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普通心理学第七章记忆A
• 为了解决这一疑问,Sperling(1960)设计了 如下实验: • 他将先前的实验称为整体报告法(whole -report procedure),要受试者报告出 他所瞥及的全部资料。改变后的实验是采 用部分报告法(partial-report procedure),要受试者每次只报告他所 瞥见的一部分资料。
• (一)编码
• 编码(encoding),指个体在信息处理时, 经由心理运作,将外在刺激的物理性特征 (如声音、形状、颜色等等),转换成另 一种抽象的形式,以便在记忆中贮存并备 供 以 后 取 用 的 心 理 表 征 ( mental representation)。
• 所谓心理表征,亦即经心理运作,将外在 世界的物理特征,转换为心理事件,以 便处理与记忆的历程。 • 例如:在学习与记忆事物时,用抽象的 文字或符号代表具体事物,以便在心理 上运作处理,就是心理表征。再如:在 学习文字时,按单字之形状、声音、意 义、分别编成意识中的形码、声码、意 码,以便于心理上运作处理,也是心理 表征。
• 在感官编码时,并非将所有感觉器官可 能收录到的刺激全部编入。眼睛不同于 照相机,耳朵不同于录音机,感官编码 是具有选择性的。个体在编码时,对刺 激的选择,未必决定于客观刺激的本身, 而主要决定在个体的主观心理因素。
• 一般相信,在感觉记忆的编码过程中, 以下两种心理活动是最重要的:
• (一)注意。 • 注意(attention)是指个体对情境中的 众多刺激,只选择其一个或部分去反应, 并从而获得知觉经验的心理活动。当个体 • 对某一刺激注意时,可以获得清楚的知觉, 对注意目标之外的刺激,则模糊不清;因 而会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因此, 注意是有选择性的。
• 以下是新近心理学家们如何在余像时限 内研究感觉记忆贮存的问题。 • (二)贮存的时限与数量
•L B Q G R X T C Y
• 随机选出九个英文字母,排成一个等距 离的方阵,以二十分之一秒的短暂时间, 由速视器(tachistoscope,一种可以控 制刺激出现时间的仪器,其设计有如照 相机的快门,以极短的时间呈现可供视 觉辨识的刺激)显示。 • 受试者看过后,凭其感觉记忆,立即报 告其所瞥见的所有字母。
• 先告知被试也将看到九个字母,但分成三 排,同时呈现,如:
• L B Q • G R X • T C Y
• 当九个字母同时呈现后,立即出现一种声 音,如果出现高音,就报告第一排的字母, 如果出现中音,就报告第二排的字母,
• 如果出现低音,就报告第三排的字母。在 被试熟悉三种声音后,开始实验。随机呈 现一组九个字母的刺激,再随机出现一种 声音,结果发现,被试能够完整报告出任 何一排字母。说明被试在感觉记忆的时限 内所捕捉到的信息量不是四五个,而是9个。 • 有没有可能多于9个?研究者将三排字母的 每排变成4个,一次呈现12个,结果报告正 确的平均数是76%,就是说还是9个左右。
• (二)贮存
• 贮存(storage),指将业经编码的信息, 留存在记忆中,以备必要时可供检索之用。 贮存的时间可长可短,端视记忆类别而定。 • 目前一般咸认,学习后信息之贮存与中枢 神经有关,而不同性质之信息(如属视觉、 听觉、味觉等不同信息),又与大脑皮质 之各部位功能有关。
• (三)检索
• 此类实验,也就是前文所指的形之辨识的 研究。根据对多个受试者实验的结果,发 现在九个字母中,一般只记得四个,最多 也不会超过4.5个。 • 但这还是不能确定感觉记忆的容量是四、 五个,是否有可能有些信息是在回忆或报 告期间丢失的,在开始回忆或报告之前, 即真正在感觉记忆时限内,是否能捕捉到 更多的信息?
• (二)短时记忆 • 短 时 记 忆 ( short-term memory , 简 称 STM),指感觉记忆中经注意而能保存到 20秒以下的记忆。查字典找到所要查的字, 回头要写下意思时,竟然忘记;电话簿上 查到所需号码,回头拨号时,竟然忘记; 此等记忆,即属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信 息处理的中间站,还需继续加以处理, • 否则就会消失。
• • • •
个体会对何种刺激特别注意? 最简单的看法,可能有三种原因: 1.熟悉度(familarity) 单是熟悉度一个条件,未必引起注意,熟 悉而又有重要性时,熟悉才会显出意义。 因为太熟悉的事物反而不容易记忆。 • 2.重要性(significance) • 3.新奇度(novelty)
• (二)形之辨识 • 形之辨识(pattern recognition),是 指感觉器官收录到刺激后,在进行编码之 前,个体知觉上知道该刺激代表什么意义, 他所见到的是什么东西,他所听见的是什 么声音。 • 因此,形之辨识的心理活动,乃是编码时 按刺激的特征实施分类,以便于以后的处 理。形是指刺激的形貌,辨识则是根据以 前学到的经验为基础,对该刺激所作的初 步认识。
• 看到在天空飞的动物,立刻就辨识那是鸟 类,看到带有文字纸页装订成册的东西, 立刻就辨识那是书籍。由此可见,感觉记 忆阶段对新吸收信息的处理,必须有赖于 长时记忆中已有的相关信息。
• • • • • •
二、感觉记忆的贮存 感觉记忆是一瞬之间极为短暂的记忆。 时间短暂,短到什么地步? 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人又如何记忆? 感觉记忆能保留多久? 感觉记忆只能限“一瞥”,“一瞥”能记 多少事物呢?
