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常见急症与急救试题单位学号姓名得分选择题(A 型题, 每题只选一项答案)1.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心搏骤停(B)A. 未能预见时间内突然发生B. 慢性病终末期心脏停搏C. 有效循环突然中止D. 心电图表现为心电—机械分离E. 心室颤动2.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非心源性停搏(D)A. 电击或雷击B.心脏手术C.心导管检查D.原发性电生理紊乱E.麻醉意外3. 心搏骤停最可靠且出现较早的临床征象是(C)A. 意识突然丧失B.大动脉搏动消失C. 意识突然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D. 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 E .瞳孔散大4. 心前区捶击的适应证为(C)A. 1 分钟内目击心搏骤停B. 心电监测有心室颤动C. 1 分钟内目击心搏骤停或心电监测有心室颤动D. 电击除颤无效者E.现场没有除颤仪5. 有关胸外心脏按压,以下哪一项不正确(D)A. 下压深度4~5cmB. 按压频率为100 次/分C. 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相等D. 放松时掌根部须离开胸壁E.这一方法于1960 年提出6.双人复苏人工呼吸与胸部按压之比应为(B)A.1:5B.2:30C.1:15D.2:15E.以上都不对7.以下哪一项不是进一步生命支持的同义词(D)A.二期复苏B.高级生命支持C.ALSD.基础生命支持E.高级生命维护8.复苏用药以何种途径为首选(B)A.心内注射B.静脉注射C.气管滴入法D.皮下注射E.肌肉注射9.有关电击除颤,以下哪一项正确(B)A.电击除颤后,一般需要45~60 秒才能恢复正常窦律B.电击后仍应继续进行CPRC. 电击能量成人第一次为 300JD. 静脉注射肾上腺素不能提高除颤成功率E. 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可使室颤波由粗变细而容易被电除颤 10.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现场急救基本技术( A ) A.清创B.止血CD. 固定E.搬运11. 关于指压止血法,适用于以下哪一项( E )A.小动脉出血 B.中静脉出血D.毛细血管出血E.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出血12. 包扎是外伤急救常用方法,以下哪一项不确切( E )A.具有保护伤口作用B.具有减少污染作用C.具有固定敷料作用D.具有压迫止血作用E.具有减轻疼痛作用13. 固定材料中最理想的是( C )B. 木棒 E.枪托14.固定是针对骨折的急救措施,有关固定,以下哪一项欠确切(B )A. 可以限制骨折部位的移动B. 不能减轻伤员的疼痛C. 可避免骨折断端因摩檫而损伤血管、神经及重要脏器D. 有利于防治休克E. 便于伤员的搬运15. 几种特殊伤员的担架搬运不包括( C ) A. 腹部内脏脱出的伤员B. 昏迷或有呕吐窒息危险的伤病员C. 四肢损伤的伤员D. 骨盆损伤的伤员E. 脊柱损伤的伤员 16.轻度血气胸属于二级伤情,一般来说可延迟多少小时手术不至于有危险(C )A .1-2hB .2-6hC .6-8hD .8-18hE .18-24h17.成人窒息的站位急救,一般为快速向上、向后用力冲击患者上腹部(D )C.包扎C.小静脉出血C.夹板A.竹板 D.镐把A. 1-2 次B.2-4 次C.4-6 次D.6-8次E.8-10 次18. 鼻衄出血时间持续超过多少分钟应寻找医疗救助(D)A. 5minB.10minC.15minD.20minE.30min19. 关于急性呼吸衰竭,以下哪一项欠确切(D)A.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系统较为常见的急症B. 发生机理为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的严重障碍C. 动脉血气分析有助于诊断D. 测得动脉氧分压低于8.0kPa,须同时合并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6.7kPaE. 必须注重对原发病的处理20. 在处理急性呼衰时,应优先处理动脉低氧血症,其原则是使氧饱和度至少维持在(A)A.90%以上B.80%以上C.75%以上D.60%以上E.50%以上21. 以下哪一项不符合休克的处理原则(C)A.尽早去除引起休克的病因B. 