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输液中护士护理心得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科研论文题目:小儿静脉输液中护士护理心得学生:指导老师:2013年10月31日小儿静脉输液中护士护理心得【摘要】: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小儿静脉输液往往也是影响医护关系的重要因素,我在儿科工作了多年,目睹了很多次的纠纷,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护士的静脉穿刺不成功而造成的, 由于患儿哭闹、好动的特点,易致液体外渗而反复穿刺,如穿刺时能“一针见血”,多数患儿逐渐安静,如失败,可致患儿烦躁不安,家属极易产生意见,直接影响护士情绪,致使再次失败而引起护患纠纷,所以,我们应实施人性化的优质护理,勤练苦练技术,从而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和护士的心理素质、静脉的选择、持针手法及穿刺后固定等因素密切相关。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应从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及加强技术练习入手,同时要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宜,实施人性化的护理,如穿刺前做好健康知识的宣教,让患儿和家属对你有信赖和可亲的感受,必要时还可借助一些辅助器械。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人性化护理前言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
通过医学文献及临床经验认真分析总结发现,小儿静脉穿刺成功和安全与否与护士的心里素质、静脉的选择、持针手法及穿刺后固定、滴速控制等因素有关。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应从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及加强技术练习入手,同时要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宜,必要时还可借助一些辅助器械1、心理素质开展人性化护理的关键在于更新护理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人性化护理的本质是“以病人为中心”,其思想内涵是“我能为病人做什么”,在病人的身心及社会需求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优质护理服务,从而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护理。
因此,要求临床护士深入地学习和认识人性化护理的实质和内涵,改变施护观念及行为,走出那种被动等待和执行医嘱、一切以方便操作为前提的误区,应该主动去和病人进行深入地交谈,了解病人、询问病情,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充分尊重病人的尊严和对治疗、护理操作的自主选择权,做到知情同意,学会换位思考,适时表达出对病人的理解与同情和必要的告知,为患者提供医疗费用日清单,让病人明明白白消费,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开展和深化人性化护理的关键,也是赢得病员、提高护理效益的关键。
当前儿科的护理人员变化较频,又以年青人居多。
对小儿输液往往会有怯场的现象,心理有压力而失败,加上小儿静脉输液操作中,患儿及家属有一定的恐惧心理,个别家长会伤心流泪,甚至有的还会指责护士等,比如遇上一个患儿在接受输液之前不停的哭闹,家属对孩子会用一语双关的口吻说:“不哭不哭,阿姨一针就能扎到血管”,有的家长甚至直接就说;“看好了,一针给我们扎上”这就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这就需要护士要具备很好的心理素质,是直接关系到静脉穿刺输液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
在操作前要给患儿及家长做好心理工作和配合方法介绍,教会家属怎样固定头部,注意不能捂住小儿口鼻,不能压迫胸部,脚手关节不能过度压迫等,这样一方面增加家属对自己的信任,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减轻思想负担。
护士要沉着、冷静准备好必须的一切用物,给人一种熟练的印象,用亲切的语言,温和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儿及家属,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安抚,尽量减少紧张惧怕的心理,使患儿及时进入良好的穿刺状态。
2、静脉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血管,是进行穿刺的第一步。
静脉解剖位置,在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耳后静脉,四肢有手背静脉、肘静脉、股静脉、足背静脉、踝静脉、大隐静脉。
选择头部静脉首先是看,看静脉的颜色,一般比较宽粗的静脉呈青色,细小的静脉呈暗紫色。
还有一些穿刺时间长或穿刺次数较多的静脉呈暗灰色。
要与动脉区分,儿童在哭闹的时候动、静脉均可突起,但动脉多无色并伴有搏动感,穿刺前一定要辨别清楚。
其次是按,有些患儿哭闹时头部皮肤变红甚至变紫,或者是有湿疹、药疹、麻疹等肤色变深难以辨别时,用拇指稍用力按压局部皮肤来确定血管走向。
再次是摸,在儿童皮下脂肪较多,血管印记模糊不清时,可有以下两种方法辨别:1.用拇指指间侧面在患儿头部静脉的解剖位置横向稍用力滑蹭,会摸到“凹槽”,再上下来回横向滑蹭的同时用指甲轻轻留下“凹槽”走向,即静脉走向。
2,在“凹槽”并不明显,但又略有静脉走向痕迹的时候,可将两手平放在痕迹两边,同时向痕迹稍用力推挤,即可出现一条细细白色的突出的线痕,即为静脉走向。
同时要注意与动脉鉴别,患儿哭闹时,头皮未推挤出现的白色线痕多数为细小动脉。
静脉的选择应避免在骨隆突处、关节部位、静脉活瓣、红肿烧伤硬痂处穿刺,还要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合理的选择。
先头皮后四肢、先额后枕、先大后小。
