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会计学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学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2120801109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3课时:54开课学期:第四学期适用专业:电子商务一、课程简介《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同时,也是其他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的掌握,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基础会计学》既是一门会计学的入门课程,又是一门理论性与实务性兼容的课程。

因此,本课程要求对基础理论的学习重在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本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力求全面而客观,并辅之以必要的操作训练和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加深对本课程的认识;基本操作技能方面要求能基本掌握凭证、账簿直至报表的一般流程。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初学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各节的内容基本按照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的需要予以安排,在内容阐释的深浅程度上,尽量考虑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需要。

具体如下:(1)深入理解会计学的基本理论;(2)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概念;(3)熟练运用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4)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三、教学内容(一)第一章总论主要内容:会计的起源;我国及世界漫长的会计发展史、会计发展的几个阶段;会计的特点;会计的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会计的概念;会计的职能: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会计目标;会计的任务与作用;会计方法的概念;会计方法的构成;会计核算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会计的起源、会计的发展阶段和会计的特点;理解会计的概念与属性,会计的任务与作用;掌握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核算方法。

重点、难点:会计的概念;会计属性;会计的职能与会计核算方法。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二)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主要内容:会计对象:一般对象和具体对象;会计要素的涵义;二、会计要素的内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等式的含义;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等式影响情况的分析。

教学要求:了解会计对象及其具体涵义;理解会计要素的涵义和会计等式的涵义;掌握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

重点、难点:会计对象的理解、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及其涵义、会计等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三)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主要内容:会计假设的含义和会计假设的内容;会计原则: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教学要求:了解会计假设的具体涵义和收付实现制;理解会计假设的内容和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掌握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内涵。

重点、难点:会计假设的理解、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的内涵、权责发生制。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四)第四章会计账户与复式记账主要内容:会计科目的含义;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账户的含义;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账户的基本结构;记账方法概述;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与理论依据;复式记账的作用;借贷记账法概述;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账户的设置;总分类账户与明细账户平行登记。

教学要求:了解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含义;了解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和账户的基本结构;理解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和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与理论依据;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掌握总分类账户与明细账户平行登记。

重点、难点:会计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以及借贷记账法;总分类账户与明细账户平行登记。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五)第五章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主要内容: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概述;资金筹集业务核算:所有者权益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负债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供应过程业务的核算:固定资产购置业务的核算;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生产过程业务的核算:生产过程业务概述;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销售过程业务的核算:主营业务收支的核算;其他业务收支的核算;利润形成与利润分配业务的核算:利润的含义与购成;营业利润形成过程的核算;净利润形成过程的核算;利润分配业务的核算。

教学要求:了解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理解资金筹集业务涵义;供应过程业务的涵义;生产过程业务的涵义;利润形成与利润分配业务的涵义;掌握资金筹集业务核算;供应过程业务的核算;生产过程业务的核算;利润形成与利润分配业务的核算。

重点、难点:资金筹集业务核算;供应过程业务的核算;生产过程业务的核算;利润形成与利润分配业务的核算。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六)第六章账户的分类主要内容:账户分类的意义;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意义;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具体分类;账户按用途与结构分类意义;账户按用途与结构分类的内容。

教学要求:了解账户分类的意义;理解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意义和账户按用途与结构分类意义;掌握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和账户按用途与结构分类的具体内容。

重点、难点:账户按用途与结构分类的具体内容。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七)第七章成本计算主要内容:成本的概念与作用;成本计算的意义;成本计算的原理;成本计算的要求;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原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成本的概念与作用、成本计算的意义、成本计算的原理和成本计算的要求;理解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掌握原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和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重点、难点:原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八)第八章会计凭证主要内容:会计凭证的含义;会计凭证的作用;会计凭证的种类;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原始凭证的填制;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记账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教学要求:了解会计凭证的含义、会计凭证的作用和会计凭证的种类;理解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和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及审核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及审核。

重点、难点:原始凭证的填制及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及审核。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九)第九章会计账簿主要内容:会计账簿的含义;计账簿的作用;会计账簿的种类;会计账簿的设置要求与基本内容;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日记账的格式与登记;分类账的格式与登记;对账的处理;结账的处理;错账更正方法: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会计账簿的启用、更换与保管。

教学要求:了解会计账簿的含义、会计账簿的作用和会计账簿的种类;了解会计账簿的启用、更换与保管;理解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日记账的格式与登记;分类账的格式与登记;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掌握对账与结账的处理;错账更正方法。

重点、难点:对账的处理;结账的处理;错账更正方法: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十)第十章财产清查主要内容:财产清查的意义;财产清查的种类;财产清查的准备工作;永续盘存制;实地盘存制;财产清查的内容与方法:货币资金的清查;实物资产的清查;应收与应付款的清查;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教学要求:了解产清查的意义、财产清查的种类和财产清查的准备工作;理解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掌握财产清查的内容与方法:货币资金的清查;实物资产的清查;应收与应付款的清查;掌握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重点、难点:财产清查的内容和方法以及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十一)第十一章财务报表主要内容:财务报告的定义与种类;财务报告的构成;财务报告的基本要求;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与格式;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利润表:利润表的内容与格式;利润表的编制方法;会计报表的分析与作用。

教学要求:了解财务报告的定义与种类、财务报告的构成、财务报告的基本要求;了解会计报表的分析与作用;理解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内容与格式;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重点、难点: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十二)第十二章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主要内容: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定义与特点;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基本步骤;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优点、缺点及适用范围;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定义与特点;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基本步骤;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优点、缺点及适用范围;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的定义与特点;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的基本步骤;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的优点、缺点及适用范围。

教学要求:了解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定义与特点和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基本步骤;了解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的定义与特点;理解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的优点、缺点及适用范围;掌握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的基本步骤。

重点、难点: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基本步骤;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的基本步骤。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讨论方式,课后安排学生适当练习及自主延伸阅读。

四、课时分配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

2.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40%+期末考核成绩×60%。

【平时考核方式分值权重】【课程结课考试试题类型】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教材:陈国辉等·会计学原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82.参考书:[1]陈国辉等·基础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8(第五版)[2]朱小平等·初级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8(第六版)3.相关网络资源链接推荐:(1)爱课程网:/home/...(2)中国财会网(3)会计培训网(4)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index.php(5)中国会计视野/(6)中华会计网:/chujizhicheng/大纲制订人:柳明吴怀平大纲审定人:吴国强制订时间: 2017 年 7月 30 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