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毒的毒性与毒理——上传
蛇毒肌肉注射杀人案例
• 尸检
– 死后14h解剖,在其左侧臀部发现一针眼, 局部无明显红肿。脑充血明显,在镜下 观察发现有重度脑水肿;脑内小血管淤 血,有的小血管周围渗出性出血,脑组 织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 镜下示出血
蛇毒肌肉注射杀人案例
– 镜检: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肝窦淤 血,汇管区纤维芥蒂组织轻度增生,并 向肝小叶内生长(轻度肝纤维化)。脾 镜下呈明显急性脾炎(脾窦及髓内嗜中 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胃粘膜可见散在 点状出血。肾镜下见间质淤血。
细胞毒素
• 作用在细胞膜上, 导致膜结构改变而 释放细胞内容物, 也能直接溶解某些 动物的红细胞。
损坏肾小管
出血毒素
引起血液外渗,脏 器出血。
蝰蛇、五步蛇、蝮蛇和竹叶青
• 它能够引起动物水肿、 出血和组织坏死。这 种毒素的局部效应迅 速,可使局部通透性 增加,产生广泛的血 液外渗,导致多个脏 器出血。
– 五步蛇——类椭圆形 – 银环蛇—— “C”字形 – 眼镜蛇——半月形 – 竹叶青蛇小、牙细,一般不太容易有稳定的形
态改变
– 在眼镜蛇咬伤致死尸体的皮肤组织块上,还观 察到镶嵌于皮肤组织中的折断的毒牙,牙尖深 入皮下组织中,断端露出真皮层。
几种常见蛇毒咬伤致死的法医学鉴 定
• 对流免疫电泳和双向扩散两种方法检测血 斑中蛇毒种属
灰蓝扁平海蛇
舟山眼镜蛇
蛇毒毒理
• 蛇毒按毒理学分类可分为神经毒素、血循 毒素、蛇毒酶三种;按化学成分分成神经 毒性多肽、神经生长因子、膜活性多肽
下面主要从毒理学上的三个分类 来分别讲述蛇毒的毒理
神经毒素
• 按部位、作用方式分为两种:突触前神经 毒素和突触后神经毒素。
– 突触前神经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 前膜,抑制突触前膜乙酰胆碱的释放过程 。
海蛇科,蝰蛇科,响 尾蛇科
金环蛇
银环蛇
– 银环蛇——1.0mg/kg
– 眼镜王蛇——12mg/kg
– 平额海蛇——3.5mg/kg
– 眼镜蛇——15mg/kg
– 蝰蛇——4.2mg/kg
– 蝮蛇——25mg/kg
– 金环蛇——10mg/kg
– 竹叶青蛇—100mg/kg
眼镜王蛇
白唇竹叶青
圆斑蝰
白眉蝮
• (2)影响神经递质与其受体的结合 • (3)阻断蛋白的磷酸化 • (4)影响突触小泡的功能
较详细的作用机理
– 影响突触小泡的功能
血液循环毒素
• 主要存在于五步蛇、 • 分类
蝰蛇、竹叶青等蛇 毒中,眼镜蛇、蝮 蛇亦含有此毒素。
– 心脏毒素 – 细胞毒素 – 出பைடு நூலகம்毒素
– 促凝和抗凝毒素
心脏毒素
促凝与抗凝组分
见于蝰亚科,蝮亚科,眼镜蛇科中的某些蛇毒,如蝰蛇,五步蛇及眼镜 王蛇蛇毒中均有这些组份
• 抗凝组分包括抗凝血 活酶作用和纤维蛋白 溶解作用 ,因而出现 康宁性。
• 促凝组分有凝血酶样 作用和激活第X因子作
用
被毒蛇咬伤的临床表现
• 神经毒类蛇毒中毒主要表现出神经系统损 害症状。
– 局部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 – 全身中毒症状,视物开始模糊,眼险下垂,嗜
