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一)答案一、(一)1.C(原文第4段只是说“国家被排除在制定规范各方之制度的权威之外”,并不是被排除“介入茶叶贸易”。
另外,“中国原有的茶叶贸易网络只能选择与洋行结合”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为“在争夺茶叶贸易主导权方面……中国原有的贸易网络与洋行进行了自然的结合”。
)2.C(应为“从中国茶业体制的角度”,而非选项所表述的“从政府管理的角度”。
)3.D(A.推断不成立。
文中说日本、印度“有着根本的共同之处,即实现全体茶业参与者的利益均衡”,以此为基础,“构建有利于整个茶业发展的有效秩序,即他们的整个社会能够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生产、销售、组织制度体系,这是其成功的关键”。
可见,“实现了各个环节利益均衡”只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其他条件保障,中国不一定“能像日、印那样在茶叶贸易中获得成功”。
B.“就不会走向衰落”的说法太绝对。
茶业的衰落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国家没有为茶叶市场的运作提供具体的规则只是原因之一。
C.因果关系倒置。
原文为“而资金短缺的部分原因是体制的松散结构”。
)〖阅读导引〗本文将日、印茶业的成功与中国茶业的衰落进行比较,从体制、政府的干预能力等方面阐述中国近代茶叶对外贸易衰落的原因及其结果。
本文虽属学术论文,但述论明白浅显,文字也较流利通畅,符合高考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要求。
(二)4.C(不是“表现了他故意夸大后果以警醒‘我’”,而是他发现“寒江独钓”价值不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5.①处世有原则。
他在饶城奇石收藏界极有名望,但石头都是自己捡的;好石头一般人不让看,更不会送人。
②真诚率直。
看到“寒江独钓”的奇石,当面说出接受此物的后果;见学生有怀疑便摔门而出。
③重情谊。
为了警示身处官场的学生,拿出了珍藏的白菜石。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龚一笑的性格特征,可以从他见石生气、借石警示两个情节和前面对这个人物的介绍来概括;分析时只要用情节来说明所体现的人物性格特征即可。
)6.①有串起情节的线索作用。
小说以“白菜石”为线索,串起主动展示、借机讨要、见石生气、借石警示等情节;②有隐喻象征的作用。
白菜石代表清白,表达了为官要如白菜一般保持清白的寄意;③有深化主题的作用。
白菜石与白菜碑一起,表达了为官一方应廉洁自律的主旨,深化了小说主题。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对小说标题作用的分析,需要在把握作品主题、构思、情节等基础上,依据文本内容,对其作用一一进行说明即可。
)〖阅读导引〗小说以“白菜石”为线索,通过“主动展示、借机讨要、见石生气、借石警示”等情节,叙述了“我”与饶城师院教授龚一笑交往的故事,塑造了一位重情谊又能坚持原则的师友形象。
小说主题鲜明,在反腐倡廉的今天,具有积极的意义。
小说篇幅虽短,但情节安排巧妙,人物描写细腻,语言简洁明快。
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特色上看,都符合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
(三)7.B(“主要还是快递小哥自身原因”的理解有误,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主要原因还是企业的管理过于严格。
)8.C(“增速也不断地攀升”分析有误。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2014、2015、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量逐年增加,2016年突破300亿件,但增速均达不到2013年的水平。
