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我国私学的产生及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论我国私学的产生及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论我国私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姓名:郑敏学号:20110510579摘要:我国古代私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之后各个朝代逐渐发展和扩大,虽秦朝受到重创,但并没影响到私学的大体发展趋势。

私学文化源远流长,对整个中华名族的教育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促进文化的繁荣。

也对周边的国家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同时也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中国古代私学产生发展影响国外教育—、我国私学的产生及发展1、春秋时期的私学孔子是中国最早办私立学校的人,以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只允许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他在屡次寻明君而失意之后回到故乡建立了我国古代第一所私学。

他的名言是:三个人之中,必然有一个是我的老师。

他思想和学术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直到今天,也有人说儒家经学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古代私学发展的历史。

那是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起着剧烈的变化。

从奴隶制走向崩溃,到封建制度逐渐形成统一。

各个学派纷纷传播自己的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的是儒、墨、道、法四家。

孔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并受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和各学派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儒家学派,在他的私学中也有出身贫穷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

法家代表新兴地主的势力,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他还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但他所提倡的法治只针对大臣和百姓,君主则凌驾于法律之上,“法不阿贵”要坚决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就说的是他的政治主张,要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因此,可看出法家思想主要讲变法、耕战、积极进取、实行法治。

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属于平民阶级,所以墨家代表平民的利益,特别是和手工业者相接近,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所以墨家思想提倡尚贤废私,舍己为人,抑强扶弱,注重科学技术。

老子是到家的创始人,他代表没落贵族,他的思想学说深奥,含有朴素的辩证主义思想,他认为道是没有形状、超时空的永久存在的,这是一种唯心论思想。

老子的名言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明对立的东西是相互转化的。

他的政治主张是“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君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无为而治清心寡欲,顺服自然。

所以到家提倡消极隐遁的人生观,反对学知识,对统治者抱有反感,憧憬着小国寡民的社会生活。

这四家的影响比较大,他们都有私学。

尤其是儒家以外的各家,在官学中没有什么地位,其所能保存下来,全赖于私学。

2、战国时的私学到了战国时期,七国的兼并战争更为严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经建立了土地私有制的封建制度,导致私学更加盛行。

“从师”之风盛极一时,如孟轲“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田骈在齐,“资养千钟,徒百人”。

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学派互相批评,互相影响,同时在同一学派中又互相争辩,形成支流。

3、秦朝时的私学秦始皇采取法家政策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推崇严刑酷法,而不注意教育,只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严禁私学。

特别是“焚书坑儒”,使当时很多的文学经典遭到破坏。

这也是秦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4、汉朝时的私学汉武帝时,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并没有禁止私学,太学里所立的五经博文都是今文经学,而古文经学仍可由私人传授。

由于私学力量日益增强,至东汉末争取到了压倒官学的地位。

5、魏晋南北朝时的私学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处于时兴时废的状态,但是私学却颇为兴盛。

无论在规模上抑或学术思想、教育方式与方法上都超过了两汉。

这是个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时期,必然使官方的学校教育处于时兴时废的状态。

巨大的流民迁徙使稳定的学校制度也无法建立,这些给私学的发展留下了空白。

而且思想界突破了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局面,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起来,是继战国之后出现的第二次百家争鸣.这一时期的许多思想家对儒学展开了猛烈的抨击。

没有思想的解放,绝无学术的繁荣,这一切使私学不再仅仅是官学的附庸,而逐渐走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6、隋唐时期的私学隋唐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国力较强,国家也很重视人才的培养,明确鼓励私人办学,唐朝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出现许多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等。

这些著名人物的成长与他们早期收到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而私学和家学又是早期教育的主要形式,所以体现出这一时期私学很发达,几乎社会上每一种专门学术都有私学传授。

7、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私学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及隋唐之后继续发展,书院成为私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势大,其日久,影响很大。

书院初为私立,后来才由政府控制了一部分,作为聚徒讲学的书院开始于五代,宋兴之初最著名的有白鹿洞、石鼓、应天府、岳麓四书院。

后来书院超过了州县学。

南宋书院尤多。

8、明清时期的私学明清时期是私学发展达到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明初的百余年官学较为发达,私学和书院较为寂静,明中期以后官学开始衰败,私学和书院开始走向兴盛。

到清朝,政府重视对私学教育的管理,造成了地方上私学普遍发达的现象。

这时私学多称私塾或塾馆,较之宋元明,清朝私学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更加繁盛,成为封建统治者实施教化、维护封建秩序的重要场所。

二、私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1、对古代教育发展的影响(1)在官学制度未建立之前,私学教育承担了几乎全部的教育任务,使我国古代教育从未中断,而且有相当的发展。

古代的文化典籍、科学知识主要通过私学教育得以保存和传播。

参与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人才,也大都是私人教学锻炼和培养出来的。

在官学制度建立之后,私学教育成为官学教育的重要补充,继续承担着繁重的教育任务。

私学生徒数倍于太学生。

地方官学发展迟缓,郡国内不过一校或数校。

地方私学更远远超过地方官学。

官学系统中几乎全无启蒙教育,蒙童教育则几乎全由私学或家学承担。

书馆的书师是一批相当庞大的教育大军,担负了数十万儿童的教育大任。

成千上万私学教育家和教师对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发展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不可磨灭的。