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较大的有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及枕静脉,便于固定,又不影响患儿活动,便于保暖,故多采用。
3、选择静脉穿刺点的方法(1)看:给急诊及危重患儿穿刺前应仔细看清可穿刺的部位,选择最有利的静脉进行穿刺,不易渗漏,易于家属管理的血管,及时打开静脉通道。
光线的强弱、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光线太强瞳孔缩小,眼睛容易刺痛,影响穿刺;太弱瞳孔散大,眼睛容易疲劳、眼花,看不清血管。
明亮的自然光线最佳。
在光线差的房间、阴天、晚上,可借助45W日光灯,置于操作者左前上方,距穿刺静脉45~50cm。
不论选用哪种光线,操作者的身体与手勿挡住注射部位的光线。
(2)找: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阶段,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这个阶段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
选择头部静脉首先是看,看静脉的颜色,一般比较宽粗的静脉呈青色,细小的静脉呈暗紫色。
还有一些穿刺时间长或穿刺次数较多的静脉呈暗灰色。
要与动脉区分,儿童在哭闹的时候动、静脉均可突起,但动脉多无色并伴有搏动感,穿刺前一定要辨别清楚。
其次是按,有些小儿哭闹时头部皮肤变红甚至变紫,或者因各种疹子使肤色变深难以辨别时,用拇指稍用力按压局部皮肤来确定血管走向。
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浓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宜选择四肢静脉。
上肢常用作穿刺的浅静脉主要有手背浅静脉和前臂浅静脉。
手背浅静脉较为发达,数目多,相互吻合成静脉网,网的桡侧汇集向上延续为头静脉,网的尺侧汇集成贵要静脉。
头静脉起始后向上绕过前臂桡侧缘至前臂掌侧面,在肘窝稍下方发出肘正中静脉后;沿肱二头肌外侧沟上升,贵要静脉沿前臂尺侧上升,在肘窝下方转向前面,接收肘正中静脉后,经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行至臂中部,穿深筋膜汇入肱静脉。
肘正中静脉在肘部连接头静脉与贯要静脉之间,其连接形式变异甚多。
前臂正中静脉起自手掌静脉丛,沿前臂前面上升,沿途接受一些属支,并通过交通支与头静脉及贵要静脉相连。
前臂正中静脉末端注入肘正中静脉,有的末端分为二支,分别注入贵要。
在皮肤表面一时看不到血管,要耐心沉着,在四肢、头部仔细找,然后选择一条较好固定,便于保留的静脉。
(3)摸:有些患儿皮下脂肪较多,血管印记模糊不清,难以通过“看”、“找”的办法解决静脉穿刺新问题时,可用食指指腹前端在患儿头部静脉的解剖位置横向稍用力来回滑蹭,会摸到索状物,在滑蹭的同时可用指甲轻轻留下索状物走向,即静脉走向。
在感觉不到索状物隐约可见静脉走向痕迹的时候,可将两手平放在痕迹上下两端,顺静脉走向探摸,心得血管的走向、深浅度、粗细、滑动度。
(4)指压手推法:采用上述方法均不能成功时,可采取此法。
四肢静脉可先用止血带结扎血管的近心端,然后用大拇指反复轻快地在静脉的远心端进行压迫,向近心端推行3~5 cm,以达到静脉充盈的目的,当皮肤见到血管显露时,便可迅速进针,刺入血管内。
(5)轻压横摸法:如选用额静脉时,用食指在额部轻压横摸,可摸到一条凹陷,该血管位于凹陷内,上下移动触摸,可摸到富有弹性、有空感的1 条血管。
(6)静脉按摩法:用双手的掌根部四肢静脉从血管的近心端沿静脉走行环形按压指(趾)端,用力均匀反复按摩3~5 次,再用止血带结扎血管的近心端,松紧要适度,然后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血管充盈显露,此时静脉穿刺较易成功。
(7)拍打振动法:经以上6 种方法仍无法选择到合适的血管时,可采取拍打振动法。
即在患儿的手及足背浅静脉丰富的部位,用手掌由轻渐重的拍打3~5 次,通过振动,血管多数可显露,此法对末梢循环不良的患儿不易适用。
(8)非握拳穿刺:即扎止血带后选择血管后消毒、握拳、穿刺,根据多类护理研究及临床时间目前非常提倡非握拳静脉穿刺法,即扎止血带后,患者手背向上自然平伸,护士掌心向下或面对自己,紧握患者手指根部及手指,拇指及食指固定患者手背两侧或指根上下面,绷紧手背皮肤选择血管穿刺,穿刺角度为5-15度,此法穿刺血管暴露明显,此外心理研究表明,紧握拳通常是紧张或恐惧等负性心理状态下常见的躯体保护性动作,握拳穿刺易加重患者紧张恐惧,使用非握拳穿法可使患者处于放松状态,提高穿刺成功率,更提高患者满意度。
(9)热敷法: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状况,使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
对小儿腹泻导致循环差,静脉塌陷,难以穿刺的患者,均主张配合热敷法,有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须引起注意的是应防止烫伤,如发现肌肤发红起泡,应立即停止热敷(10)低瓶高调法:低瓶高调法可明显降低输液管内液体的压力和阻力,静脉血管内压力差增大,穿刺进针后回血速度明显加快,从而提高静脉穿刺输液成功率。
(11)负压进针法:对细小血管、休克患儿的血管,宜采取负压进针法,按传统静脉输液前准备,选择穿刺血管和进针部位,排尽输液管及头皮针内气体后,关好调节器。
左手将输液管前端20cm~30cm处管壁返折,挤去前端液体约0.2ml,左手紧捏返折处,并迅速交于右手(捏管处不可放松)。
然后左手绷紧进针点皮肤,右手紧捏返折处输液管,并持头皮针与皮肤呈30度~40度角快速刺入皮下,然后松开输液管反折处。
按传统的静脉穿刺方法进入血管,当刺入血管内,可见快速回血,表明穿刺成功。
(12)持针手法:临床上一般有两种持针方式 ,第一种是拇指和食指平行捏住针柄上下两面 ;第二种方法是食指和拇指垂直捏住针柄前后两侧边。
两种持针的优点捏住针柄的两个侧边进行静脉穿刺是依靠手指关节活动 ,捏住针柄的上下两面进行静脉穿刺是依靠手腕关节活动。
静脉穿刺是精细操作 ,手指关节相对手腕关节来说是小关节 ,一般进行精细操作时 ,手指关节比手腕关节灵活 ,准确性高。
临床上应根据静脉情况选择合适的进针角度 ,当给予静脉表浅的病人输液时可采用较小的进针角度 ,用第一种持针方式 ,食指垫在针柄下面 ,大约形成一个 15度~ 2 0度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