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三 动物代谢一、高考展望动物的新陈代谢的主要内容是动物体内的细胞获得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及物质在细胞内的变化情况,特别是三大物质在细胞内的转变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题目的难度主要是中档题,偶有较大难度的题目。
“细胞呼吸”亦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复习时应注重细胞呼吸的过程、场所、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以及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区别,而对于“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在复习时应结合常见的生物,弄清它们在同化作用方面和异化作用方面的代谢类型,同时能从本质上区别“自养型”与“异养型”、“需氧型”与“厌氧型”。
二、考点透析1.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1)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关系①可以转化:NH 2 尿素 转变 2+H 2O+能量 2+H 2O+能量CO 2+H 2O+能量肝糖元蛋白质 氨基酸脂肪糖类①注:实线表示可以直接转化 ①表示转氨基作用,②表示脱氨基作用 虚线①表示只能转化成非必需氨基酸②②特别提醒: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只能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非必需氨基酸。
人体必需氨基酸有8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和缬氨酸。
所以我们的食物应该多样化,以保证必需氨基酸的摄取。
②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糖类供应充足时,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成脂质。
不仅如此,各种代谢物之间的转化程度也是有明显差异的: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
③相互制约人和动物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氧化分解供给,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供给能量。
当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都不足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会增加。
当大量摄人糖类和脂肪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减少。
(3)三大营养物质的比较① 相同点主要来源相同。
动物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均主要来自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主要代谢途径相同。
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均可合成、分解与转变;都能作为能源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最终产物均有C02和H 20。
②不同点糖类和脂肪可在体内储存,而蛋白质则不能在体内储存;糖类、脂肪的代谢终产物只有C02和H 20,而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除CO 2和H 2O 外,还有尿素等含氮废物;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体内储备能源物质,蛋白质只在糖、脂肪严重供能不足时,作为一种能源物质供能。
(4)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是相对稳定的,这是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结果。
但有时因种种原因,生命活动调节失调,会导致代谢失调症的发生。
代谢失调症主 要有三种形式:2.有氧呼吸(1肥 胖 病因:摄人供能物质多于消耗供能物质;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治疗方法:控制饮食,加强锻炼;诊断治疗病因;长期饥饿;肝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过多治疗方法:多吃含糖较多的食物;喝浓糖水;静脉注射葡萄糖病因:脂肪来源过多;肝功能不好;磷脂合成减少治疗方法:合理膳食,适当休息和活动,多吃一些磷脂含量较多的食物 低血糖 脂肪肝代谢失调症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看,有氧呼吸是有机物脱下的氢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又脱羧分解产生CO 2等无机物的过程;从能量变化的角度看,有氧呼吸是在有机物的逐步分解中,使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逐步释放,且一部分转移到ATP 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而有机物在体外燃烧,能量是一下子释放出来,全部以热能形式散失。
(2特别提醒:①有氧呼吸是在无氧呼吸基础上进化而来的。
②因有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及能量的利用率高,绝大多数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有氧呼吸为主的细胞呼吸方式,但仍保留无氧呼吸的酶系统以应付暂时缺氧的不利状态。
(2)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及与生产、生活实践的关系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有: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浓度、含水量等。
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
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呼吸有关酶的活性而影响细胞呼吸。
因此细胞呼吸对温度的变化很敏感。
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的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加快,但超过一定的温度后,细胞呼吸反而会减弱。
O 2也是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因素,在一定范围内,随O 2浓度的增加,有氧呼吸的速率也增加,超过一定限度,O 2浓度再增加,有氧呼吸的速率也不再增加。
氧气对无氧呼吸有抑制作用,二氧化碳对有氧呼吸有抑制作用。
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强,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弱。
在生产实践中根据需要常采取一定措施促进或抑制细胞呼吸。
例如:①作物栽培中,采取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等措施,是为了保证根的正常细胞呼吸,促进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②粮油种子的贮藏,必须降低含水量,使种子呈风干状态,使细胞呼吸速率降至最低,以减少有机物消耗。