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C. 使用血管收缩剂,升高血压D. 恢复机体的正常代谢E. 维持重要脏器功能22. 判断休克程度最简便、可靠的指标之一是(D)A.血压B.脉搏C.意识D.尿量E.肢体温度及色泽23. 补充血容量是抗休克的基本措施,但对以下哪一种休克补液要慎重(B)A.感染性休克B.心源性休克C.低血容量性休克D.过敏性休克E.神经源性休克24. 抗休克治疗中,常用的胆碱能受体阻滞剂有以下几种,其中最常用的是(B)A. 阿托品 B.山莨菪碱C.东莨菪碱D.颠茄E.其他胆碱能受体阻滞剂25. 能均衡地扩张动静脉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的代表性药物为(E)A.多巴胺B.异丙肾上腺素C.苯苄胺D.酚妥拉明E.硝普钠26. 以下哪种药物为最常用的强心剂,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及减慢心率的作用(D)A.多巴胺 B.肾上腺素C.异丙肾上腺素D.西地兰 E.多巴酚丁胺27. 休克同时如伴发下列哪一项,常常提示病情危重,要注意加以识别,及早预防或处理,并及时安排转送上级医院(E)A.昏迷B.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C. 多脏器功能不全(MOF)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E. 以上都是28.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癫痫持续状态(C)A.癫痫发作频繁 B.抽搐间期意识没有完全恢复C. 抽搐间期意识清楚D.一次发作持续30 分钟以上E. 一些专家建议痫性发作超过4~5 分钟即属于癫痫持续状态29.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惊厥性癫痈持续状态(C)A. 大发作持续状态B.半身发作持续状态C.小发作持续状态D. 局限性运动性发作持续状态E.小运动性癫痫持续状态30. 癫痫持续状态的急救应选用快速有效而半衰期较短的药物及时控制发作,常首选(D)A. 苯巴比妥钠B.苯妥英钠C.氯硝基安定D. 安定E.水合氯醛31. 一氧化碳是由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产生的气体,以下哪一项不正确(C)A. 无色、无臭、无刺激性B.分子量28C.密度比空气重D.是引起急性中毒最常见的有害气体之一E. 包括工业生产性中毒和日常生活性中毒32.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A )A. 大250~300倍B.大150~200倍C.大50~100倍D.小150~200倍E.小250~300倍33.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急性CO 中毒迟发性脑病(C)A. 经过2~30 天假愈期B. 又出现神经精神症状C. 出现急性痴呆性木僵型精神障碍D. 少数可出现锥体系受损表现E. 甚至出现运动性失语34. 高压氧用于治疗CO 中毒效果最好,其机理是(D)A.氧流量大B.氧浓度高C.氧流量大和氧浓度高D.3个大气压下吸纯氧时,全血中物理溶解氧可提高20 倍E.密闭式面罩法供氧35.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脑缺氧的症状和体征,按病情轻重分三级,其中重度中毒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E)A.80%B.75%C.70%D.60%E.50%36.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发生时,应迅速予以现场急救,以下除了哪种情况均是高压氧治疗的指征(A )A.轻度中毒者B.中度及重度中毒患者C.孕妇CO 中毒D.CO 中毒昏迷E.CO中毒有短暂意识丧失37. 以下除外哪一项均为有机磷农药中毒之毒蕈碱样症状(E)A.腺体分泌亢进B.平滑肌痉挛C.瞳孔缩小D.心血管功能抑制E.心动过速38.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分为三级,重度中毒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一般在(C)A.50%以下B.40%以下C.30%以下D.20%以下E.10%以下39.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有脑水肿,除外(D)A. 应用足量解毒剂后,意识障碍仍不见好转B. 