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和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当今社会已进入到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渗入到各行各业,可以说,不懂计算机就寸步难行。

如何使得高职毕业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更好地学以致用,与工作岗位做好衔接,这就关系到计算机基础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校本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2)6-0042-02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究刘军(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31)21世纪的今天科技飞速发展,电脑已经成为生活的重要元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从办公、教育到娱乐、沟通,电脑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尤其在自动化办公领域,电脑更是功不可没,无纸化办公、视频会议、网上交流、资源共享、多媒体声像、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处处都离不开电脑。

因此,迅速掌握电脑知识、轻松驾驭电脑办公,已成为广大自动化办公用户的迫切需求。

高职院校直接为社会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熟练使用计算机是对高校毕业生的最基本要求。

目前企业需要的各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包括办公软件的熟练使用、一定的文字输入能力、操作系统的安装与优化及日常维护,以及常用软件(如CAD 、PHO-TOSHOP )的使用和简单编程等。

正因为计算机的快速发展,致使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计算机专业,高中毕业生一窝蜂式地报考计算机专业,导致近几年来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成倍地增长,但是仍然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达不到企业所要求的用人标准。

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好工作,甚至转行,更何况是专科学校的计算机毕业生。

为什么会出现此类供需不对称现象呢?笔者认为,原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大的因素,也有学校、教师、学生自身的原因。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的微型化,计算机已经进入到了千家万户,甚至小小手机都具备了电脑的全部功能。

计算机时代早已经来临,但是利用计算机作科学研究学习的少之又少,更多的家庭只是为了娱乐,青少年更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等。

造成这种落后的社会因素有:我国本身对国产软硬件的扶持力度不够;学校教师的因素有:各类中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发展泛滥,且教育教学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师不明确企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所以不能教授出合格的毕业生;学生自身的因素有: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多数只是出于喜欢玩电脑,并没有足够的兴趣爱好,报考此专业只是随波逐流,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输送应用型人才的,因此,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1.生源差异较大。

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由于中学阶段计算机教育的不平衡,造成了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很大,计算机基础能力参差不齐。

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大部分对计算机操作比较熟练,个别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取得了计算机等级证书;而边远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还很陌生,这样使得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致,从而使学生在计算机理论及操作的接受能力上得不到统一,课堂上表现为同学对学习进度的要求不同,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文理没有分科。

文科理科学生善于接受的内容有差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差别,在将来就业差异会更大。

如果全校都是统一的计算机基础的教材和大纲,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文理科学生也学不到自己擅长的内容,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3.考核方法欠完善,没有突出能力考察。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是任课教师出题,上课教什么就考什么,甚至许多学校还在延续纸质的考试形式。

这样的形式只能导致教师没有求变、求新的动力,学生也没有真正掌握所需的知识。

高校也没有要求学生考取计算机等级证书,所以学生没有太大的压力。

有个别学生会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但是通过率并不高。

4.社会需求不明确。

教师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下教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都在教授同样的内容。

在计算机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的教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也不知道外面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还没毕业,就已经被社会所淘汰。

5.教材更新慢,没有突出专业特色。

计算机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教材如果还在使用几年前的版本,就很难跟上新技术的发展。

而且各专业用书一样,文科生、理科生用书一样,没有突出专业特色,所有专业所学内容侧重都一样,学生学不到与自己专业相关联、感兴趣的知识,也就没了学习兴趣。

二、改革方案1.实行分专业分班教学,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使计算机基础能够服务于各专业,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计算机专业可加入初级的编程软件、网络软件;会计专业可加入初等的财务应用软件;物流专业可加入货物管理软件;公路专业可加入制图软件、造价软件;汽车专业可加入简单的汽车维修检测应用软件等。

结合各系部的专业特色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真正做到计算机基础教学服务于专业建设。

同时,要分班、分层次地教学,进校要摸底并按照学生的意愿,有计算机等级证书的学生可选择提高班学习,没有证书的可选择基础班学习,这样教师就可以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

文理科专业也要有侧重,可加入文理科学生所擅长的学习内容,文科学42··生可多些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理科学生可侧重动手操作的项目学习。

2.教材更新要及时。

应加入主流的系统、软件知识以及软硬件的安装、系统的优化等内容,并加入不同专业所需用软件的简要概述。

这就要求各专业教师要有自己的校本教材,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案教材,对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这样,学生学有所用,同时对教师本身也是一个鞭策和提高。

3.变考试为考证。

以考取证书来代替传统的考核方式,以证书的成绩来替代计算机基础的成绩。

这样的考核方式优点很多:首先,增大了教师的压力,教授内容覆盖面广,而且做到了教考分离。

其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既学到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技能,又获得了证书,有助于将来更好地就业。

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但会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不断改革创新,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4.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改革的突破口。

本着“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原则,教师要走出教材、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深入社会、企业,了解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制定自己的教学任务,将课程体系联通岗位要求,将教学任务与工作任务对接,带着任务课题教学。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以授人以渔为目的,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效率。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教学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高职教师站在企业的最前沿,紧握时代的脉搏。

同时,教材改革要准确定位,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努力为社会输送零对接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1]李伟.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金世双,王未央.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讨[J].福建电脑,2011,(9).[3]蔡庆华,江健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4]毛莉君,张燕.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5).!!!!!!!!!!!!!!!!!!!!!!!!!!!!!!!!!!!!!!!!!!!!!!!!![摘要]论文倡导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ESP )中实行探究教学的模式,通过成立教师工作坊的形式,让年轻教师学习探究教学的理论,在专业英语教学中设置项目,带领学生探究行业英语学习。

通过该项目,年轻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以及研究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师生关系也有所改善。

[关键词]探究教学;专门英语;教师专业化;项目[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6-0043-03基于探究教学的高职ESP 教师专业化发展项目徐琴芳(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38)探究式科学教学是当前国际科学教学改革中被各国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主流的科学教学方式,它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指教师在理解“科学探究”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在自由创设的、有结构的、能促使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和发展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探究教学在国内还处在探索阶段,大多是理论的探索和框架的构建,相对实证的研究很少。

国内学者已开始关注学生的研究能力培养,大学生具备探究学习的能力,他们已经获得了外语的听说读写技能。

专业英语课程主要运用外语在行业中从事旅游、贸易和对外交流等活动。

因此,专业外语课堂上开展探究教学是可操作的,通过探究,学生不仅学习巩固了专业英语知识,而且在活动中运用多种语言技能具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这一教学模式,提高英语教师从事专门外语教学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研究背景倡导外语教学中的探究教学,有其广泛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基础英语教育的改革给高等教育提出了两大挑战:一是英语水平不断提高的高中毕业生,如果依然以旧的标准要求学生,那么似乎就没有必要进行大学英语教学。

二是勇于创新的基础教学的中小学教师将对高校英语教师提出挑战,如果大学英语教师不适应改革的方向,就会与社会要求脱节。

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走上专业化之路,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结合,这种发展趋势也让众多的英语教师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方向。

高校外语教师总体素质较高,他们掌握了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有接触国外最新教学思想和理念的优势,但是比起其他专业教师,其研究成果略显微薄,在学科竞争中处于劣势,研究成果的影响较小,即使一些实证研究也只是教学改革的尝试,很少得到大面积推广的机会。

该项目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依据,以学生学习为检验,能够让教师研究变得更加具体,其研究结果更有实践应用价值。

二、理论框架该研究包括教师行动研究和探究教学项目两个方面,其中教师行动研究是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课4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