(2)私学教育促进了不同学派的发展。

例如秦代专尚法律,焚书坑儒,以法为教,法家之外的学术成就,在禁私学的禁令中继续得到传播和发展,主要是通过私学。

秦末战乱,私学犹存,讲诵弦歌之声不辍。

汉初尚黄老之学,官学未立,各种学术流派都以私学方式传播。

汉武帝独尊儒术,立五经博士,后置太学。

黄老道法阴阳纵横以至杂家仍以私学讲授。

古今经学之争起,今文经学常居主导地位,古文经学常以私学讲授,不断展开斗争,各自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最后促进了两大学派的相互吸收和融合。

正是由于古今文经学的反复斗争,私学与官学不断争夺,两大学派互相取长补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克服了各自的片面性。

相对而言,官学笃守师法、家法之风盛甚,私学教育却较少受此限制,许多私学大师兼通古今经,表明私学教育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3)私学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许多经验在官学中应用、推广。

私学教育创造并积累了蒙学教育的经验,尤其是识字、习字教学的经验。

识字教学是一项繁重的任务。

汉代字书已有多种,它们将汉字按应用范围,分为若干类,有的按偏旁部首归类编写,易读易记,方便了教学。

汉代字书相对稳定,又随之增删完善,在启蒙教育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找到了巩固识字成果,并向高层次过渡的桥梁。

汉代私学在集中识字、写字之后,马上进入诵读阶段,选择文字通畅,争议较少,切合实用的典籍,如《论语》、《孝经》,令其诵读,不求深究,只要略通大义,粗知文义即可,使之、乎、者、也顺口而出,使书上文句如出己口,这方面的经验也为后世所吸取。

最后,还有专经研习的经验。

私学大师讲授,各以自己所长教授弟子,不仅教经典本身,而且讲授研习方法和心得,提倡质疑问难,这些经验为后世书院教学的张本。

2、对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1)对民办教育的影响①扩大了教育供给,满足了不同阶层的教育需求。

我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外发的追赶型的现代化,政府、社会和个人都对教育非常重视,科教兴国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但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政府供给型的教育供给严重不足,教育供给的结构也很单一,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也不能满足国家现代化的需要,影响了现代化的进程。

所以,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办学。

乡村私学的出现,弥补了政府教育的供给不足。

它们种类多样,满足了不同阶层的教育需求,富裕阶层可以进入更好的学校学习,贫困阶层的的子女可以进廉价的私学,多少学一点知识,这样失学现象就相对减少。

②加剧了农村社会的分化,促使各阶层的差距越拉越大。

在公立学校单一供给教育服务且收费低廉的情况下,贫困阶层和富裕阶层接受同样的教育服务。

在学杂费不断上涨,不同类型私立学校的出现以后,富裕阶层的子女接受较好的教育服务,有更多的升学升迁机会;而贫困阶层子女接受较差的教育服务,只能学会识字、阅读、简单的计算和技能,导致他们最终获得的知识文化差距很大。

知识文化的巨大差距影响他们在社会中的发展程度和经济收益多少,使得各阶层的地位差距越来越悬殊,而且使贫困的阶层会一直传承下去。

3、对国外教育的影响中国古代私学作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周边国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受中国影响最大的周边的国家,以古代朝鲜、越南、日本最为典型。

中国古代私学的教育思想私学大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私学的独特类型对这些国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促进了这些国家早期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1)我国私学对朝鲜的影响朝鲜的统治政策贯彻的是中央政府的主导思想,其文教政策是当时汉朝统治者的独尊儒术的思想。

而私学最朝鲜的影响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只是在汉代由于儒学教育私学化,创办力度加大,进而对朝鲜的影响也进一步加大。

他们不仅提倡儒学,而且以儒学经典为教育的主要内容,诗书礼易春秋成为朝鲜教育传承的主要内容。

由此可见这些都受到中国私学的直接影响(2)我国私学对越南的影响在东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时,越南一直是中国的郡县,在长期的中国郡县的置属下,越南教育深受我国古代私学的影响,特别是儒学的传播。

陈朝末年,儒学在越南逐步取得主导地位,到后黎朝儒学趋于鼎盛,形成独尊之势。

阮朝初期和中期,儒学人处于正统地位,阮朝末期才逐渐走向衰落。

在这一时期,越南文化教育与中国的几乎没什么两样。

3)我国私学对日本的影响可以说,正是中国的私学思想,最先启蒙了日本的文化教育。

在我们看来,对日本文化教育的始作俑者,是百济的儒学博士,而这一时期的百济正是属于中国所设置的郡县制内的,因此百济的儒学博士,是与中国内陆的儒学博士无异的。

此后,在汉初私学中复兴的五经,又陆续传入日本。

在私学中传播儒学思想,对日本社会的改造起到了很大作用。

例如,日本公元648年的大化革新就是根据隋唐大一统的封建中央集权统治政策改造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