两侧瞳孔不等大或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C. 有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D. 脉搏变快,血压下降E. 频繁发生喷射性呕吐40.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生猝死,其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除外(E)A. 中枢性呼吸衰竭B. 脑水肿、脑血形成C. 中毒性心肌损害所致的严重心律失常D.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E.上消化道出血41. 有机磷农药经口服中毒者,洗胃插入胃管后,应先将胃内容物尽量抽尽,再注入洗胃液,每次注入量不超过(B)A.500~800mlB.300~500mlC.200~300mlD.100~200mlE. 50~100ml42.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使用阿托品救治,以下哪一项欠确切(C)A. 应早期、足量、反复给药B. 应快速达到阿托品化和维持足够时间C. 应根据瞳孔和心率两项指征来判断是否阿托品化D. 每个中毒患者达到阿托品化所需的剂量相差很大E. 须防止阿托品中毒43. 急性镇静催眠药物中毒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特别是城镇占急性中毒发病率( A )A.首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D.第四位E.第五位44. 巴比妥类药物引起镇静催眠作用的机理主要是由于(A )A.选择性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B. 促进γ-氨基丁酸(GABA )能神经的功能,增强其抑制效应C.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普遍抑制作用D. 影响条件反射和共济协调性E. 抑制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抠45. 苯二氮卓类药物引起镇静催眠作用的机理主要是由于(B)A.选择性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B. 增强γ -氨基丁酸(GABA )的突触后抑制作用C.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普遍抑制作用D. 影响条件反射和共济协调性E. 抑制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抠46. 急性重度巴比妥类药物中毒可出现深度昏迷,其口服剂量约为催眠剂量的(C)A. 2~5倍B. 5~10 倍C.10~20倍D.20~30倍E.30~50 倍47. 氟马西尼主要用于(D)A. 短效苯巴比妥类药物中毒B.中效苯巴比妥类药物中毒C. 长效苯巴比妥类药物中毒D.安定类药物中毒E.其他镇静催眠药物中毒48. 镇静催眠类药物急性中毒发生时,以下何种药物有助于缩短昏迷时间(B)A.贝美格B.纳络酮C.印防己毒素D. 尼可刹米E.戊四氮49. 以下哪一项不符合急性酒精中毒兴奋期的临床表现(D)A.感觉头痛B.欣快C.情绪不稳定D.语无伦次E.易感情用事或有攻击行为50. 以下哪一项不符合急性酒精中毒共济失调期的临床表现(D)A.血乙醇浓度达11~33mmol/LB.动作笨拙C. 步态蹒跚D.言语增多E.其他共济失调症状51. 以下哪一项不符合急性酒精中毒昏睡期的临床表现(D)A.血乙醇浓度达54 mmol/L 以上B.面色潮红或苍白C. 瞳孔散大D.体温升高E.血压下降52. 对急性酒精中毒重症狂躁患者,可给予以下哪一种药物镇静(B)A.苯巴比妥类B.安定C.氯丙嗪D. 纳络酮E.B 族维生素53. 急性酒精中毒轻症患者,经急救处理后,以下哪一项处理正确(B)A.呼叫120B.就地观察即可C.请外院专家会诊D. 收住ICUE.转送三级医院54. 急性酒精中毒重症患者,经急救处理后,以下哪一项处理不正确( A )A.就地观察B.密切观察生命体征C.转送医院D.转送过程中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E.继续静脉输液55. 关于细菌性食物中毒,以下哪一项不正确(B)A.因摄人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发病B. 因摄人被致病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发病不属于细菌性食物中毒C. 