睡,喉咙有异物感,声音嘶哑,张口及吞咽困 难、共济失调等。严重者四肢瘫痪、惊厥,进 行性呼吸困难,甚至昏迷、休克。
被毒蛇咬伤的临床表现
• 血循毒类蛇毒中毒主要表现为血液及循环 系统的中毒症状。
– 局部肿胀明显,局部疼痛剧烈,伤口周围或患 肢肿胀
– 全身症状有胸闷、烦躁不安、发热及全身广泛 性出血,且出血难止,血压急剧下降,严重者 死于急性心、肾衰竭,甚至心肌、脑组织出血。 若能治愈,一般有肢肌肉萎缩等后遗症。
• 眼镜蛇科多数蛇毒中的一种碱性多肽,其成分是 由15-17种氨基酸、60个氨基酸链所组成,分子 量为6000-7000D,具有广泛毒性作用。
• 毒蛇咬伤后主要引起人的心血管功能障碍,中毒 早期心率略高、血压上升、频发期前收缩。随着 血循环中蛇毒浓度的升高,可有短暂兴奋后转入 抑制,心搏障碍,心室纤颤,甚至心肌坏死,导 致心力衰竭。
突触后神经毒素
• 例如眼镜蛇的神经毒 素、银环蛇毒的α-神 经毒素、海蛇的神经 毒素等 。
• 对终板乙酰胆碱受体 亲和力很大,可阻断 神经终板受体,使乙 酰胆碱不起作用,且 不易洗脱,其阻断作 用属于竞争性抑制。
较详细的作用机理
• (1)影响离子通道
– ①影响Na+、K+通道 – ②影响Ca+通道
被毒蛇咬伤的临床表现
• 混合毒类蛇毒中毒
– 局部剧痛、肿胀、流血不止,且出现血泡,伤 口溃烂。
– 1~6h后出现全身症状,患者感到发热、头昏、 眼睑下垂、胸闷等,全身肌肉酸痛,颈项僵直, 可有外周性呼吸麻痹,若抢救不及时,病人可 死于呼吸衰竭、肾衰或循环衰竭。
几种常见蛇毒咬伤致死的法医学鉴 定
• 4种常见毒蛇(五步蛇、眼镜蛇、竹叶青蛇、 银环蛇)咬伤致死的尸体征象。
蛇毒的毒性与毒理
蛇毒的概念及一般特征
• 一种生物毒素 • 毒蛇从其毒腺中分泌出来的一种液体 • 主要成分为毒性蛋白质 • 一般蛇毒的新鲜毒液呈蛋清样粘稠,弱酸
性,有特殊腥味,含水量约为65%~80%, 比重为1.03~1.06,常温下易失活,置冰箱 中一周后有部分失去活力。
不同蛇毒致死量
• 目前世界上有毒蛇约 650种,分为眼镜科,
– 外部征象:咬伤处皮肤有1~4个咬痕,成对注 射针眼状的是一种典型咬痕,无血痂,咬痕所 在侧肢体淋巴结肿大。银环蛇咬痕局部往往无 明显红肿,其它三种蛇咬伤则红肿显著。
– 内部征象:血液不凝呈鲜红色,除心、肺表面 有出血斑点外,肾或胰或胃肠粘膜亦有出血斑 点。
几种常见蛇毒咬伤致死的法医学鉴 定
• 电镜下扫描皮肤上的毒蛇咬痕形态
– 突触后神经毒素:作用于运动神经与骨骼肌接 头处的突触后膜,与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相结 合,使运动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对该受体 不起作用,从而导致骨骼肌松弛。
神经毒素
突触前神经毒素
• 属于这一种作用机理 的蛇毒有:银环蛇毒 的β-神经毒素、从江 浙蝮蛇中分离出来的 具有PLA2活性的突触 前神经毒素等。
– 除五步蛇和银环蛇伤例各有一例呈阴性反应外, 其余22例均呈阳性反应,检出率为91.7%
– 阳性反应的血斑标本保存2个月之久仍可检出
– 新鲜体检出率高于腐败死体,腐败级数越高则 检出率越低
蛇毒肌肉注射杀人案例
• 案情
– 某36岁女个体牙医,其丈夫因夫妻不和 雇人购买银环蛇并取毒液,在某日下午5 时许在遇害者下班回家途中将1ml蛇毒注 入其左侧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