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完整版本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完整版本


• 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
✓ 感染 ✓ 窒息、缺氧、酸中毒 ✓ 低体温、低血糖、低蛋白血症 ✓ 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等 ✓ 其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 胆红素排泄异常:新生儿肝炎
综合征、果糖不耐受症、先天性胆道 闭锁等。
• 肠-肝循环增加:先天性肠
道闭锁、 巨结肠、喂养延迟等。
四、分类
预标准。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标准应为随胎
龄、日龄和出生体重而变化的多条动态曲 线。
• 指南依据Bhutani 对2840名胎龄36周及以上、 体重2000g以上,或胎龄35周以上、体重 2500g
• 以上的新生儿依据不同出生时龄胆红素水 平所绘制危险分区图,将新生儿胆红素水 平分为高危、高中危、低中危、低危四个 区,其中>95百分位为高危区,发生严重
(4)“光疗失败”是指光疗4小时后,血清胆 红素仍上升8.6umol/l.h,如达到上述标准 可视作光疗失败,准备换血。
新生儿黄疸
一、概述
•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血中 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巩膜、粘膜、皮肤或其他 器官黄染。
• 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 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临床现象(普遍性、复杂 性)
• 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危害性)
二、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 胆红素生成增加:新生儿8.5mg/kg/d,成 人 3.8mg/kg/d。红细胞寿命短;旁路胆红 素生成较多;血氧分压高,红细胞破坏过多。
✓ 联结的胆红素不足: 白蛋白含量低(尤 其是 早产儿),联结胆红素的量就小;酸 中毒也可减少胆红素的联结。
✓ 肝功处理胆红素能力差:摄取低下;结合 受限;排泄功能不成熟。
✓ 肠肝循环特殊:“重吸收多”
三、病因
• 胆红素生成增多
✓ 同族免疫性溶血:ABO、Rh血型不合等。 ✓ 红细胞酶缺陷:如G-6-PD缺陷、丙酮酸激酶缺陷等。 ✓ 红细胞增多症:如母-胎、胎-胎之间输血等。 ✓ 感染:细菌、病毒感染可引起溶血。 ✓ 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等。
(一)感染性
1、新生儿肝炎 2、新生儿败血症
(二)非感染性
1、新生儿溶血病:ABO、Rh 溶血。 2、新生儿胆道闭锁 3、其他:母乳性黄疸、G-6-PD缺陷症、药物 等。
五、临床特点
(一)生理性和病理性的界定 与区别
•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界定是决定是否需要采取干预 措施的关键。
• 由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程度受许多因素影响,不仅有个体 差异,也与种族、地区、遗传、性别、喂养方式有关,故
4、血培养、C反应蛋白等
5、其它:肝功能,乙肝三对半;宫内感染
病原系检测。
(二)肝胆B超、CT、神经电生理检查 (BAEP)等。
七、治疗进展
病因治疗、退黄、对症处理 (20
00年前)
早期干预、病因治疗、对症处理、神 经行为随访和干预(目前)
(一)早期干预
1、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2001年 中华儿科杂志)
(1)黄疸:出现早,进展快,程度重 (2)贫血:轻重不一,Rh溶血病出现早、重 (3)肝脾肿大 (4)胆红素脑病:胆红素≥342μmol/L,分
警告、痉挛、恢复、后遗症四期。
2、新生儿胆道闭锁
(1) 生后二周黄疸渐加重,结合胆红素增高 (2) 大便灰白色 (3) 肝进行性增大、 3月后致肝硬化。
3、母乳性黄疸:一般情况良好,生理黄
Rh溶血病确诊依据:母子Rh血型不合
母Rh(-)、子 Rh(+) ;患儿红细胞特异性 血型抗体检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 患儿血清抗体及类型: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 验 (+)。
ABO溶血病确诊依据:母子ABO血型
不合,(母为O,子为A或B);患儿红细 胞上特异性血型抗体检查:抗体释放试验 (+);患儿血清抗体及类型:游离抗体 试验(+)。

一直难以制定一个为大家所普遍接受的生理性和病理性黄 疸的分界点。
• 传统的生理性诊断标准是临床特点加上血清未结合胆红素 • (UCB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即UCB足月儿不超过
205.2μmol/L(15mg/dl)
• 国内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诊断标准暂定为胆红素值足月儿不 超过220.6μmol/L(12.9mg/dl),早产儿不超过
>220.5μmol/L > 256.5μmol/L
足月儿≤2周
足月儿>2周
早产儿≤3~4周

早产儿>4周
<26μmol/L(1.5mg/dl) >26μmol/L(1.5mg/dl)


• 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对个体的危害性受 机体状态和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不
能用一个固定的界值作为新生儿黄疸的干
• 255μmol/L(15mg/dl)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黄疸出现时间
每日血清胆红素升 高 血清胆红素程度
足月儿 早产儿 持续时间
结合胆红素 退而复现
生后2~3天
生后24小时内 >102μmol/L(6mg/dl)
<85μmol/L(5mg/dl/d) >85μmol/L(5mg/dl/d)
<220.5μmol/L <256.5μmol/L
疸期出现,停母乳后1~3天胆红素下降。若 恢复母乳喂养黄疸可再出现,一般于4~12周 后消退。
4、G-6-PD缺陷症:可有遗传家族史,两广,
云贵川多见;男性发病,表现间接胆红 素↑,溶血性贫血,G-6-PD活性↓。
六、辅助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2、血清胆红素测定
3、新生儿溶血病特殊检查:
(1)母婴血型测定:ABO , Rh血型测定 (2)G-6-pD酶活性测定 (3)血清特异性血型抗体检查:
2、选择干预方案时的注意事项
(1)24小时以内出现黄疸者,应积极寻找病因, 并给予积极的光疗.
(2) 出生7天内(尤其是出生后3天内)接近但尚 未达到干预标准者,应严密检测胆红素水平,以 便得到及时治疗.
(3) “考虑光疗”是指该日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 可以根据临床病史、病程和体检作出判断,选择 光疗或严密监测胆红素水平。
• 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的风险大大增 加。
(二)感染性
1、新生儿肝炎:肝受损表现、生后黄疸不
退、或退而复现,厌食、呕吐,肝大,大便 时黄,时白; 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增高。
2、新生儿败血症:缺乏特异性,黄疸不退,
进行性加重,伴局部感染灶及感染中毒表现, 血培养阳性。
(三)非感染性
1、新生儿溶血病:轻重不一、重者胎儿水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