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 股东权益(公司治理学课件)
第三章 股东权益(公司治理学课件)
公司法人资产
• 投入公司的资产后与公司原有的资本融为一体,形成公司的法人资本,由公司占有和使用。 • 投资者将资产投入公司之后,就成为公司的股东,随之也就不再拥有原来意义上的财产所有
权,而代之以不能将资本撤回的投资者所有权——股东权益。
1、股东权益的分类
自益权 公益权
从法律理论的划分
自益权:不需要借助他人就可以实现的,比如分红 权、盈余分配权等,属于法定权力
64% 28% 5% 3% 36% 100%
65% 26% 3% 6% 35% 100%
64% 28% 3% 5% 36% 100%
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股权分置”改革
为了规范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实现两类股票并轨,2005年4月29日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 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进入试点阶段。2005年9月,股权分置改 革全面铺开。
第一类问题: 两类股权市值数量差额巨大
可流通股市值:8,300亿元 不可流通股市值:1.62万亿元
第二类问题: 两类股权持股成本差额巨大
不可流通股成本:1元/股 可流通股成本:多倍溢价
股市暴跌
解决 办法
“大非”:禁售1年后,12个月内不 超过5%,24个月内不超过10%。 “小非” :禁售1年后即可流通
然而,股东会最终也没开成。因为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召集公司股东会 的权力掌握在执行董事刘学光手里。
苏进无奈之下打算卖掉自己的股份,但没有人愿意接受他的转让。 苏进的律师建议他解散公司。但是不符合《公司法》的规定;而公司合并或者分立 的可能性也不存在;而通过股东会议来解散公司,首先,苏进本人根本无法解散股东 会,即使股东会真的召开了,形成决议还是需要公司股份三分之二以上通过,而苏进 只有50%。显然,面对同样拥有50%股权的刘学光,根本不可能形成三分之二的多数 意见,苏进根本无法达到目的。
l发起人股东和非发起人股东
前者为组织设立公司,在公司章程上签字盖章、缴纳出资,并 对公司承担相应责任的股东。后者指在公司设立阶段和公司成 立后认购或者受让公司股份的股东。
l积极股东和消极股东
前者指以获得投资的长期收益为目的的投资者,因此这些投资 者会关心公司的长期发展;后者指仅关注股票市场收益的交易 者,他们只在乎短期投资收益,仅关注公司股价变动。
股东有权对侵 害其应得利益 的董事或者经 营者进行法律 诉讼,要求停 止侵害行为。 一是股东集体 诉讼,二是股 东代表诉讼制 度等。
3、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及其权利特征
国有股“一股独大”特征的形成
•1992年5月《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 “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股权设置有 四种形式: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 外资股”。
万科集团总部:深圳盐田区大梅沙 • 作为公司所有者,各类股东都拥有各自的股东权益:知情权、表决权、收益权和诉讼权。 • 股东权益需要通过普通股东大会或临时股东大会,以“用手投票”的方式得以行使。
导入案例:万科股东状况
点 评 股东权益的保护是公司治理的核心目标
为抑制管理腐败,保障股东利益最大化,需要: 通过股东大会制度——实现事前预防; 通过股东知情权——实现事中监督; 通过诉讼权——实现事后救济
“内部股东控制”
大股东操纵 大股东“掠 夺”
3、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及其权利特征
“股权分置”:
在中国股市的发展过程中,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存在着两 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国家股、法人股)和 社会流通股(个人股、外资股),这两类股票形成了“ 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这就是所谓 “股权分置”
限制 国有股流通
• 1994年3月《股份制试点企业国有股权 管理的实施意见》 “关于特定行业和特定企业以及在本地
区 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要保 证国家股(或国有法人股,该国有法人单 位应为纯国有企业或国家独资公司)的控 股地位”。
形成“一股独大”
截至2005年6月底, 沪、深两市共有A、 B股上市公司1391 家,总股本之和为 7485.83亿股。其中 国有股占总股本的 49.45%。
l 承担风险程度 优先权益,收入稳定,风险低
l 承担风险程度 剩余权益,收入不稳,风险大
l 偿还期限 偿付日期固定,到期不偿付本
利,则破产清算
l 偿还期限 除依法转让外不得抽回资
金,清算后获取尚存剩余财产
知识链接: 债权人的保护规则
公司股东责任有限性原则的确立使得债权人不能 对股东的个人财产提出请求,因此现代公司法一 直十分注重对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保护。
知识链接:股东形态的变迁
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自然人 为主体