)9.(第一问)物流服务中难以协同。
网络上销售的产品品类繁杂,各个快递企业的实力不同,造成顾客满意度不同;由于物流要求的环节多、技术含量高,造成交易信息或知识的可编码程度低,影响了物流服务的质量。
(4分)(第二问)与实力较强的快递物流企业组成关系型的产业链模式;采用自建物流和收购物流企业的方式,实现产业的纵向一体化。
(2分)(解题时,可根据题干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的要求,对材料四进行检索,提取相关信息,然后进行整合并分点作答。
)〖阅读导引〗本篇实用类文本由包含图表在内的一组非连续性文本组成,内容均围绕“我国快递行业的发展”这一主题展开。
材料一主要叙述我国快递业的起步及发展;材料二展现的是我国快递业11年纵向发展的状况;材料三是针对快递业发展到某一阶段而出现的现象的评论;材料四主要叙述快递业与相关产业协同运作发展的状况。
材料简明精练,行文条理清晰,总体上通俗易懂,不难把握。
文本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基于一定的逻辑进行谋篇布局。
二、(一)10.B(“杜伏威遣其将王雄诞攻之”是一个连动句,意思完整,不应断开;断开后,“王雄诞攻之大战于苏州”语意不顺,可排除A、C两项。
“进逼之”是“进军逼近杭州城”的意思,意思相对完整,不应断开;断开后,“逼之战于城下”语意不顺,可排除D项。
故选B项。
)11.C(“子通冒用隋朝皇帝名义”的解说不正确。
李子通已僭位称帝,国号“吴”。
)12.C(“此后所向无敌,攻下吴郡后建国定都”的分析不正确。
李子通攻打辅公祏时,反而被辅公祏打败,所以不能说“所向无敌”。
此外,李子通入据江都时就已建国,攻下吴郡后只是在杭州定都。
) 13.(1)左才相逐渐猜忌李子通,李子通就离开他,接着率领部众渡过淮河,与杜伏威会合。
(“稍”“引”各1分,句意3分。
)(2)李子通又向东逃到太湖,聚合失散的人员,得到20 000人,在吴郡袭击沈法兴。
(“走”“亡散”各1分,句意3分。
)〖参考译文〗李子通是东海丞县人。
年少时贫穷地位卑下,靠打鱼捕猎为生。
居住在乡里时,见到头发花白手提重物的老人,必定代为效劳。
本性喜欢周济别人,家中没有积蓄。
隋朝大业末年,贼寇首领左才相,自称博山公,李子通依附于他,凭其武力得到左才相的倚重。
乡人有陷入贼寇的,李子通必定护卫保全。
当时,群盗都是凶暴残忍的,只有李子通宽厚仁慈,所以很多人都来归附他,不到半年的时间,李子通就拥有部众10 000人。
左才相逐渐猜忌李子通,李子通就离开他,接着率领部众渡过淮河,与杜伏威会合。
不久他们被隋朝将领来整打败,李子通率领剩余的部众奔往海陵,又招得士卒20 000人,自称将军。
起初宇文化及任命隋将军陈棱为江都太守,子通率领部队攻打他。
陈棱南面向沈法兴求救,西面向杜伏威请求出兵援助。
沈法兴与杜伏威两人各带领部队到来,杜伏威驻扎在清流,沈法兴守住杨子,相隔数十里。
李子通采纳毛文深献的计谋,招募江南人伪装成沈法兴的士兵,夜晚袭击杜伏威的军营。
杜伏威不明白,痛恨沈法兴侵犯自己,也派兵袭击沈法兴的军营。
二人因此相互猜疑,谁也不敢先进军。
李子通得以用全力攻打江都,并攻克了江都城,陈棱又投奔了杜伏威。
李子通进入并占据了江都,把他的部众都俘虏了。
李子通趁机僭位当了皇帝,国号称“吴”。
丹阳贼寇首领乐伯通率领10 000多人马来投降,李子通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
李子通又在庱亭进攻沈法兴,杀了他的仆射蒋元超,沈法兴放弃城池,乘夜逃跑,于是李子通占据了晋陵等郡。
李子通得到原沈法兴的府掾李百药,任命他为内史侍郎,让他主掌文书;任用他的尚书左丞殷芊为太常卿,让他主掌礼乐。
由此隋的郡县和江南士人多来归附李子通。
后来杜伏威派辅公祏攻下丹阳,进军驻扎在溧水。
李子通来攻打他,反而被辅公祏打败。
李子通又向东逃到太湖,聚合失散的人员,得到20_000人,在吴郡袭击沈法兴。
攻破吴郡后,李子通率领他的官兵在杭州定都。
不久,杜伏威派遣部将王雄诞攻打李子通,双方在苏州大战,李子通被击退,便退兵守住杭州城。
