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语用作用的重要性

现代汉语语用作用的重要性

现代汉语语用作用的重要性仝金钟(宿迁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江苏宿迁 223800) 摘 要:汉语是我国交流、传播、学习,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代言工具,也是文化、教育、科技,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财富支援。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汉语语用作用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该文从现代汉语的几个层面来研究现代汉语语用作用的重要性。

关键词:词汇特点 体的范畴 语义场 短语的分类 重要性 1 现代汉语词汇静态动态特点应该说现代汉语词汇是语言中发展变化较大的一部分,词汇发展的规律有静态和动态两种,保持稳定的静态规律主要是构词规律,不断变化的动态规律是词库中的新陈代谢。

我们知道汉语的词大多由单音节“语素”构成的。

单音节“语素”在构词上有神奇的力量,单音节“语素”写出来是一个字,所以计算单音节“语素”的数量可以以字的数量来计,常用的大概有3000多个,次常用的也有3000多个。

6000多个单音节“语素”,以一定的语法结构组合,可以构成的词有几万个,常用词也有上万个。

因此,当出现了一个新事物或新概念时,需要一个新词表达的时候,可供选择的构词语素有几千个。

当人们创造出将活动景物的图像和声音变成电信号并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出去,使图像和声音重现的过程,就制造出接收图像和声音的电视机,那么,就有了“电视”这个新词来表达上述概念。

而“电”“视”这两个语素是古代就有的语素。

可见,新词并不一定要创造了新语素才能形成,多半是用库存的语素经过筛选构成新词。

科学的认识,一个单音节语素构词能力强不强,有两个关键条件,一是能否独立成词,二是能否与别的语素构词,且构词时是否灵活。

两者能力兼具的叫自由语素。

只具备第二种条件,即不独立成词,但能与别的语素组合且组合位置灵活的是半自由语素。

只能与别的语素组合且位置不灵活的叫不自由语素。

单音节语素中大量的是自由和半自由的语素。

自由语素很多,单音词也就很多。

使得汉语词库中极易增添新的生命。

比如“冰释”,冰是自由的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一块冰”,也可以和其它语素组成合成词,如冰棒、冰雹、冰河、旱冰、滑冰、溜冰鞋。

“释”作为消除义,只能成为半自由语素,如:释疑、释然、焕然冰释。

不自由语素称词的前缀、后缀,多半是虚化的语素。

双音节和多音节语素在数量上始终是少数,而且没有发展的趋势。

从古代汉语遗留的“联绵字”来看,数量比先秦西汉只少不多。

外来词多数由双音节和多音节语素构成如:咖啡、巧克力、普罗列达里亚,总数量是比古代、近代时多,但仍然有限,这是受汉语言文字本身规律之约束造成的。

词汇的不断变化主要说明词库中新陈代谢的规律。

且“动态”一词是和“静态”相比较而言,以词库内的贮存看,词语是在流动中的。

有死亡的,有新生的,又有起死回生的,还有保持长久的生命力生存了几千年的,所以总体来看,它是动态的。

静态的特点也是十分广泛的,就拿现代汉语标准普通话来说,现代汉语标准语普通话,语音有规范,《汉语拼音方案》准确地描写了这个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规范。

教学语法也描写了这个规范。

但词汇的规范则就不同了,以北方方言为词汇规范的标准,不太科学,北方方言分支很多,就一个名称常有多种叫法,且以方言词汇为规范标准,就忽略了社区词汇。

“以现代汉语的典范作品使用的词语为现代汉语的词汇规范”,这是基于认为书面语言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的文学加工的规范化形式。

就是口语色彩极浓的词语,在文学作品中一般都会反映出来,就形成词汇的不断变化的动态规律,其中,有些是静态的表现在现代汉语语用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2 现代汉语体的范畴我们在《语言学和语音学基础词典》里就可以看到,体是“对动词作语法描述的一个范畴,主要指语法标志动词表示持续或表示活动类型的方式。

”在现代汉语中,部分形容词也有体的分别,所以《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有这样的肯定,“体的范畴是表示动作的过程”。

现代汉语中存在某些虚词,它们表示体的意义,几乎是共识。

然而,在此基础上要承认现代汉语中存在体的语法范畴,还存在分歧。

但不管怎样,毕竟人们承认现代汉语中有表示体意义的手段,承认体意义是有几种类别。

《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的“汉语语法的最大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我国某些兄弟民族语言和西方语言里边用形态成分来表示的概念,汉语里边或者不作表示,或者用半独立的词来表示。

”这些半独立的词在语法上往往有这样的特点:经常附着在实词之上,也经常附在自由短语之上。

利用半独立的词来表示体意义,是现代汉语表示体的主要语法手段。

关于这一点,在各家的研究中有反映。

有人在现代汉语中分出七种情貌,除了普通貌是零形式之外,其他六种都用情貌成分表示。

这些成分按今天的一般说法,包括助词“着、了”,趋向动词“起来、下去”,语气词“来着”和动词重叠。

也有人认为现代汉语中有三种体,“这些词,除了叠动和加强是重复或连用词外,其他的则由补助词表现。

进行体和起动体的虚词加在具有动词功能的词之前,这些虚词多半还带有规定者的意味。

完成体和结果体的虚词则是加在具有动词功能的词的后面的,这些虚词都是实词变来的,其本身本来可以具有动词的作用。

”从中说的虚词,今天分别称为副词如—6—经典理论・现代汉语语用作用的重要性・“正在、刚、才、恰”,助词如“了、过”,动词如“到、中”。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提到了五种体,其中三种用助词“着、了、过”表示,短时体用动词重叠表示,可能体现在例如“说得清”“听不懂”。

