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力以赴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不仅包括“硬件”即校园建设,还包括“软件”即校风、教风、学风精神的贯穿,再加之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开展。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社会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群体性文化,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心理健康起着引导、感染的作用,更是巩固课堂教学的好途径。
“硬件”即校园建设,来自于校园里每一处建筑物、每一处花草树木,它们都具有其使用价值、美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学生在优美舒适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每一天的校园太阳。
“软件”即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这一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每一位在校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和精神面貌的塑造。
因此,高校应结合具体情况创建优良严谨的校风、教风、学风。
与此同时,高校应积极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譬如校园文化节、科技节等活动的举办,开展社会调查,报名参加青年志愿团等,这样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各种各样的潜能优势,从而为塑造健康人格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高校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不断创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提供支持,把健康人格培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再者,健康人格是具体到每一个人的,因而关键还在于学生自身的主动性,这就需要在校大学生认真对待课程的学习,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与学校共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1]管剑.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初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3).[2]李艳芳.论大学生健康人格[J].科教文汇,2007,(1).[3]张剑.试论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径[J].延安大学学报,2006,(2).!!!!!!!!!!!!!!!!!!!!!!!!!!!!!!!!!!!!!!!!!!!!!!!!![摘要]在职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主要表现为其所具备的科学情感与态度、科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的能力等基本方面。
提升在职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不仅是现阶段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应有之义,更关系到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改进。
笔者指出提升在职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策略主要有:挖掘和利用社区科技资源,丰富科学知识;倡导自主科学阅读,树立正确科学本质观;有效开展园本教研,提高科学教育技能;以教研为平台,践行探究性学习等。
[关键词]在职幼儿教师;科学素养;内涵;提升策略[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9-0099-032012年第·9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34期Sep2012在职幼儿教师科学素养内涵及提升策略探讨王崇丽(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300)科学素养作为现代人综合素质之一,已逐渐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基本因素。
提升人的科学素养是社会的使命,也是科学教育追求的宗旨。
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各不相同,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
为适应时代变化对人的要求,幼儿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才能肩负起培养幼儿的重任。
同时,良好的科学素养亦是发展和完善幼儿教师能力的核心。
一、在职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内涵关于科学素养的解释,国际公众科学素养促进中心主任米勒认为,科学素养应当被看作是社会公众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能力。
其内涵应包括对科学原理和方法的(即科学本质)的理解;对重要科学术语和概念(即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技的社会影响的意识和理解。
幼儿教师作为对于幼儿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教育主体。
其科学素养的内涵如何?基于对以往有关科学素养内涵理解基础上,结合思考与分析,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幼儿教师科学素养:(1)在科学情感、价值观方面。
热爱自然,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独立思考,崇尚真理,严谨求实。
善于与人交流合作,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在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方面。
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能让幼儿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科技对人类的负面影响;关注环境、资源等社会重大问题,引导幼儿对所生活环境的爱护。
了解科学在现代生活和技术中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能让幼儿感受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感受到科学带给我们的变化。
(3)在科学知识和技能方面。
能了99··解或理解基本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可以有效地为幼儿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向幼儿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4)在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方面。
具有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拥有提出猜想和形成假设的能力、实验和实践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科学解释和评价能力。
二、提升在职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现实意义幼儿期作为人一生的初始阶段,是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幼儿科学素养高低关乎整个社会科学素养水平。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承担者,其科学素养的水平直接关系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达成,且决定幼儿科学素养水平。
(一)提升在职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教育时代的呼唤早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制定和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提出了发展公民科学素质的具体目标和行动要求。
期望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到21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
“十二五”规划,国家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计划首度“晋级”五年规划中。
加强公民的科学素养已不仅是科学界,亦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事情。
中国科协公布了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
尽管较过去已有明显提升,实现了从1.60%到3.27%的飞跃,但仅相当于日本、加拿大、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中提出,到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相当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
可见,我国国民科学素养普遍性不高的事实,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目标,使得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越发显得艰巨和迫切。
事实表明,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也不容乐观。
有调查数据显示:在受访的484名幼儿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中,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分别为2.3%和3.2%。
提升幼儿教师科学素养应是顺应公民科学教育时代发展,亦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提升在职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幼儿全面发展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富尔报告《学会学习》中指出,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我们必须学会通过对未来的预测来把握教育发展的趋势。
教育的使命是替一个未知的世界培养未知的儿童时,环境的压力要求教育工作者们刻苦思考,并在这种思考中构成一幅未来的蓝图。
而未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大量具备科学素养的创新人才,培养适应未来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人成为教育者追求目标。
然而,幼儿教育是个体接受教育的起点,是教育奠基工程,是基础的基础。
幼儿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而实现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科学素养是现代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科学素养的水平关乎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三)提升在职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中指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为了使人们能够拥有一个实现自我和负责任的生活做准备。
科学教育———传授科学、数学和技术是教育的一部分,这些知识有助于增进学生的理解,养成好的思维习惯,使他们变成富有同情心的人,使他们能够独立地思考和面对人生。
因此,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中一项重要而紧迫任务。
改善、提升在职幼儿教师素质,包括提升其科学素养的工作亦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幼儿教师为适应幼儿园综合课程要求,面对好奇、好问的幼儿,教师要具备相应知识,能以“儿童化的思维”方式理解幼儿,接纳幼儿对周围事物不同于成人的“独特认识和解释”、“非科学性”的认识和想法。
为适应探究式科学教育,幼儿教师需具备全面科学知识。
有研究者对幼儿园584名教师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对于Internet是什么,有的教师还拿不准;医生为一对准备结婚的青年男女进行身体检查后告诉他们,如果他们结婚生育孩子的话,他们的孩子患遗传病的可能性为1/4,对这个问题89%教师不理解。
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不高,已经严重阻碍、窒息了幼儿科学教育的有效实施。
(四)提升在职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改变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现状的迫切需要幼儿园有关科学领域的各种学习活动都被称为“科学教育活动”,指教师启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从探究到发现,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过程。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者,从科学教育目标的确立到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实施,都离不开幼儿教师的直接参与。
综观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存在科学教育目标偏重于科学知识;内容欠缺儿童化、生活化;教育过程忽略实践性和探究性;教育组织形式单一化等。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者。
科学教育目标的确立、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实施,都离不开幼儿教师的直接参与。
可以说,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是影响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
三、提升在职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策略结合科学素养内涵,充分考虑教师自身的需求以及教师本身的能力,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升在职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
(一)充分利用当地科技资源,丰富科学知识通常幼儿教师要具有“如何教科学”的知识,也就是如何将自己所积累的科学知识、科学能力与科学态度转化成幼儿易理解的形式,并以适当的方法逐步引导幼100··儿进行科学学习。
此外,幼儿园科学教育涉及的知识包罗万象,非常广泛,从浮力、弹性到光学、电学,从蜗牛、树叶到器官、指纹等。
而在实践中,幼儿园教师科学知识匮乏的现状已成为影响幼儿科学教育实践的瓶颈因素。
笔者与众多幼儿园老师沟通后了解到:很多教师对教幼儿学科学怀有恐惧感,归结为自己对科学的无知:“科学实在是太难教了,我自己对科学知识就不大了解,孩子问我的很多问题,我都不知道答案!”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认为幼儿园可以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方法,以夯实教师科学知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