诱惑,利益,欲望等被大家广泛接受,其地位不断上升。

在现今的信息时代,借助大众传媒,大众文化的传播更加方便,某一流行文化一经出现,立刻便有风靡全球之势,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大众文化的全球化也是不可避免的,韩剧美剧,肯德基麦当劳,英国韩国服饰等皆传遍全球。

在电视节目的领域,真人秀这一大众文化的风靡是最典型的代表。

真人秀节目起源于欧洲,公认最早的真人秀节目是荷兰电视节目《老大哥》,最初真人秀节目大多是以户外求生类为主,在比较危急、原始的环境中,参与者与其他选手发生强烈的竞争,求得生存与自保,节目内容通过表现选手之间的竞争展现人性。

此类节目一经推出便受到全球电视业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渐形成
风潮。

恩德莫公司(Endem ol )研发的《老大哥》(Big Brother)
节目从荷兰被陆续移植到澳大利亚、德国、丹麦、美国等近 20 个国家,掀起了欧洲大陆的真人秀热潮;此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推出的《幸存者》(《Survivor》)在美国拉开了轰轰烈烈的真人秀大幕。

之后福克斯电视公司(Fox)的《诱惑岛》(《Tem ptation Island》),法国 M 6 电视台播出的《阁楼故事》(《LoftStory》),德国电视上的《硬汉》(《Tough G uy》),瑞典的《求婚》( 《M arry M e》)以及后来美国广播公司(N BC)推出的《学徒》( 《Apprentice》)等,掀起了真人秀的全球热潮。

中国的电视业的全球化则是从克隆国外电视节目开始的,2005年的《超级女声》将真人秀节目一炮打红,此后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不过大多数都是模仿了国外节目。

《超级女声》即模仿了美国音乐真人秀节目《Am erican Idol》(《美国偶像》)。

《开心辞典》模仿《谁能成为百万富翁》;《鉴宝》模仿《开运鉴定团》;以及现在十分火爆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和《奔跑吧,兄弟》更是买下了国外的版权,从 2005 年开始的选秀潮、到 2007 年的唱歌潮、到2011 年的相亲潮、再到如今的模式潮,随着真人秀节目席卷全球地流行起来,中国也加入到了这一电视业全球化的浪潮中。

文化的全球化可以丰富各地方的文化,但同样,也可以减少文化的多样性。

同时,真人秀文化在中国的发展轨迹也可以窥得全球化的历程。

在《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影响下,各大电视台纷纷引进真人秀,以致真人秀节目独霸电视荧幕,减少了电视节目的多样性,但另一方面,真人秀也为其他类型的节目带来了
灵感与机遇,如体育类的节目中邀请一些明星到节目现场进行互动,促进了节目的多样发展。

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在真人秀节目之间也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各个节目相互抄袭相互模仿,几乎相同的节目也许会在两个电视台中出现。

在欧美的各大电视媒体,真人秀节目已经席卷了半壁江山,在整个世界文化娱乐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的电视节目也向着泛真人秀节目时代迈进。

真人秀节目起源于欧美国家,中国的真人秀节目万不可做拿来主义。

中国的文化传统与欧美大相径庭,观众的接受度也不相同,所以若想真正能够从全球化的电视媒体中,稳稳地接下电视真人秀这张新牌,中国的电视人们还得继续进行本土化的努力。

真人秀的全球化是大众文化全球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真人秀的分析试图理解大众文化的全球化历程,大众文化的强势的传播,有如“洗脑”般的流行特点使其极易同质化,甚至会排挤地方文化,破坏文化生态,因此对于大众文化的流行,我们应尽量避免同质化的发生,尽量在其中融入一些本土的地方色彩,这样才能使文化更健康繁荣地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