“说得清”“听不懂”之类。

根据普通语言学理论,语法范畴的建立是有条件的,“构成语法范畴的基础是对立关系,因此,范畴必须包括两个或者更多相互处于对立关系的同类语法意义。

”比如完成体和未完成体的对立。

苏联语言学家兹维金采夫认为:“语法意义用语言中具有体系性的某种标志来表达,这就使语法意义变成了语法范畴。

”对此我们的理解是指语法形式必须系统地表示语法意义,如果不系统,就不能概括出语法范畴。

用这样的标准衡量,现代汉语中的体的语法意义似乎无法上升概括为语法范畴,因为甚至像“了、着、过”这类体助词在表示体意义时也缺乏一贯性,又何谈系统性呢?不过,也应该进一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贯性是否意味着无例外。

如果承认一贯性并不排除例外现象,那么结论就可能不同了。

有不少讨论的特点是大多把体当作一个语法范畴、语法概念看待,其实,对体应该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平面来看待和研究。

如果能够放开眼界,那么对问题的认识可能会更为全面、准确和深刻,也更能发挥其重要性。

3 现代汉语语义场现代汉语语义场是由语义系统中的一组有关联的义位组成的、具有一定共同语义特征的聚合体。

现代语言学认为,语义现象尽管极为复杂,但它仍是成系统的,是一个与语音和语法相并列的同属于语言系统的子系统。

同其它系统一样,语义系统也是由若干成分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性所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

我们分析语义场的性质。

语义既是一个系统,包含着整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那么,它无疑是可以进行结构分析的。

结构是系统内成分间内在有机联系形式,或者说是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及层次间依照一定的共同性所形成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总和以及其表现形式。

在语义系统中,语义的众多成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既相互隶属,又相互制约,从而成为一个有序的聚合体。

这个聚合体具有层次化和网络化等特点,因而能从结构成分、结构关系等方面进行考察。

要分析语义系统的结构关系,就得必须先确定结构成分。

把组成语义系统的基本结构成分称为“义位”。

义位是语义系统中能独立存在的基本语义单位,它是以词义中的指称意义为基础,辅之以附加意义而形成的。

也就是说,考察一个词义是否为义位,关键在于看它的指称意义能不能独立,能不能与其它指称意义相区别,如果能,则应算为义位;如果两个指称意义没有多大区别,那就应再分析其附加意义有无不同,如不同之处特别明显,也应分别算为义位。

比如,把“枯萎”“逝世”“归天”这三个语义单位互相比较,可以看出,虽然它们均是指生物的发展过程,但前者和后两者的指称意义有明显不同,前者是指草木干枯、萎缩,而后二者则是指人的死亡。

后二者的指称意义虽然基本一致,但附加意义有差别,分别带有庄重色彩和迷信色彩。

因而,它们是三个不同的义位。

通过语义场的分析,有助于全面地观察义位,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意思不同的义位,必然处于不同的语义场,如“走”和“落”即是。

意思相近或相类的义位,则处于同一语义场中,如“轻捷”“麻利”“快速”等即是。

义位处于同一个语义场,是由它们之间的共性决定的,而个性又使它们相互区别开来。

所以,在进行语义结构分析时,不能脱离语义系统对任何一个义位作孤立的研究,而应该首先明确义位在语义场的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并以此为出发点作进一步的比较分析。

从这个意义上说,语义场是语义结构分析的基础。

分析语义场的结构模式。

语义场是由互相联系的义位组成的。

义位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和状态,就是语义场的结构模式。

对于义位之间的联系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词义制约的观点,一是词义联想的观点。

就语义场本身的性质来分析,它主要是由义位间的共性联系联结起来的,这是语义场形成的前提,而义位各自所具有的个性,则是语义场得以存在的基础。

根据这一看法,从组成义位的义素的角度,我们把语义场的结构描述为由“义素节”和“义素链”所组成的树状结构。

在这一结构中,义素节是语义范畴的标志,是语义特征的集中表现。

通过义素链的传递,某一义素节从另一高层次的义素节那里接受了语义信息,进行聚合形成义位,又以此为基点,通过义素链从不同的角度向低层次发出信息,继续形成其他义位。

值得提出的是,义位是义素节的表现形态,但不是惟一的形态,因为有很少一部分义素节是没有或未用合适的义位来标示的,它们在结构中只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种未能显现出来的义素节称之为“零位”。

所以,语义场所包含的语义结构单位是义位和零位,起联系重要作用的是义素链。

4 汉语短语的分类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和短语结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除独词句外,句子只不过是独立的短语而已。

根据这种观点,应当是有多少种结构的短语,相应的便会有多少种结构的句子。

“词组本位说”把句法结构类型和短语类型完全对应起来,即以分析短语的结构类型为基础,扩展到句子结构。

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它有可取之处;从实际的作用上看,它也具有相当的成效。

它操作起来十分简便,似乎可以一以贯之地分析汉语的一切“结构”,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恰恰是这种简便掩盖了汉语短语类型分析的句法分析中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如是不是每个短语都可以在结构类型中找出它的归属?有的虚词和实词组合,其内部结构关系如何看待?结构类型相同的短语,为什么其语法功能和转换关系不同?比如“人才交流”和“学者讨论”在结构分类中都是主谓关系,但前者能作“进行”类动词的宾语,后者不能;前者能在受定语限定之后作主语或宾语,后者不能。

相关主题