• (三)莱斯托夫效应 • 莱斯托夫效应(Restorff effect),指学 习材料中最为特殊的事件,容易记忆。此 种现象,系莱斯托夫(H.von Restorff) 氏在 1933年所证实,故名。 • 莱斯托夫效应的最明显例子是:在一场人 数众多的宴会上,主人循列经介绍与来宾 一一握手时,只能对身形、相貌、年龄、 地位等特征中最为突出者,即时记下他们 的姓名。正因如此,有些人为了增加别人 对他的印象,不是在服装上力求表现新颖, 就是在言行上刻意表现突出;方式不同,
• 如果呈现时间不延长,只延长回忆时间, 也就是将声音讯号延后出现,会不会增加 记忆容量?结果非但不能增加记忆量,反 而随时间延长使记忆量减少。 • 原因是,除非学习者有意将刺激材料当作 信息,经注意及形之辨别后,立即传送入 短时记忆,继续处理,否则在感觉记忆 (如该实验用的英文字母)中停留不久, 很快就被新收录的其他信息冲激掉了。 • 总之,感觉记忆的时间,如刺激是视觉信 息,保存时间约为0.25-1秒。听觉为5秒 以下。
• (一)余像与余音
• 我们知道。外在刺激消失,而由刺激引 起之感觉仍然存在的心理现象,称为后 觉(aftersensation)。 • 后觉表现在视觉上的时候,就是后像。 后像用在感觉记忆上,称为余像 (icon)。 • 后觉表现在听觉上,就是余音(echo)。
• 因为感觉上有余像和余音的现象,所以 个体就可以在外在物理刺激消失后,在 心理上以余像或余音为对象,继续作信 息之处理。如果将一个图形,以两百分 之一秒的极短暂时间,投射在银幕上, 观察者的视觉神经系统,可以帮助他将 余像的时间,加长50倍,将保留时间延 长到四分之一秒。在两百分之一秒的短 时间内,视觉的信息自然无法处理,延 长为四分之一秒时,看清一个图形,可 能就足够用了。
• (三)重学法 • 重 学 法 ( relearning ) 也 称 节 省 法 (saving method)。 • 采用再学习时,要受试者重新学习以前 学过的材料,而达到初次学到时同样熟 练的程度。
• 通常再学习时所需要的练习次数(或所 需时间)较初学习为少,再学习与初学 习两次学习所需练习次数之差,亦即再 学习时所节省的练习次数,即代表初学 习之后所保存的记忆。 • 以背诵一篇文章为例,初学习如阅读八 遍可达背诵无误的地步,半年之后不再 能背诵时,若只需阅读四遍即可恢复初 学习时的程度,这表示半年来对该篇文 章,在记忆中仍保存了50%。
• (一)回忆法
• 回忆法(recall method)是测量记忆最常 用的一种方法。
• (二)再认法
• 再认法或称辨认法(recognition),也 是测量记忆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一切测 验式考卷中的是非题与选择题,在性质 上,均属以再认法测量学过的知识。 • 再认法的优点是,使用时省时简便,尤 其在回忆法无法使用时,再认法仍可用 来测量记忆。
• 四、影响记忆的因素
• 影响记忆的因素很多,有的是属于学习方 法的,有的是属于学习材料的,另有些是 属于学习者本身条件的(如能力、动机、 情绪、经验等)。 • 以下所列三种因素,只是从学习材料本身 特征上的差异,以观其对学习后所产生的 不同影响。
• (一)序位效应
• 序位效应(serial-position effect), 指在多个项目连续出现的情境下,各项目 因其在序列中的位置不同,而影响到学习 后的记忆。 • 序位曲线(serial-position curve)。
• 检索(retrieval),指在必要时将贮存 在记忆中的信息取出应用的心理历程。 • 检索时,将编码后贮存在记忆中的信息, 再经过心理运作的解码(decoding,将 抽象信息还原为具体刺激)过程,使之还 原为编码以前的形式,并表现于外显行为。
• 三、记忆的测量
• 测量记忆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为常用 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 正因如此,有些人为了增加别人对他的印 象,不是在服装上力求表现新颖,就是在 言行上刻意表现突出;方式不同,目的则 一。
• 第二节
感觉记忆的研究
• 感觉记忆系指个体凭感觉器官,将对外在 刺激一瞬间的认知性感应。以视觉为例, “瞥见”一词所指者,即为感觉记忆。
• 一、感觉记忆的编码 • 感官接受刺激而生感觉,由感觉又转变 为知觉,个体在这两者之间所做的信息处 理,即为感觉记忆的编码工作。 • 此一阶段的编码,主要是将感受器(眼、 耳、口、鼻等)所收录刺激的原来物理特 征,转化为心理性的信息,以便继续予以 处理。
• 曲线前端高起部分,表示最初学习的材 料容易记忆,称为初始效应或首因效应 (primary effect); • 曲线后端上升部分,表示最后(时间最 近)学习的材料也容易记忆,称为时近 效应或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 就整个曲线的两端上升而中间下降现象, 则称为序位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