自然人与机构 投资者并存
机构投资者 为主体
股东形态的变迁
• 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程度很大,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参与的积极性不足。
• 20世纪后期,随着机构投资者的迅速发展和更多股东对公司 控制过程进行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恢复。
流通股东蒙受损失
解决 办法
非流通股向流通股支付“对价” 使流通股股东获得补偿
关键: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市场稳定,解决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
3.1 股东和股东权益
3.1.3 股东权益与债权人权益的比较
1、
在公司经营中所处地位不同
2、
各自承担的风险不同
3、
两种权益偿还期限不同
公司资产来源
是公司的所有人,具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 管理者等权利
• 这一章是研究公司治理具体制度安排的开始
学习提示
➢本章重点 股东权益的具体内容 股东大会的性质 股东大会的表决机制 股东诉讼权
➢本章难点 累积投票制 股东诉讼制度
导入案例:万科股东状况
截止2011年底,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人数90.17万人,股本 总额109.95亿股(流通股),人均持股12,193股。 前10大股东中,有大股东华润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6.19亿股,占总 股本14.73%;有机构投资者;有流通B股;还有个人股东刘元生 。前10大股东合计持有25.44亿股,占总股本23.14%
四川惠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公司成立时,两名股东刘学光和苏 进每人出资100万,各占50%的股份。由刘学光任法人代表、执行董事,苏进担任副 总经理、监事。
到了2011年,在公司生意最红火的时候,苏进发现自己已经大权旁落,到了年底, 他甚至被免掉了副总经理职务。
苏进2001年12月以公函的方式向刘学光提议召开公司股东会,希望通过股东会重新 选举公司的组织机构,重新分配公司执行董事和总经理的权力关系。苏进认为,自己 拥有50%的公司股权,执行董事和总经理者两个职务至少有一个由他担任。
到2007年12月31日,已完成或进入股权分置改革程序的上市公司市 值占上市公司总市值的比重达到98%,未完成的企业只有33家,至 此,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
实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
“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按投资主 体的不同可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和公众股。
3.1 股东和股东权益
3.1.2 股东权益
1、
股东权益的分类
2、
股东权益的具体内容
3、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及其权利特征
股东权益
权益:权益是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利益。权 益的存在要以向公司提供资产为基础。
企业
投入资产 获取权益
股东
我的车
股东权益
我的权益
别人的权益
投
投
资
资
入
入
股
股
前
后
个人资产
点评:应在公司章程中事先约定股东退出办法,如一家不参与公司了,另一方 有义务购买对方股份;也可约定购买价格的决定方法,如请第三方评估
2、股东权益的具体内容
股
东
事中监督
权
益
的 主
事前预防
要
内
容
事后救济
事中监督
2、股东权益的具体内容
事前预防
事后救济
知情权
提案权
表决权
收益权
诉讼权
股东有权查阅 公司章程、股 东会议记录和 会计报告,股 份公司应将上 述文件置备于 公司以供查阅
股东有权就公 司的经营管理 问题提出自己 的建议。但要 按照公司法或 公司章程所决 定的程序进行
股东有权出席 股东大会并就 有关议案投票 表决:一是对 涉及公司事务 根本性变化的 事项表决;二 是对公司董 事、监事的选 举
股东有权要求 公司依据公司 的经营情况, 分派股息和其 他收益:一是 股利分配权; 二是新股认购 优先权;三是 清算剩余分配 权
第3章 股东权益及其保护
3.1 股东和股东权益√ 3.2 股东大会及其运行机制 3.3 股东诉讼与事后救济
3.1 股东和股东权益
3.1.1 股东及其类型
1、 自然人股东和法人股东 2、 发起人股东和非发起人股东 3、 积极股东和消极股东
3.1.1 股东及其股东类型
l自然人股东和法人股东
前者指符合国家法律的本国公民和具有外国国籍的个人。后者 在我国包括企业法人(包括外资企业)、社团法人及各类投资 基金组织和代表国家的投资机构。
法定股东权益:公司法等法律、法规明确授予股东的、公
法定股东权益 司章程不得剥夺的权益,体现来自国家的保护; 章定股东权益 章定股东权益;由公司章程和股东会议规定的股东权益,
是公司的自我保护机制。公司股东可以通过公司章程来规 按照股东权益来源的划分 定股东所享有的权益。
案例:惠松工程机械公司的股东纠纷
第十章 企业集团治理: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 第十一章 网络治理:公司治理的延伸
第十二章 公司治理的演进及其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