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友《颠覆式创新》听课笔记
整理丨厦门琦琦
五月初和好友们一行人去广州参加了这场号称全中国最棒的互联网思维课程,李教授的功力实在让人震撼,严谨的分析为我的思考打下了太好的基础,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思考,为大家整理了这篇笔记,希望将这堂信息量爆棚的课程内容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改变世界,颠覆造就创新!
首先来举两个例子。
案例一:
10亿赌局,雷军vs董明珠
2013年,格力销售额是小米的3-4倍,
赌局意味着小米在2018年销售额要达到2000亿。
思维模式:互联网思维PK工业思维
案例二:
星星vs教授即托勒密地心说vs哥白尼日心说
第谷,肉眼观测星星;弟子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大规律,誉为“天空立法者”。
思维模式:托勒密地心说PK哥白尼日心说
雷军的五句箴言:
1、人欲即天理,更现实的人生观。
2、顺势而为,不要做逆天的事情。
3、颠覆创新,用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
4、广结善缘,中国是认清社会。
5、专注,少就是多。
在互联网时代屡败屡战的“千年老二”雷军为什么打赢了手机这场仗?用雷军自己的话说,就是“找到了能把肥猪吹上天的大风口”
毛利率为0
产品周期为0
人与人冗合度为0
个人异端化,组织社群化
零广告费——小米营销的核心是小米的社群,就是“米粉”
No.1定位越小越好
教授说,过去我们喜欢宽泛的定位,常说,13亿中国人,每人给我一块钱就能发财,反而,这样的结果经常得到的是——“0”;
可口可乐告诉全世界,我们是正宗的可乐,百事可乐想,那正宗就是传统,传统就是“老”,于是定位年轻态,这样一来,一些年纪大的人想凸显年轻,也选择百事品牌;类似的案例有万宝路“男人的世界”,这么Man的形象让那些不太男人的男人和女汉子们都进来了;同理,小米的定位是“发烧”,“发烧”开始于一个极窄的定位。
No.2没有好的媒体特征的企业,将不能生存。
教授讲了企业的自媒体化,没有媒体、自建媒体、自成媒体,这个今天被聊得很多,不再赘述;这里也提到了小米的“线下同城会”,是黎万强从线下车友会得到的启发;现场还播放了小米三周年庆典,给自己的“荣誉粉丝”颁奖的视频,李教授当场提问:大家想一想,这个活动本身是在卖手机吗?No!而是增加粉丝与公司之间的接触点。
这话谁说的呢?不是教授,是教授援引黄太吉CEO赫畅的一句话;这句话是对何为“互联网思维”的一个考证,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教授说,免费就是吗?或者说,搞个微博,给老板加个V,弄个微信,开发个APP,这就是吗?No!检验的重要标准之一是看有没有用新的信息交互手段,改变了你原有的成本结构。
黄太吉有一个数据,说它2012年的“坪效”(单位面积可以产出的营业额)是56000USD,同期苹果店的数据是44000USD。
教授继续举例,在传统手机的营销预算中,有10—20%用在了广告上,三星一年140亿美元营销投入,相当于1个摩托罗拉、2个诺基亚、3个HTC、4个黑莓,把广告投放玩到了极致;所以在小米这儿,当黎万强最早跟雷军要3000万广告费的时候,对一个新品牌来说并不夸张。
但后期小米做了完全不同的方式:新媒体、自媒体,改变了成本结构。
这只是一方面……
今天,太多人,包括大型企业管理者,也分不清两个基本概念——“数字化”和“互联网化”:他们以为自己做的是互联网化,其实只是数字化;数字化,你最多也只能改进10%,而真正实现互联网化,你才有可能释放另外90%!
小米的互联网化带来了成本结构变化:零渠道费、零广告费。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教授给出的,对互联网思维的三层理解,借此你或许可以顺带更新一下自己的认知:
层级一:数字化
互联网是工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层级二:互联网化
利用互联网改变运营流程,电子商务,网络营销。
层级三:互联网思维
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商业模式和价值观创新。
教授提到,过去工业时代的产品是功能标准(FAB),是看功效,看你有什么功能别人没有;
FAB:Fact,属性;Advantage,优势;Benefit,客户利益。
今天做产品强调的已经不再是功能体验,而是情感体验,核心有两点:一是极致体验,二是强烈的情感诉求。
“只有产品触动了用户的心灵,提供了超越商业的价值,才有机会。
”
你卖一个东西给我,我付钱,这是商业,这是合理逻辑;现在打破这个,提供超出这个动作本身的情感价值,你就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溢价;
大家今天其实可以通过产品、内容营销、服务,通过一千零一件事情去“提供超越商业的价值”。
“营销本身要创造出价值”,说这句话是希望大家尽快忘掉“宣传”这个概念。
你有什么好宣传的?不需要,你的内容、产品、服务都是对
你最好的宣传,你要做的事情不是宣传而是创造价值;
教授在这一板块聊的是,小米很“狡猾”,他们高度重视的“用户参与”理念,最终倒逼了自己的员工。
当用户的情感被极大激发,他们对产品有了更大的期待,工程师就不需要公司再给他下命令,用户的热情就会督促他们把事情做得更好!因此,虾米能够在毛利为零的情况下生存,能够承受二次打击能力,能有免费模式,也有产业价值链。
所有这些都源于一点——粉丝经济学。
或者说是“双A策略”,像APPLE一样做产品,像AMAZON一样卖产品。
最后,饮用教授讲课的最后一句话——我今天讲的一切都是错的。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