王雄诞进军逼近杭州城,双方在杭州城下开战,李子通又被打败。
李子通力尽窘迫,向杜伏威请求投降。
杜伏威把他抓起来,并将他和他的左仆射乐伯通一起押送长安,把他拥有的地方全部收复。
唐高祖李渊不但未治李子通的罪,还赐予一所宅第、五顷田地,赏赐钱物颇多。
等到杜伏威入朝,李子通对乐伯通说:“杜伏威已来长安,江东尚未安定,我的那些旧部,大多在江南,我们到那儿召集他们,可以建立大功于天下了。
”于是一同逃跑,到蓝田关时,被官吏抓获,和乐伯通都被处死。
(二)14.A(“衬托出诗人郁闷的心情”分析不当。
首联写的是因为有心事而睡不着,早起后看到雨后的这些景象,为下面抒情张本。
)15.①张骞乘槎的黄河之水被烟雾阻断,阳光照在文王曾经避雨的殽山北陵;②寓情于景。
流连难返的景物描写中寄托了诗人的思乡望归之情;③用典贴切。
用了张骞、文王的典故,怀古伤今,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本题要求赏析颔联的“精妙之处”,除了要理解此联写景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还要注意对两处典故的注解,即对诗歌的用典与诗人在本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及其表达效果进行分析。
)〖诗意赏析〗本诗属于羁旅之作。
蒲津,古黄河津渡名。
一称蒲坂津,以东岸在蒲坂得名;蒲坂即今山西永济西蒲州。
首联交代不知夜来思虑何事早早起床,披衣下床,开户直视,见雨又收,天又霁,庭又广,树又高。
颔联中,“烟横”“日上”,承上联写起得很早,且“有对此茫茫、百端交集之感”。
“博望乘槎”“文王避雨”,运用典故,抒写诗人思乡怀古及建功立业的愿望。
有论者认为,诗人既能驾轻就熟地运用典故,具有厚重的历史感;而且可贵的是,又能将语言玩转如弹丸,清透而圆转,浅近通俗。
颈联中,孤舟为何“期独往”?古人认为,言思乡,一宜往也;怀古,二宜往也;伤别,三又宜往也。
似要离开,又离不开,犹豫不决,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与此对举,曲栏长凭,古人认为,言思乡于此凭也,怀古于此凭也,伤别又于此凭也。
如许清秋,每日长凭,愁绝之至!尾联点出自己的情感之外,又加“况此哀吟”,此便是思乡、怀古、伤别外,自寻出第四件苦事。
(三)16.(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每空1分)三、17.D(A. “实现”“问题”搭配不当。
B.“实现”“目标”搭配不当。
C.“实现”缺宾语中心语。
) 18.B(把“米波雷达”放在句末表强调,以引出下文。
A.语意承接不连贯。
C.以“从中”开头,整个句子连接括号前的“而”显得语句不通顺,故可排除。
D.去掉“从中”,与上文“探测并击落”缺乏照应。
)19.B(一去不复返:一旦离去就不再回来。
也指已经过去的不能再现。
人去楼空:表示旧地重游时对友人的思念。
根据语境,此处应填“一去不复返”。
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
不可估量:不可以估计,形容数量大或程度重。
多用于表达损失。
根据语境,此处应填“举足轻重”。
无处遁形:指没有地方可以隐藏形迹、身影,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
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
根据语境,此处应填“无处遁形”。
过人之处:指超过一般人的地方。
独步天下:超群出众,天下第一。
根据语境,此处应填“过人之处”。
) 20.①敝校我们学校②诸位每位同学③莅临学校到校④且而且(或“并且”)⑤贵客老师(每处1分) (“敝校”是对外校的人谦称自己的学校;“诸位”是敬辞;“莅临”是敬辞,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且”为书面语;既然是“市文明学校联合检查团”,学生称之为“老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