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痰细菌培养
【检验报告】
1.痰细菌培养时间一般为3天,在此之前明确
诊断的要及时通知医生。
2.未检出致病菌时,应报告“正常菌群”。
3.对于机会致病菌,一般仅当其数量超过正常
菌群时才可报告鉴定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
4.检出致病菌时,除报告该菌的鉴定名称外,
还需同时报告正常菌群的情况。
5.通常以报告草绿色链球菌和奈瑟菌作为正
常菌群存在的指标。
【检验方法】
1.细菌培养:下呼吸道的病原菌种类繁多,一
般须用以下几种分离培养方法。
①.血平板:适用于分离各类细菌,
特别是β-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
菌、肺炎链球菌等。
②.巧克力平板:于CO2环境下分离
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
③.中国蓝/麦康凯平板分离革兰氏
阴性杆菌。
④.沙保罗培养基用于分离念珠菌及
其他酵母菌、奴卡菌等。
2.细菌鉴定:常用的有手工微量生化管法,API
细菌鉴定板条,Vitek、mini vital等自动化
鉴定仪。
【临床意义】
1.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中分离出病
原菌的机会相当多,对细菌学结果的正确解
释并非容易,只有区别是病原菌还是上呼吸
道的正常菌群.才能判断被检标本中是否有
病原菌存在。
2.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有αγ链球菌、微球
菌、奈瑟菌、嗜血杆菌、表皮葡萄球菌、棒
状杆菌、拟杆菌、梭杆菌和厌氧球菌等,其
中奈瑟菌、嗜血杆菌和棒状杆菌也可以是致
病菌。
3.痰液中常见的病原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假单胞菌属细
菌厌氧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结核分支杆菌、放线菌、卡他莫拉菌、脑膜
炎奈瑟菌、奴卡菌、假丝酵母菌、白喉棒状
杆菌、炭疽杆菌、奋森螺旋体、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百日咳鲍特菌及其它肠杆菌科
细菌等。
4.肺炎链球菌:寄居于人的上呼吸道,一般
不致病,致病物质主要靠荚膜的侵袭作用,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寒冷刺激、感冒或
麻疹之后,可引起大叶肺炎或支气管肺炎。
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大叶肺炎占82.48%,
在支气管肺炎中占65.79%。
此外还可引
起中耳炎、乳突炎、脑膜炎、败血症等。
近
年来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PRSP) 及多重
耐药株的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5.流感嗜血杆菌:致病物质主要为内毒素和
荚膜的抗吞噬作用,主要引起人类的呼吸道
感染(急性咽炎、喉炎、气管炎、肺炎、中
耳炎);流感嗜血杆菌随血流入侵组织内部,引起脑膜炎,关节脓肿或其他部位的化脓感
染;也常继发于流感、麻疹、百日咳、肺结
核等呼吸道感染,儿童原发呼吸道病毒感染
之后可以继发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中耳炎、
鼻窦炎。
6.嗜肺军团菌:一种具有高度暴发性流行性
呼吸道疾病——军团菌病的病原菌。
通过空
气传播进入肺脏,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高发
于夏秋季节,易于侵犯患有慢性器质性疾
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恶性肿瘤、慢
性气管炎、肺气肿等患者。
本菌可以从河流
和污水中分离到,也可从空调器的冷却水、
医院中的浴室、雾化器中分离到。
因此,嗜
肺军团菌为机会感染与医院内感染的主要
致病菌之一。
军团菌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临床表现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庞提阿克热
(Pontiac fever),患者可分为发热、头痛和肌
肉痛的急性非肺炎型的发热;另一种为军团
菌病,息者表现为以肺部感染为主的全身多
器官的损害,如不及时治疗,其死亡率可达
10%以上。
7.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
传播,秋冬季较多见。
以青少年发病为多见,
临床上约有80%的慢性气管炎患者合并肺
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的感
染。
肺炎病例中约有10%一20%是由MP
引起的。
临床表现为非典型肺炎、发热、头
痛、咽喉痛、肌肉酸痛为主。
5—6天症状
消失。
但肺部x线改变往往持续4—6周才
消失。
个别病例有呼吸道以外症状,如心血
管、神经系统与皮疹。
【注意事项】
1.痰液标本以晨痰为好。
多数病人晨痰较多,
即使对痰量少的患者,也以清晨采集最为容
易。
对支气管扩张症或与支气管相通的空洞
患者,清晨起床后进行体位引流,可采集大
量痰液。
2.最好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
3.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以防某些细菌在外
环境中死亡。
做结核分枝杆菌和真菌培养的
标本不能及时送检,放4℃保存,以免杂菌
生长。
4.约有1/4—1/2肺部感染患者可能发生菌
血症,应同时作血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