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D. 以沙门氏菌属、变形杆菌等属食物中毒较为常见E. 属于急性疾病56.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特点哪一项不正确(C)A.发病率高B.病程短C.病死率高D.夏秋季节发病率高E.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57. 关于细菌性食物中毒毒素型,以下哪一项不正确(E)A.肠毒素型B.溶血毒素型C.神经毒素型D.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E.肉毒毒素是一种内毒素58.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多由以下哪一种食品所致( A ) A.植物性食品B.动物性食品 D.海产品E.盐渍食物59. 可引起食物中毒的何种细菌在食醋中容易死亡(A.副溶血性弧菌B.沙门氏菌 D.嗜盐杆菌 E.变形杆菌C.奶类及其制品D )C.致腹泻性大肠杆菌60.对以下何种细菌性食物中毒可予以抗毒素血清治疗( B )A.副溶血性弧菌B.肉毒梭菌毒素C.葡萄球菌肠毒素D.嗜盐杆菌E.变形杆菌61.蕈又称蘑菇,我国约有蘑菇种类 360 多种,其中毒蘑菇约( C ) D.120 种E )A.30 种B.50 种C.90 种 62.毒蕈中所含的有毒成分主要有以下几种,除外(A.毒肽和毒伞肽B.溶血毒素 D.毒蕈碱 E.内毒素 63.引起精神症状的毒蕈常于食后( A )A.1 h 内发病B.2 h 内发病 D.6 h 内发病E.12 h 内发病64.进食含有以下哪一种有毒成分的蕈类,对肝脏有严重损害, 亦有损害( A ) A.毒肽和毒伞肽 C.引起精神症状的毒素 E .胃肠毒素 65.毒蕈中毒的急救有以下方法清除未吸收毒物,其中有一项错误( E ) A.诱导呕吐B.用 0.05%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洗胃B.溶血毒素 D.毒蕈碱 E.180种C.引起精神症状的毒素C.4 h 内发病并对肾、心、脑 C.用浓茶水反复洗胃D.将碘酒 20 滴加入 200ml 水中口服以沉淀毒蕈碱后,再进行洗胃E. 吐、泻剧烈者亦须洗胃 66.毒蕈中毒患者经急救处理后,应采取以下进一步措施,除外(A )A.就地观察B.转送医院C.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继续静脉输液D.密切观察生命体征E.保留所食的蘑菇标本,以备鉴定 67. 有关电击伤的损伤程度,以下哪一项不正确( E ) A.取决于电流强度和性质B.取决于电压高低68.有关电击伤,以下哪一项说法不正确( D ) A.电流强度越大、接触时间越长,就越危险B. 交流电比直流电危险C. 低频率比高频率危险D. 闪电是一种静电放电,危险性相对较小E. 不论是电流还是静电的电能量,均可引起电击伤69. 闪电为一种静电放电,以下哪一项不正确( C ) A.能在极短时间内产生 100 亿伏的静电压B. 能在极短时间内产生 200 万毫安电流放电C. 不发生高热和机械暴力D. 可致电击性休克E. 可致心室颤动、呼吸中枢麻痹 70.电压和高电压都可引起器官的生物节律改变,以下哪一项不正确(B )A.电压愈高,损伤愈重B. 高电压弱电流造成局部烧伤C. 电压在 220V 可以造成室颤而致死D. 1000V 以上电流,可使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E.220~1000V 之间的致死原因两者兼有71.人体对不同电流的耐受力各有不同,以下哪一项不正确(A )A.对交流电的耐受力大大高于直流电B. 低频交流电( 15~ 150Hz )的危险性最大C. 大于 60Hz 的交流电危害相对减少D. 潮湿条件下,电阻低,电压很低的电流作用于心脏也可致死E. 冬季皮肤干燥,电阻高,通过电流较小,损伤的程度相对较轻 72.关于电击伤的并发症,以下哪一项不正确( D )A.可引起永久性失明或耳聋B.可引起短期精神异常C.可引起高血钾、酸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D.不引起内脏破裂或穿孔E.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继发感染73. 除了以下哪一项均为高温作业环境下的不良气象条件( E ) A.气温高于 35℃ B.高气温同时存在高气湿(相对湿度 80 %以上) C.强热辐射[热辐射强度超过 4.18J /( cm 2 .min )] D.夏季露天作业E.热带风暴74. 中暑的诱发因素包括,除外( C )C.取决于触电部位的电阻E.