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媒体人的职业操守

新媒体人的职业操守

新媒体人的职业操守
说起新媒体人的职业操守,我想可以分为三部分,先是媒体人,再是新,最后谈职业操守。

何谓媒体人,一般指从事与电视台、新媒体、报刊、电台等有关职业的人,如记者、主播、电视人、电视编导、导播等。

通常来说,传媒行业里的制作、设计、业务、策划、推广等职位的人员都可以称得上媒体人。

传媒,就是传播各种信息的媒体。

传播媒体或称“传媒”、“媒体”或“媒介”,指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即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

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简单的精神交换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后,相应的传播媒介就会油然而生。

就像物质文明进程中货币起到的交换媒介的作用一样,媒体人则承担着传递信息、传播能量、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也正因为社会精神纽带的集成者与推送者的使命,使得媒体人必须具备需要具备行业的专业知识,对各种传播载体有客观的见解和认知。

对市场的发展变化具备前瞻性,并对各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不仅如此,还需具备职业化激情,职业化激情就是为职业而激动,为职业而自豪,为职业而紧张,为职业而战斗的一种情绪状态。

比如,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就应该为新闻而激动,为新闻为自豪,为新闻而紧张,为新闻而战斗。

中国有一些极为出色的媒体人,例如江艺平,南方报业副总编,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城市画报、南方农村报、21世纪经济报道,五家顶尖媒体的成功都和她有密切关系,在中国恐怕找不到第二个:胡舒立,财新传媒总编,中国最好的记者之一;王克勤,中国经济时报前首席记者,做新闻抛家舍业,只以公共利益为重,这很难,他做到了;苗炜,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他没有那么多家国天下,不过小资一下也挺好的;程益中,彭博商业周刊出版人,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创办人。

而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打响,传统意义上的传媒方式已经无法及时、快速、有效地传播层出不穷的社会热点和稳固社会共识,因此新媒体纷纷应运而生。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简单地来说,目前的微博微信等平台上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个人和集体都能被称为新媒体人。

新媒体新在哪里?和传统媒体不同的是,新媒体的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性质决定了新媒体在运营时摆脱了大量复杂的审核、检阅等校对步骤,交互也更加便捷与快速。

在这样一种快餐式的经营理念和运行背景下,新媒体比起传统媒体也会带来更为艰巨的挑战。

可是由于诞生时间短,新媒体还处在市场交互的适应期和成长期。

新媒体的参与性非常强,不需要太为复杂的设备,技术以及人员的配备就可以实现你自己的新媒体作品,如当下非常热捧的定格动画。

在新媒体技术还未诞生之时,人们想通过简单的方式表达自己独创的想法有些许困难,但当新媒体技术诞生后,你只需要一台相机,一个剪辑软件,以及你充满创意的想法就可以完成一个新媒体的产物——定格动画。

你可以将你的想法通过手工的形式加上拍照技术,在剪辑软件上将其排序剪切再配上声音便是你独一无二的数字微电影,每秒24张照片的速度可以让你的定格画面动起来,让你获得当导演的乐趣。

作为新媒体人,在高参与度和决策权的推动下,如何坚定自身的职业操守就成为了一件尤为重要的事情。

聊实事、追热点、博关注。

新媒体人群体在日益壮大,只要有一台设备(电脑、手机等),有一个传播方向,人人都能在新媒体时代发光发热,追求自身的关注度成功。

在当下社会当
一个社会热点的出现最先进行撰稿传播的往往是微博等新媒体行业,报纸电视等传统传媒只能望洋兴叹。

新媒体人如此重要,所以我认为新媒体人应该具备以下要素。

第一,灵敏的嗅觉。

有句话叫做:热点,你追不追它都在那里。

当一个热点的出现必然有它出现的原因,新媒体人的工作并不是发现者而是预知热点方向并且预估热点价值进行完美的精神接替扩大工作。

比如次日是某盛大的颁奖典礼,新媒体人应该提前写好颁奖祝词以备实时发布。

第二,逻辑性的数据分析。

在市场监管的消息时代,大众点评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一个新媒体运营的发展。

定期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对于新媒体账号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的是顺水推舟的作用。

第三,良好的营销能力。

好的营销能力能够使得热点转换为卖点,而卖点又能激发出热点,可靠的宣传能力为社会传播价值奠定基础。

第四,丰富扎实的文字功底。

一个风格多变条理清晰的写手注定能为热点的传播增光添彩。

比较好的文字功底在互联新媒体中有好的表现就会脱颖而出。

第五,有基本的设计和美工。

因为新媒体会涉及到编辑排版等领域。

在做好这些具备的要素后,职业操守能否坚持就引人深思。

所谓职业操守,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职业道德是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或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每个从业人员都要尊重职业道德,新媒体人也不例外,新闻人的职业道德的底线在于公正和真实。

这就需要新媒体人树立起崇高的工作目标,是作为新闻人的那份坚定的信念也是作为一个公民的道德心,是作为一个文化传播者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品质:诚信。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使得新媒体工作者要赶在大环境前报道和传播社会热点,紧缺的时间和后期爆炸性的需求催使着撰稿人在短时间内需要提交一份具备高影响高效率且不偏离航道的报道。

即使工作成本小,但能否获得高浏览量将决定着新媒体人的温饱和发展。

但是就算做到了之前讲到的这些点,也不一定能坚守住职业操守。

例如最近大热的红黄蓝幼儿园猥亵儿童事件,微博热搜一次次被幼儿园背后势力的高管撤下,单薄的新媒体人努力推动事件的发酵却无法得到结果时,是前进还是后退就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

在一个热点的出现时,必然有无数的第三方想用金钱名利甚至人身安全等条件来诱惑或是恐吓新媒体人写出有背客观存在或是夸大缩小某一点的新闻稿。

这时,是顾个人还是社会利益呢?在我看来新媒体人既不是领导人也不是英雄,他们只是科技产业下以传播精神文化为食的一些普通的民众,在不违反社会公德心和道德标准的体系下,言论自由是维护新媒体人职业操守最核心的内涵。

绝对的言论自由是不存在的,因为听者云云总会带上自身的好恶,真正的言论自由的边界也因国籍、地域、文化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应。

给新媒体人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不仅是自身的追求更应通过全社会的努力。

首先应该为科技革命的产物们健全合理有效的法律系统,明确地划分出新媒体平台、基础群体和目标受众之间的权责关系。

近些年来有许多有关纠纷,用户在新媒体平台发表言论进行交互的过程中发生摩擦上升到法律层面后被告却落在了不知情的平台的头上,这突如其来从天而降的锅难道都是新媒体的责任吗?这时候新媒体人又该如何在众目睽睽之下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却有不触及到职业底线呢?
职业操守和职业发展应该是一个互相促进互利共赢的关系,新媒体人应该权衡金钱名利和未来发展这架天平的稳定性,毕竟是个物质社会追求地位和名利无可厚非。

控制诱惑的盲
目扩大化是否会对新闻传播的公正性进行伪造和扭曲任其自由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尤为重要。

新媒体人应做到心中有杆秤,笔上有自尊,发表不违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