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埃里克森建立了代表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发展理 论。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 必须经历8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 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每个阶段社会对个体提出的要求都不同,而社会的 要求与个体已有心理的不一致,会使个体产生心 理的社会危机,即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 (或发展课题)。
学习存在最佳时期意味着在某一时期学习才有最大效 果,因为这一时期具备了学习的内部条件,因此,教 育者必须了解学生具备了哪些条件时学习才最有效。
根据对学校中学生学习的分析,可以把学生的准备概 括成生理机能、智力、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知识基 础等方面。
根据学生的原有准备进行教学,这是教学的准备性原 则,在教育学中称“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性原 则”。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本章主要问题: 1、心理发展有何特点? 2、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有哪些? 3、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的理论及其对教育
的意义? 4、学生的个性差异的主要表现?如何根据
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与特征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
青年初期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 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 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一)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在记忆方面,各方面的记忆能力达到一生中的 高峰。
2、在思维方面,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仍需具 体形象的帮助。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
3、在情绪情感方面,强烈、冲动与温和、细腻共 存、情绪的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
在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 (4)不能把握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类包含关系)。
(5)未掌握守恒:守恒指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其本
质是不变的。如数量、体积、长短、面积等。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 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 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二)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
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 展水平即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 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 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意义
“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 义在于教育工作者不只要看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还应该看到仍形成中的、正在发展的水平。
感、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
3、在个性发展方面,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价值
观、人生观初步确立。
第二节 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
展分为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依靠直接的感知和具体的动作认识世界。
如请一个2岁的小朋友把放在桌子中央的玩具拿下来?儿童没有任 何“想”的表现,而是马上去“拿”。他伸长胳臂、踮起脚尖, 拿不到;偶尔扯动桌布,桌子上的玩具移动了一点,儿童马上用 力拉,玩具就到手边。儿童最早的思维就是这样依靠动作进行的。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personality),又称个性,源于拉丁语 persona,意指古希腊时代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扮演 的角色所戴的面具。
有关人格的定义多达几十种。一般认为,人格是个人 独特而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人格的结构包括气质与性格以及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意识)。
人格的核心是性格 。
(一)人格的发展阶段
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心理变化。Βιβλιοθήκη 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人一生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速度
向前推进的。存在着两个明显的“加速期”,不同 心理的发展还有不同的“关键期”或敏感期。
4、差异性。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 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相当于初中 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是独立性 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时期。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思维摆脱了具体内容的约束,能针对问题提出假 设,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问题,其认 知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
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维果茨基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低级心 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前者受生物成熟制 约,后者的发展则受文化-历史的制约。认为, 人的心理的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 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形成和运用象征,用语言或其他符号表示对事物的认识。但不能掌握 概念的概括性和稳定性,思维仍受具体形象的束缚。此阶段思维 的特点有:
(1)泛灵论: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2)自我中心:认为所有人与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不能
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
(3)思维的不可逆 :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
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 是( )。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三、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三节 人格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儿童的这两种发 展水平,即在现有的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着眼于学 生的潜在发展水平,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当前的 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发展区。只有走在发展区前 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
2、学习的最佳期限: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熟为 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建立在正在开 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
4、在个性发展方面,自我意识高涨、反抗心理突 出。
5、在人际交往方面,同伴关系日益重要、与异性 的关系出现新变化、与父母、老师的关系也发生 了变化。
(二)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在思维方面,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并向辨
证思维发展。
2、在情绪情感方面,有一定的内隐性、情绪 的控制能力增强、高级情感(道德感、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