如果种含水量过高,呼吸较强,使贮藏的种子堆中温度上升,2CO 的释放量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种子的呼吸,使种子品质变坏。
③在果实和蔬菜的保鲜中,常通过控制细胞呼吸以降低它们的代谢强度,达到保鲜的目的。
例如,某些果实和蔬可放在低温下或降低空气中的氧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减弱细胞呼吸,使整个器官代谢水平降低,延缓老化。
④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使有机物向着人们需要的器官积累,常把下部变黄的、已无光合能力、仍然消耗养分的枝叶去掉,使光合作用的产物更多地转运到有经济价值的器官中去。
⑤人在剧烈运动时,会因无氧呼吸积累过多的乳酸而感到肌肉酸痛;从平原地区初汝高原生活的人也因缺氧而影响正常的细胞呼吸而感到诸多不适。
长期的无氧呼吸对陆生植物有影响:①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使细胞的蛋白质变性,而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②无氧呼吸过程释放的能量少,不能满足植物生命活动的需要。
三、经典回放【例1】人体内合成蛋白质所需氨基酸的来源不含有A.从肠道吸收来的B.原有蛋白质分解产生的C.通过脱氨基作用产生的D.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的【解析】人体内合成蛋白质所需氨基酸的来源有三条:(1)由肠道吸收来的氨基酸。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消化成为氨基酸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运输到细胞中,这些氨基酸中有许多是必需氨基酸。
(2)自身组织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
(3)人体内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由此可见,脱氨基作用不能产生氨基酸。
它的去向是分解为含氮部分和不合氮部分,含氮部分转变成尿素,不含氮部分可氧化分解为CO2和H2O供能,或者转变成糖类和脂肪。
【答案】选C。
【例2】关于人类代谢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一切营养物质都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②营养物质必须经过内环境,才能被身体各细胞获得③蛋白质不能都由糖和脂肪转换而来④营养物质都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⑤细胞内合成代谢永远大于分解代谢⑥代谢终产物只有经过排尿排出A.①②⑥B.②③巴③④D.④⑤⑥【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动物代谢的一些知识,是一道组合型选择题。
另外还涉及一些生理卫生知识。
学生必须对每一叙述认真分析,采用排除法对各选项进行筛选。
水和无机盐及维生素不必消化就可直接吸收,所以①不正确。
②③都对。
营养物质大部分都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部分进入淋巴系统,故④不对。
合成代谢在不同年龄人中是不同的,故⑤也不正确。
排出代谢终产物的途径除泌尿系统外还有呼吸系统和皮肤,所以⑥也不对。
【答案】选B。
血液乳酸浓度变化的曲线是A.曲线a B.曲线bC.曲线c D.曲线d【解析】人在跑步时,呼吸加深加快,但仍满足不了全身细胞对氧气的需要,此时,组织细胞通过无氧呼吸来分解有机物,产生少量能量,补充人体对能量的需要,这是一种应激性反应,此过程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使血液中乳酸升高,同时人会感到肌肉(特别是腿部肌肉酸痛。
当跑步结束后,细胞无氧呼吸停止,不再产生乳酸,血液中乳酸绝大部分进入肝脏,在肝细胞中转变成丙酮酮酸,使其浓度降低。
【答案】选C。
【例4】培养单细胞绿藻的培养液和培养单细胞酵母菌的培养液,在所含成分上最大的区别是A.前者必须含有机成分B.后者必须含有机成分C.前者可以不含无机盐D.后者可以不含无机盐【解析】单细胞绿藻属于自养型生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培养液中不需含有机物;而单细胞酵母菌则属于异养型生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吸收现成的有机物,因此,其培养液中必须含有机成分。
而二者的培养液中都需要含无机盐。
【答案】选B 。
【例5】 (2004全国卷Ⅱ 31)将等量萌发的种子和煮沸自然冷却后的种子分别放入甲、乙两试管中,如右图所示(本实验中石蜡油短期内不影响生物的生长)。
两试管中均无空气存在。
据图分析回答:(1)甲试管放置几个小时后,管内顶部出现气泡,其中的气体成分主要是 ;将该气体引入 溶液中,可使该溶液变混浊。
(2)甲试管中产生气泡的现象是种子进行 造成的,写出表示这一过程的反应式 。
(3)乙试管在与甲试管同样的时间内,试管内顶部未出现气泡,原因是 。
(4)乙试管继续放置几天,一些微生物开始繁殖,导致试管内顶部也出现少量气体,这是这些微生物从试管中的 获得了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
一般来说,微生物所需的营养要素可归纳成 、 、 、 和 五大类。
(5)这些微生物可能的来源是(答出两个来源即可) 。
【解析】本题考查了植物呼吸作用和微生物代谢的有关知识。
萌发的植物种子时刻要进行呼吸作用,以满足其生命活动中对能量的要求。
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它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无氧呼吸有两种形式:在酶的催化下,将葡萄糖进行不彻底的分解,一种是产生酒精和CO 2,并释放能量,一种是产生乳酸,并释放能量。
只有前者才会在试管顶部产生气泡,因此,甲试管是以产生酒精和CO 2,并释放能量这一途径来获取能量的。
而煮沸自然冷却后的种子不可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乙试管无气泡产生。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乙试管放置几天,一些微生物开始繁殖,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这些微生物之所以进入试管,原因很多,在我们实验过程中,每一步都可能带入:试管内壁由于未灭菌而带入的菌类、操作过程中会带入的菌类、石蜡油中和铁丝网上有菌类、种子表面有耐高温的没有被杀死的菌类等等,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都会迅速繁殖起来。
当然,它们也需要能量,会进行发酵作用,在发酵过程中,部分菌类会产生酒精和CO 2,因此,乙试管内顶部会出现少量气体。
微生物在生命活动中,需要不断从外界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这些营养物质可归纳为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水等五大类营养要素物质。
【答案】(1)CO 2 、Ca(OH)2(2)无氧呼吸 C 6H 12O 6-酶-→2C 2H 5OH(酒精) + 2 CO 2+ 能量(3)被煮沸过的种子已经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4)死亡种子中、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水(5)未灭菌的试管内壁的菌类、操作过程中带入的菌类、石蜡油中菌类、铁丝网上的菌类、种子表面耐高温的没有被杀死的菌类四、自我检测一、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题)1.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