与电流在体内的经路无关 D.取决于接触时间的长短A.患有各种慢性病B. 年老体衰、肥胖、营养不良、过度疲劳、大量饮酒、睡眠不足C. 青少年体育锻炼D. 先天性汗腺缺乏或皮肤广泛受损E.使用诸如氯丙嗪、阿托品等影响出汗功能的药物75. 中暑高热是中暑最常见、最严重的类型,又称为(C)A.热衰竭B.热痉挛C.热射病D.重症中暑E.以上都不是76. 有关轻症中暑的急救原则,以下哪一项不正确(A )A.在现场就地救治B.口服含盐清凉饮料C.选服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丸等D.对症处理E. 有循环衰竭早期症状者,给予葡萄糖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77. 有关热射病的急救原则,以下哪一项不正确(C)A.迅速降低患者过高的体温是急救的关键B. 目前多主张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同时进行C. 待肛温降至37℃时,应停止药物降温,暂停物理降温D.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吸氧E. 纠正失水、低血容量及电解质紊乱78. 有关热痉挛的急救原则,以下哪一项不正确(A )A.主要补充水分B.一般可口服含盐清凉饮料C.饮食中加盐D.局部按摩E. 必要时予以10%葡萄糖酸钙10~20ml 缓慢静注79. 有关热衰竭的急救原则,以下哪一项不正确(D)A.使患者暂时脱离高温现场B.至通风阴凉处休息C.口服含盐清凉饮料D.一般应使用升压药E.必要时开放静脉通道80. 造成淹溺窒息的原因是由于人淹没于水中导致(E)A.水堵塞呼吸道B.水中污泥和杂草堵塞呼吸道C.反射性喉痉挛D.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E. 以上都是81. 除了以下哪一项,均为淡水溺水的病理生理过程(E)A.水对肺泡壁具有直接损伤作用B. 使红细胞膨胀、溶血及血红蛋白逸出C. 红细胞内K+逸出,引起高钾血症D. 循环血量骤增E. 伴有高钙血症82. 除了以下哪一项,均为海水溺水的病理生理过程(海水含 3.5%氯化钠和大量钙盐、镁盐)(C)A .对呼吸道和肺泡的化学性刺激作用B. 大量血浆向肺泡腔和肺泡间质渗出C. 红细胞内K+逸出,引起高钾血症D. 高钙血症可引起心动过缓和各种传导阻滞E. 高镁血症可抑制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功能83. 对溺水者进行医疗急救,以下哪一项不正确(C)A.立即清除口、鼻中的杂草、污泥B. 保持呼吸道通畅C. 使呼吸道和胃内的水倒出,倒水时间宜长D. 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E. 如心肺复苏无效,应尽早气管插管及呼吸器应用84. 复苏成功的淡水溺水者,在不影响心脏功能的情况下,静脉输液宜用(D)A.0.45%氯化钠溶液 B.0.9%氯化钠溶液C.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D.3%氯化钠溶液E.5%葡萄糖溶液85. 复苏成功的海水溺水者,在不影响心脏功能的情况下,静脉输液宜用(E)A.0.45%氯化钠溶液B.0.9%氯化钠溶液C.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D.3%氯化钠溶液E. 5%葡萄糖溶液86. 同一致伤因子引起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及生命的,称为(B)A.多处伤B.多发伤C.复合伤D.联合伤E.合并伤87.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致伤因子引起的创伤,如原子弹爆炸产生的物理、化学、高温、放射等因子所引起的创伤,称为(C)A.多处伤B.多发伤C.复合伤D.联合伤E.合并伤88. 创伤病人的死亡有三个峰值分布,临床救治的“黄金时刻”是在(B)A.第一个峰值时间B.第二个峰值时间C.第三个峰值时间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89. 以下哪一项不符合多发性创伤的临床特点(E)A.伤势严重B.伤情变化快C.并发休克往往难以纠正D. 早期低氧血症发生率高E. 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程序依次为肾、肺、肝及消化系统器官90. 多发性创伤有3 个或3个以上脏器衰竭的病死率为(D)A.50%B.60%C.80%D.90%以上E.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