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1高考语文核按钮考点突破【新高考(考后版)】4专题四
2021高考语文核按钮考点突破【新高考(考后版)】4专题四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专题四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阅读·诗歌
结束
8.“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解?(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水瓶”和“井”“空而常满”,刈禾女的内心也“空而常 满”;②“空而常满”指“我”内心因现状而空阔,却又因神往故乡而十 分充盈,感到满足;③这样的说法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专题四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阅读·诗歌
结束
我想告诉给姊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 风吹过镰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 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 蓝的天空有白云 是一队队飞腾的马 你听 风与云 在我的镰刀之下 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卅日 在苏格兰高原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考ຫໍສະໝຸດ 突破专题四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阅读·诗歌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专题四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阅读·诗歌
结束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 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 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 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 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专题四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阅读·诗歌
结束
试题解析
解读试卷明考向
[考题] (16 分)
[2019·山东高考模拟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6~9 题。
刈禾女之歌 辛笛
大城外是山 山外是我的家 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 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在雨里生长 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专题四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阅读·诗歌
结束
9.诗歌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 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可直陈内心,并将眼前所见与个人回忆结合起来,让刈禾 女的形象更为丰满;②通过刈禾女情绪的起起伏伏,形成内在的韵律感; ③充分调动个人感官,多角度呈现人与原野的关系;④从“我”的角度 抒情,“我”既指刈禾女,也可以指诗人,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结束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 也含有城市与乡野的对比。 B.“我想告诉给姊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刈禾女收获时的 心理活动,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 C.“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刈禾女劳作时的欢快, 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 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
[答案] D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专题四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阅读·诗歌
结束
[解析] 本题考查局部诗句的表达内容。指向的是对诗句的领悟能力。每 一句都领悟了,全诗也就领悟了;反过来,对全诗有一个完整把握,又会加 深对诗句的领悟。解此类题,既要从局部着眼,更要从整体入手。A.“大城 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说明抒情主人公是立足于“大城”想“山外”,而 “我”就是山外的人,那么,“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是正确的;想家 的本身,就暗含了“大城”生活与“山外”生活的对比,那么,“也含有城市 与乡野的对比”是正确的。B.“我想”说明这是抒情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所 以“写刈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是正确的;“我是原野上的主人”明显透 露着自豪感,所以“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是正确的。C.“风吹过镰 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的是劳动时的一种感觉,阳光下刈禾,吹来一阵 凉风,比较爽快,所以“写刈禾女劳作时的欢快”是正确的;“风”好像有 情有义,对劳作者很是眷顾,所以“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是正确 的。D.“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不正确。从孤句来看,似乎 也说得通;但放到整体去理解,就说不通了。从整首诗看,刈禾女从来没有 面对原野的渺小感,而是在欢呼原野、拥抱原野。所以这一句应该是写人与 自然融为一体的幸福感。
[解析] 本题考查对局部诗句的内容探究。指向的是对诗句的内容的探 究能力。解此类题,不能就句论句,而要上下勾连。“水瓶”和“井”没 水时是空的,有水时就是满的,“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一个“也 是”就照应了前面的“水瓶”和“井”。这是其一。“水瓶”和“井”或 空或满都是因为水,那我的心或空或满又是因为什么呢?从全诗来看, “我”是一个曾经的刈禾女,现在久居大城市,现在在神往故乡,所以可 以感知,久居大城市的现状使“我”心“空”,而神往故乡又使“我”心 “满”。这是其二。这样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诗句充满了思辨性和哲理 性,这种说法带有评价的性质。这是其三。
[答案] B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专题四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阅读·诗歌
结束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局部的艺术特色。指向的是对诗歌局部艺术特色的鉴 赏能力。对诗歌局部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是建立在对诗句的领悟能力上的。 一首诗的艺术特色,既有整体上的,又有局部的,本题着眼的是后者。A. 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带有急切的向往,节奏肯定会快 一些,思绪转到家中的物象,心灵就会静一些,节奏也就会舒缓一些。表 述正确。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全是动态描写,没有静 态描写。“空间与时间的结合”也是不正确的,因为诗句没有体现出空间 与时间的转换。全诗从整体上说确实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而这 句诗没有。表述不正确。C.“眼”是不能唱歌的,所以这是视觉与听觉的 相通,是通感;“唱着原野之歌”,可以从中感受到刈禾女愉悦的心情。 表述正确。D.“你听”是祈使语气的标志;“奔骤而来”加快了节奏。表 述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